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卓君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沙湾县广播电视台)
基层电视记者如何做好民生新闻
陈卓君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沙湾县广播电视台)
民生问题一直是新闻报道的重点,我国政府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改善民生,相关法律法规愈发完善,和谐社会的建设就是我党民生工程的最终目标。基层电视台是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政策法规、新闻事件的重要渠道,而民生新闻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因而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基层电视台记者如何做好民生新闻为研究内容,从多个角度为基层电视台记者做好民生新闻提供指导。
基层电视台;记者;民生新闻
民生新闻所反映的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正因为如此,基层电视台记者在报道民生新闻时,应当注重以人为本,着重报道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社会内容。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发现,民生新闻的收视率并不稳定,因此,基层电视台记者如何做好民生新闻将直接关系到基层电视台的未来发展,在报道民生新闻方面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基层电视台新闻记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及时、准确报道地区内所发生的新闻事件,并传达政府的各项决策。近几十年来,虽然新闻报道的模式发生了较大改变,但在新闻报道的创作过程中,绝大多数记者并未做到根本性的创新与改变。以民生新闻为例,尽管其包含了传统新闻报道中的绝大多数事件,但是,基层电视台记者却依旧无法将这一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报道做到生动、形象,内容编辑缺乏创新,报道方式过于陈旧,这大大降低了基层电视台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
民生新闻的报道应当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生活,报道形式应鲜活、生动,将来自基层的新闻通过特殊的编辑、播报手段进行传播,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引起更广泛的讨论。例如:基层电视台在民生新闻报道过程中可以选择室外互动类型的报道方式,对一些特殊类型的新闻可以进行追踪报道。随着人民思想意识的不断增强,传统新闻报道方式的局限性愈发明显,群众的参与热情在创新型的互动报道方式中才可以释放。因此,创新民生新闻报道方式是基层电视台记者努力的重要方向之一。
采编工作是基层电视台记者的日常工作内容之一,基层电视台的发展除取决于领导层的管理外,记者的采编工作也会对其造成深刻影响。
通常来说,新闻记者采编的内容主要以现场图片、录音、视频为主,以上素材加入到采编内容中将使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大大提高。民生新闻的报道亦是如此,基层电视台记者在进行民生新闻报道时,应适当采用同期声技术将现场拍摄的照片、录制的音频、视频等进行剪辑后插播,从而增强新闻报道的现场感与真实感,使新闻报道更加具有吸引力。对于缺少影音素材的民生新闻,在报道过程中,应准备与新闻内容相符的动漫类型插画,并在新闻报道的适当时间插入。除以上类型外,动画类型的新闻报道形式在其他地区基层电视台得到广泛应用,活泼、幽默的新闻报道形式为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争取了更多的观众,收视率也突破了历史最高记录。
民生新闻的采编工作应当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主要任务,将生动、形象的素材与新闻报道相结合,将极大地吸引群众的注意力,有效提高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因此,打破传统民生新闻采编与报道形式是当前基层电视台记者的又一重要任务。
区别于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民生新闻不具有商业性与娱乐性,因此,基层电视台新闻记者在民生新闻的采编与报道工作中有着特殊的价值取向。尽管民生新闻记者在基层电视台工作,然而,这并不影响对民生新闻记者的政治思想要求,民生新闻记者除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外,也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并将为人民服务作为指导思想。基层电视台应当加强对民生新闻记者的岗位教育,尤其是政治思想教育,这将对基层电视台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首先,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记者要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对民生新闻事件要有正确的个人政治立场;其次,民生新闻记者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将国家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主要位置,避免民生新闻的报道具有明显的个人偏激思想;最后,在民生新闻的采编过程中,民生新闻记者需尽最大可能维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避免过度加工后出现非主流思想,这将导致错误的社会舆论,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混乱。
随着网络技术与数字化终端装备的发展,基层电视台所面临的行业竞争愈发激烈,民生新闻作为基层电视台的主要新闻节目,提高民生新闻的质量将有利于巩固基层电视台的行业地位。民生新闻记者应当立足于自身,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意识,践行为人民服务的行业要求,使民生新闻节目成为解决群众切身问题重要途径的同时,也促进基层电视台的可持续性发展。
[1]林莉.关于基层电视台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建议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6(7).
[2]石磊山.基层电视台新闻记者提高新闻采编能力的策略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15(12).
[3]林良宏.基层电视台如何做好民生新闻工作[J].中国传媒科技,2014(10).
[4]国雅萍.基层电视台如何做好民生新闻的采写[J].科技传播,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