江苏丰县人民路小学(221799)张萍萍
音乐教学要从“情”入手——从小学音乐教学看审美素质教育
江苏丰县人民路小学(221799)张萍萍
[摘要]随着少儿音乐新课改的推进,少儿音乐新课程开始了全新的理念和丰富的内容,且突显审美教育的本性,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走近音乐,让音乐丰富少儿的精神生活,让音乐提升少儿的心灵。
[关键词]音乐教学审美素质教育
增强审美素质教育力度,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使他们具有美的品质、正确的艺术感受力和较高的艺术鉴赏力,并提高他们的知觉、情感、想象、理解等心理能力,就如德国美学家席勒说的那样,使自然的人上升到“道德的人”,是少儿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我认为,开展少儿音乐教学活动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工作。
(一)强化审美感知
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听觉艺术,它和谐美妙的声音能直接传情达意,具有较强的知觉渗透力。感知能力实际也就是一种体验生命的思想,它潜行在情感之中,能借助于各种艺术形式,尤其是音乐形式而愈加显出理想的效果。例如法国钢琴家理查德·克莱曼德演奏的《蓝色狂想曲》,之所以能给人以优雅美妙的审美享受,就是因为旋律悠扬、和声简洁以及音响的辉煌,唤起了审美者对爱情、友谊的无限遐想,使审美情感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我们经常运用单纯的儿歌或少年儿童歌曲进行演唱比赛,培养孩子们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操,运用的也是这个原理。
古人所谓“一曲丝竹心尼碎,梦听余音夜不寐,内中奥妙谁不知,仙乐霓裳人间遇”,既是对音乐之美的感叹,也表明了正是音乐之美作用于审美,感知得以强化,从而提高了审美能力。
(二)强化内在律动
音乐节奏能给人以美的感觉。当学生对节奏怀有浓厚兴趣的时候,很可能引起对生活中自然节奏的联想。通过节奏的形态美,能使学生联想到大自然中的潺潺流水、大海中的汹涌波涛以及暴风骤雨或山呼海啸。音乐节奏也与人的内在生理节奏相呼应、相协调。节奏的强弱,悠扬而单纯,如心声的抒发,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审美注意力,能与学生心灵关注的、喜爱的某种事物的心理状态相联系,特别是与某种事物的新奇感相协调、相对称,从而使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又富有趣味。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现的真理感到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作的欢乐,这就是为人的智慧和意志感到骄傲,从而获得审美意识培养的最佳效果。
(三)强化心理图式
优美的音乐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一下子体会到其中的奥妙。我们要在生活中寻找音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找到每个旋律,提高音乐感知力。如果优美动听的旋律一旦化为想象力,同样也会形成对低级趣味的旋律排斥和否定的力量。
音乐的审美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学生只有在大脑中储存了视听,才会更容易把旋律在大脑中转化成视听形象,并随着想象的展开,使学生成为一个充满感情、想象丰富、音乐表现力强的人,这一切正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大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在作品分析及欣赏活动中,我们对音乐作品主题旋律进行装饰加花或转换调性的讨论,提出种种较合理的假设,给学生寻找多种想象的依据。如当听完二胡独奏曲《赛马》的演奏,让学生想象草原和草原欢庆节日的场面,谈谈自己的想法,比如乐曲用的什么发展手法,作者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等等。又如听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之后,让学生试着说出乐曲中恋恋不舍的情景等等。总之,审美素质的提高,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
过去我们在开展音乐活动时,往往认为只有作曲才是创造,其实创造体现在每一项音乐实践和音乐表达之中,我们忽视这一点,也就忽视了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各种契机。比如,对一个音乐作品的演奏或演唱,我们首先要求学生理解音乐内容,把握作品脉络层次,这些其实就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有许多学生通过教学辅导书,也能直接知道作品的分段,但并不知其所以然,这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就要不断启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说出自己的观点,这样,音乐思维训练就落到了实处。
(一)抓住音乐作品内容的外观形象性,充分发挥想象
音乐是以音乐旋律符号来塑造音乐艺术外观形象的。在整个音乐作品的实践中,对其艺术作品的层次分析,就是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艺术感受联想和想象力的培养。我们在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视频短片时,有的学生发挥想象,于是悟出“要做生活的强者,就不要向命运低头,反而要扬起风帆,与命运之神去拼搏抗争,直到驶向美满幸福的彼岸”这样的哲理。也有的学生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去想象,从而得到这样的哲理思想:要战胜反动的阶级,必须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战胜各种黑暗势力,最终取得胜利并通向光明的未来。这一切都说明,音乐审美带给学生的绝不在一个狭小的范畴之内。它会使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地飞腾翱翔,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注意音乐内容与活动的感染性
美的情感是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精神性愉悦,我们在调动情感的过程中,就要掌握好这种分寸,把音乐作品中往往可能有多种展开方向的情感,引入到审美需要的精神性方面上去,借以净化和升华学生的心灵。例如,在《回声》的教学中,我挖掘教材中描绘大自然美丽风光的内涵,为学生创设了感受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意境的学习环境:在音乐教室里,布置了假山和花草树木;利用现代化电教媒体,投影出许多大山的画面;照明灯上布置一些深浅不一的绿色彩条,使教室的光线适度、柔和。当音乐声起,巍峨雄伟的大山,潺潺的流水声,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与联想。
(三)开展少儿音乐教学活动,要注意形式的多元性
把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文化紧密相结合,使学生文化审美素质通过活动的开展尽量得到多元、广泛、生动的体现和发挥。教师应引导学生加强对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美和对音乐作品所要求表达的意境美的认识,给少儿音乐活动的参加者创造更多、更好的陶冶情操的机会和能力锻炼的机会。例如,我在教学《我的小宝宝》这一课时,充分凸显音乐的本体作用和人文教育的结合。我首先运用图画、实物、照片等资源,拓展音乐教材的文化内涵,把音乐学习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中,使学生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熏陶。通过视觉与听觉感官的刺激帮助学生进入歌曲情境,而且使他们在活动中亲身体验,进而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转为知识的共同探索,情感得到升华,艺术能力和人文精神都得到了培养。
在迫切需要拓宽少儿音乐教学活动范围,强化少儿音乐素质与审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新世纪里,多开展一些真正具有较高审美档次和具有开拓创新理念的音乐活动,才能更加适应提高新世纪学生审美能力的要求,突显审美教育的本性,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走近音乐,让音乐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让音乐提升学生的心灵,积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在真、善、美的追求中,我们一定能培养出具有高尚情操的新一代艺术人才。
(责编罗艳)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3-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