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博
摘 要 斯里兰卡位于中国通往印度洋的交汇点上,发展两国关系对中国政府提出的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回顾中斯两国双边关系发展的历程和模式,分析了新形势下两国关系的走向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文认为六十年来中斯之间密切的经贸关系是贯穿两国关系发展的主线。首先,中斯两国有着60年友好合作的基础,这对未来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其次,中国和斯里兰卡两国政府在海上合作方面有着强烈的诉求;最后,印度因素是发展中斯关系无法回避的变量,在未来的中斯双边关系中应该有所体现,努力开创“中国-斯里兰卡-印度”三方合作的新模式。
关键词 海上交汇点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中斯关系 互惠互利
前 言
中国与斯里兰卡的双边关系,因为斯里兰卡成为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在印度洋上的交汇点,以及2015年其新政府暂停中国投资该国科伦坡港口项目,引发了国内外政策观察家们的关注。如何分析斯里兰卡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意义,以及未来两国关系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本文认为,首先需要寻找两国自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双边关系的发展主线,其次应分析斯里兰卡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以及明晰斯里兰卡对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切实诉求。此外,还需要对当前以及未来中斯关系发展中出现的挑战进行理性的分析并寻找对策。
一、 中斯双边关系发展模式
中国和斯里兰卡之间密切的经贸关系是贯穿两国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发展的主线。“改革开放”之前的中斯关系的核心是中国对斯里兰卡进行了大量的“不附加政治条件”的经济援建和援助;“改革开放”后,中国对斯里兰卡扩大了基础设施投资。长期以来,中国在发展与斯里兰卡关系方面试图取得“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共赢结果是今后两国进行更深一步战略合作的基础。
中国和斯里兰卡两个分别位于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基础是基于共同的外交理念以及对现实经贸往来的需要。斯里兰卡政府在1950年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中断和台湾方面的外交关系,但因为受到英国外交政策的影响,没有进一步商谈与中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直到1952年,斯里兰卡国内出现大量的自然橡胶积压问题,斯里兰卡政府决定突破因为朝鲜战争美国对中国实行的贸易禁运,向中国出口橡胶,而中国也迫切需要打破西方国家的贸易禁运。1952年底,两国达成了《关于橡胶和大米的五年贸易协定》,斯里兰卡每年向中国出售5万吨橡胶,中国对斯里兰卡每年出售20万吨大米。这项经贸协定在两国关系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开始了两国政府间的正式交往。自此,两国贸易开始扩展到其他领域。到1956年,中国与斯里兰卡的贸易总量在与亚非国家中位列第二,仅次于和日本的贸易额;而中斯贸易额占斯里兰卡贸易总量的比例仅次于和英国、印度的贸易量而位居第三。
中斯两个国家拥有着相似的外交理念,同样有助于两国发展友好的双边关系。斯里兰卡1948年独立后的外交准则为“不结盟”以及和大国,特别是和印度保持“令人满意”的关系,但不丧失制定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权利。这些外交理念和195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契合。中斯两国作为饱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欺辱的国家,对保持国家主权、内政不受干涉有着强烈的认同感。随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外交基本准则以及在两国贸易往来的强力推动下,1956年上台的班达拉奈克政府开始着手推动两国正式建交。1957年6月,中国和斯里兰卡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可见,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与两国从50年代开始日益密切的经贸往来与外交理念的相似息息相关。
中斯两国建交后,推动两国关系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长达30多年的中国对斯里兰卡大规模的经济援建和援助。1956年中斯两国建交时,除了继续签订双边贸易支付协定,中国还签署了为期5年的向斯里兰卡提供总值为7500万锡兰卢比的贷款协定。随着50年代末期中国和印度关系恶化,以及斯里兰卡政府开始针对西方投资进行“去殖民化”和“国有化”的运动,中国表示出支持因西方国家制裁而出现经济困难的斯政府;同时,出于斯里兰卡对中印冲突采取的中立态度表示感谢,中方进一步加大了对斯里兰卡的经济援助。对斯援助范围扩大到纺织业、大米以及铁路工程修建上,到60年代中期,中国成为斯里兰卡的第一大经济援助国。斯里兰卡总统班达拉奈克1972年访华使两国关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随后中国对斯里兰卡的援助持续加大。中国对斯里兰卡的无偿援助政策一直延续到80年代。在此期间,中国还向斯里兰卡无偿提供了五艘护卫舰和陆军武器装备,完成了包括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斯里兰卡高级法院大厦和国家表演艺术剧院等重大援建项目。
分析中国政府对斯援助可以看出,这种大规模的经济援助与当时中国的外交理念和总体外交政策相吻合,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60年代之后的中国外交政策受到“革命国际主义”外交理念的深刻影响,具体表现在同情、支持第三世界国家政府和人民反抗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行动上。中国政府在1964年宣布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应当秉持“平等互利”和“不附带任何政治先决条件”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政府在1963和1964年分别提出《中国同非洲和阿拉伯国家相互关系的五项原则》和《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这是当时指导中国发展和第三世界国家关系的重要准则。这些原则决定了中国不把提供援助作为干涉受援国内政,或者谋求政治特权的手段。60年代后期,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中国将自己定位为团结和带领第三世界国家一道反对霸权主义,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始终捍卫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特别是发展权利。中国上述对外政策换取了包括斯里兰卡在内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事务上对中国的支持。在1971年,斯里兰卡连同21个亚非国家在联合国提案,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在70年代末期中国对越自卫作战时,斯里兰卡站在了支持中国的一方,并且在中苏关系紧张时期谴责苏联在亚洲进行的军事扩张。总体上看,斯里兰卡在诸多国际事务上与中国保持了相同或相似的立场。
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在保持中斯关系稳定发展的前提下,两国关系开始朝着加大对斯里兰卡投资方向发展,以实现“互惠互利”。首先,中国对斯里兰卡的无偿援助数量开始减少,转为通过加大对斯里兰卡投资来促进两国关系发展。新的援助模式是在斯里兰卡遇到国内困难和自然灾害时向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例如,1990年,中国仅向斯里兰卡提供了600万人民币的经济援助。中国减少对斯里兰卡的经济援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经指出:“中国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对斯里兰卡提供帮助,这些都属于双边关系正常范畴之内的行为”。
与此同时,中国对斯里兰卡的各种金融、基建投资开始加大。据统计,从1971年到2012年,中国向斯里兰卡提供了51亿美元的金融援助,而其中48亿美元是在2005-2012年期间向斯里兰卡提供的。从数据上看,援建斯里兰卡的资金提供方主要为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这与之前的直接通过财政拨款的援助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从内容上看,中国援建、投资斯里兰卡的项目40%为公路和桥梁、37%为电力和能源,而对港口航运这些有战略意义的投资仅占23%。对此,斯里兰卡前外交部长佩里斯曾经表示,中国帮助斯里兰卡建设的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使“斯里兰卡人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综合来看,两国关系并没有因为中国减少对斯的经济援助而淡化,反而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中国发展和斯里兰卡双边关系形式的变化和中国外交理念的变化密不可分。在改革开放后,发展经济上“互惠互利”的外交关系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国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也变得更加务求实效。例如,2005年温家宝总理访问斯里兰卡时提出了充实全面合作伙伴的四点建议,其中第二条提出“加强经贸合作,谋求共同发展”,第三条提出两国需要加强“能源开发合作”。这些说明中国与斯里兰卡的关系已经超越了之前中国单方面提供援助的模式,发展到中国将斯里兰卡当成一个在印度洋地区发挥重要作用的经贸合作伙伴,通过互惠互利的经贸往来进一步提升双边关系。
综合来看,“改革开放”后直至当前的中斯双边关系发展是建立在一种“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基础之上的。从中国投资斯里兰卡的项目来看,大多以基础建设项目为主,这也反映了斯里兰卡2009年内战后的切实需要,同时中国基建公司也通过这些项目扩大了其在海外的利润,减少了因为中国国内投资减缓对产业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斯里兰卡政府不仅试图吸引中国投资,同时也积极从日本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家、机构寻求投资,并非只是将项目的投资方限定在中国。以此看来,中斯两国紧密经济关系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经历了长达60年的考验,这成为分析当前两国关系发展面临机遇需要首要考量的因素。
二、 中国的战略考量:打造海上交汇点
斯里兰卡位于印度洋的核心地带,紧靠主要海上通航和海运路线,连接着当前世界经济上最为活跃的亚太和印度洋地区。印度洋不仅有着占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同时也是连接中东、欧洲、非洲的战略通道。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印尼时提出发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2014年9月,习主席访问斯里兰卡时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路径应以南亚、东南亚国家为主。斯里兰卡作为印度洋和太平洋、东南亚和南亚的“海上交汇点”,战略意义正在逐渐显现。从发展海上贸易角度看,斯里兰卡周边的海域作为全球贸易、能源和原材料运输的重要通道,和斯里兰卡共建海上通道无疑对实现跨区域经贸往来有着促进作用。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访问斯里兰卡时曾表示中国企业在斯里兰卡承建的港口等项目将有助于斯里兰卡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同时也助于推动中国企业进一步“走出去”。从战略角度看,打造海上交汇点可以更好地服务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布局,带动沿线国家的政治合作,并向安全领域的合作方向迈进。当前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造成压力,中国可经斯里兰卡这一门户打开广阔的印度洋,跳出亚太,走向印太,增加中国的战略纵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会晤到访的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时,双方宣布将双边关系升级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另外,斯里兰卡对当前中国外交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也需要以非经济角度来衡量。斯里兰卡曾经在70年代率先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之后一直在“一个中国”问题上对中国表示坚定支持,在近些年对中国成为“南亚区域合作组织”(SAARC)和“印度洋区域合作组织”(IOR-ARC)观察员也做出了努力。
斯里兰卡对于中国构成的战略交汇点意义此前已经受到了西方国家的重视。中国崛起后的印度洋战略被西方国际关系学者解读为试图建立服务于中国扩张军事、政治、经济势力的“珍珠链”(String of Pearls)战略,该战略甚至直接被称为“包围印度”战略(encirclement of India)。所谓的“珍珠链”战略最早在2007年美国一份名为《亚洲未来的能源格局》报告中出现,中国正在围绕着印度洋沿岸建立一条途径巴基斯坦、缅甸和孟加拉国的运输能源通道,旨在破解“马六甲困局”,即对一旦中美发生冲突美国采取封锁马六甲海峡切断中国能源补给线策略的反制战略。
尽管中国政府从来没有公开承认过存在着所谓的“珍珠链”战略,但西方分析家的猜测却影响很大:一是马六甲海峡对中国乃至东亚的航运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二是中国在巴基斯坦、缅甸、斯里兰卡等环印度洋沿岸国家投资、协助修建了港口,特别是2013年提出了以印度洋为重要海上通道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更加引发西方观察家的联想。中国与斯里兰卡的双边关系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他们特别把中国在汉班托特港口和科伦坡港口的投资看成是逐步完成“珍珠链”的重要举动,将中国发展与斯里兰卡的关系看成是和地区大国印度直接竞争的手段。
未来,随着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展开和深入发展,中国是否会要求斯里兰卡为中国军队在海外执行任务时提供必要支持,例如停靠斯里兰卡港口或者提供补给,则要看未来中斯关系的发展情况。在最新公布的2015年《中国国防白皮书》中,中国军队将其定位于从单纯的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扩展到维护国家海外利益,而海军的职责从“近海防御”升级为同时拥有“近海防御和远海防护”的能力,这预示着今后中国军队将在海外执行更多的维护地区和平的任务。无论是“海上交汇点”,还是西方分析家所谓的“珍珠链”,斯里兰卡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必定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实施而显得更加重要。
三、 斯里兰卡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考量:以港口投资为例
斯里兰卡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支持既有经济方面的考虑,也有外交、安全方面的考量。时任总统拉贾帕克萨对中国倡导的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做出了积极的响应,并愿意与中方密切配合并积极参与到这个进程中去。首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斯里兰卡成为印度洋地区的贸易中转中心提供了机遇。通过引进中国资金修建港口和高速公路,将进一步促进世界各国对斯里兰卡的投资,同时带来贸易的繁荣,为斯里兰卡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目标创造了条件。早在2009年斯里兰卡内战结束时,中斯关系就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将近30年的内战使斯里兰卡国内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极大地限制了经济发展。内战后斯里兰卡迫切需要改善因战争遭到破坏的基础设施,中国与斯里兰卡关系的发展也开始围绕投资其基础设施为核心而展开。随后,斯里兰卡的国内生产总值自2009年后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中国一跃成为斯里兰卡最大的外资来源国,当年向其提供了12亿美元贷款,这一数字是其第二大投资方亚洲开发银行4.24亿美元的近3倍。另外,2008年中国(含香港)对斯里兰卡的直接投资(FDI)为1.01亿美元,而到2011年就增长至1.49亿美元。
斯里兰卡前总统拉贾帕克萨在2005年当选总统后,提出了斯里兰卡建设海事、航空、商业、能源和知识五大中心的“马欣达愿景”,这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中的“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货物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有着共同的诉求。“马欣达愿景”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发展斯里兰卡的南部地区,并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特别是港口项目的建设。在该倡议下,中国对斯里兰卡西南方汉班托特(Hambantota)港口的投资引起了西方国际关系分析家的关注。该港在2012年正式投入使用,目前斯里兰卡方面制定了进一步开发港口周边的“海洋城市”(Ocean City)计划,希望吸引来自世界各国的投资。另外,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问斯里兰卡时与斯里兰卡方面签署了由中国交建承建的耗资14亿美元的科伦坡港口城计划。科伦坡港口城项目是斯里兰卡迄今最大的外国投资项目,预计建成后可供27万人居住,提供8.3万个就业机会。
当前,斯里兰卡除了希望与中国保持紧密的经济关系外,还希望将合作领域扩大到共同维护地区安全方面。通过支持中方的倡议,斯里兰卡也可在国际上获得更多来自中国的政治支持,从而加强自身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
斯里兰卡有着长达30年的内战,内战结束之后仍然面临着国际上关于人权问题的谴责,另外,国内恐怖主义及民族分裂势力的威胁仍旧存在。中国曾在帮助斯里兰卡政府赢得长达30年的内战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2007年,拉贾帕克萨总统访问中国时与中方达成协定,共同应对“三股势力”(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为中国向斯里兰卡政府提供军事援助打下了基础。而中国也多次利用其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身份,维护斯里兰卡的内政不受西方国家干涉。例如,2009年中国以“未曾危害到国际安全和和平”否决了西方国家对斯里兰卡政府在内战中侵害少数族裔人权的动议。在中国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中,斯里兰卡也获得了“对话伙伴”的地位,高于印度等国的观察员身份。
斯里兰卡方面希望通过引进海外资金发展本国的港口运输业,而中方的投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方观察家把中国在汉班托特港口和科伦坡港口的投资看成是进一步完善“珍珠链”的举动,成为了西方媒体以及分析家眼中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中国投资项目。据报道,参与投资科伦坡港口的中交建将获得超过100公顷的土地,租期为99年。此外,中国潜艇曾经两次停靠该港也为西方媒体关于中国试图通过投资该港在战略上布局印度洋提供了丰富的想象材料。甚至有西方分析称中国未来将会在斯里兰卡兴建军事基地。在历史上,锡兰的港口曾经被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等西方殖民者用作海军基地来控制被殖民国家,这些历史也让西方观察家认为中国有成为“新殖民者”的战略用意。因此,2015年初斯里兰卡新任政府暂停科伦坡港口城计划的决定在西方媒体上引发了一系列的热议,很多评论家认为这是斯里兰卡新政府试图改变过于依赖中国投资、减少中国政治影响力的有力措施。这些观点认为中国大举投资斯里兰卡港口建设意在未来将斯里兰卡作为中国在印度洋上的军事基地埋下伏笔,同时又指责中国不顾斯里兰卡政府通过镇压手段对待国内的分裂势力“泰米尔猛虎组织”,继续扩大与其政府的经贸往来。
事实上,中方对斯里兰卡港口建设的投资恰符合斯里兰卡政府发展战略的诉求,也是双向选择后的结果。首先,中国援助斯里兰卡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建国初期的50年代就开始了,至今已经有超过60年的历史,而并非西方媒体分析的,中国是随着近些年经济的崛起才开始扩展斯里兰卡经济和贸易的。据统计,中国早在2005年就成为了斯里兰卡最大的投资国,而当时对中国崛起给该地区带来的影响的讨论还很少。长期以来,中国几乎向每一个建有外交关系的亚非拉国家都提供过不同形式的援助,而其中相当一部分的受援国对中国并没有特别直接或重大的战略安全与经济意义。综合看待中国与斯里兰卡建交后的双边关系,这些对斯里兰卡的投资是之前中国外交政策的一种延续和提升,而并非近些年才新出现的趋势。
此外,投资斯里兰卡港口的项目最终由中国公司承建是一种双向选择的结果。在斯里兰卡政府提出修建汉班托特港口伊始,同样邀请了西方投资者参与,特别是美国公司加入港口兴建计划,而美国投资者大都认为位于斯里兰卡东南面的汉班托特比起科伦坡港缺乏投资价值而拒绝加入该计划。对于斯里兰卡政府而言,西方国家设置的苛刻的政治条件和对斯里兰卡人权的指责使得西方企业对其项目望而却步。中国与绝大多数亚非拉国家都曾经有过沦为西方国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历史,都曾经饱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残酷剥削与压榨,所以,作为受害者的他们,在身负如此沉重历史遗产包袱的情况下,当西方国家再次打着民主的幌子,将人权政治作为援助和投资的前提,来干涉受援国内政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引发该国政府和人民的反感。特别是美国,在21世纪发展中国家崛起的时代,仍然重弹二战后的“华盛顿共识”的老调。例如,在2015年6月美国国务卿克里访问斯里兰卡时,并没有承诺为斯里兰卡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而是承诺会马上派出经济专家指导斯里兰卡新政府如何促进经济增长、贸易和投资。众所周知,正是美国国内的经济体制导致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其发展经济的“药方”对新兴国家几乎丧失了吸引力。此外,美国在斯里兰卡民众中的“有好感”率也在一路走低,一项调查显示在2009年36%的斯里兰卡受访民众对美国有好感,而这一数据在2012年变为了14%。正像一位美国外交官员所说的那样,寻求中方的投资,斯里兰卡可以得到港口而不必听中国教训斯里兰卡的人权和经济改革情况。可见,中国参与斯里兰卡众多项目的兴建,其实是一种双向选择的结果。
至于提到的中国军舰停靠斯里兰卡港口,其实中国海军的军舰分别在1985-1986年期间停靠过科伦坡港。当时并没有引起西方媒体对中国在当时要兴建海外军事基地的猜想。直到今天,中国在斯里兰卡的港口建设都是以民用为目的,例如科伦坡港口的建设旨在提供能够装载集装箱的深水港。此外,港口距离印度仅有150英里,也不具备海外军港的基本安全保障条件。西方媒体还认为,冻结科伦坡港口计划只是斯里兰卡新政府摆脱中国影响的第一步,之后将会有更多的项目被冻结甚至取消。这一观点不攻自破。斯里兰卡新任总统西里塞纳上任伊始就放弃了竞选时提出的阻止中国投资科伦坡港口城的计划,据称此举是为了不使中国政府产生“误会”。这让西方评论家大跌眼镜。而据斯里兰卡外交部门的官员说,西里塞纳总统竞选时提出的冻结港口投资项目,目标是整治前任政府在项目中产生的腐败问题,而并非针对中国政府。2015年3月,斯里兰卡新任总统西里塞纳出访中国,双方政府也重申两国长期的友好关系,并且重申继续支持中国在斯里兰卡港口项目的投资。2015.2015年10月,西里塞纳在会见中方代表时再次感谢中方一直以来对斯里兰卡发展做出的贡献斯里兰卡新任政府总理维克也对媒体表示,斯里兰卡发展和美国、印度的友好关系并非意味着要疏远中国。在赢得议会选举后,他更是对西方媒体表示,将继续欢迎中国的投资并与中方紧密合作。
未来斯里兰卡政府与中国保持友好合作在斯里兰卡也有强大的民意基础。例如,斯里兰卡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金融时报》在2015年5月28日的社论中写道,“与中国做生意是一个全球性的惯例……印度在加深和中国的经贸关系方面没有丝毫犹豫……在这样一种环境下重启并加深与中国的战略关系对斯里兰卡至关重要”。
Editorial, China Power, at http://www.ft.lk/article/426135/China-power, May 28 2015.从斯里兰卡的角度看,同中国这样的亚太大国保持良好的经贸与外交关系,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符合本国发展经济的大局。
四、 影响中斯关系发展的外部因素:以“印度因素”为例
随着亚太地区的局势正在变得日趋复杂,中斯关系不可避免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西方媒体分析,斯里兰卡会逐渐摆脱经济上依附中国的局面,甚至联合印度、美国来制约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发展。美国国务卿克里在2015年6月访问斯里兰卡时提到了斯里兰卡作为印度洋“支点”的作用,并希望美国能继续在印太作为领导者和其朋友加盟友一同发挥更大的作用。然而,斯里兰卡新任总统西里塞纳的回复耐人寻味。他表示斯里兰卡将严格遵守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不允许和任何一国的关系针对另一个国家。他还特别提到了和印度保持特别的关系,而中国是一个发展合作的伙伴。
Ibid.可见,斯里兰卡政府并未试图投入美国的战略“怀抱”。不过,必须指出的是,印度是发展中斯关系无法绕开的一个外部因素。
印度作为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地理上紧靠斯里兰卡,历史上两国联系十分紧密。在斯里兰卡内战期间,印度曾经帮助训练泰米尔武装势力并且为其提供武器。在南亚地区,印度的军力具有他国无法比拟的优势。斯里兰卡和印度在历史上有无法割断的关系,即便是印度介入了斯里兰卡长达30年的内战,总体上两国仍然保持深厚的友谊。
斯里兰卡政府在2009年赢得内战虽离不开当时中国的经济支持,同时印度的“默许”也至关重要,这也决定了斯里兰卡政府必然会在中印之间寻找一种平衡的关系。中国对斯里兰卡平定国内分裂势力的帮助主要体现在直接向斯里兰卡政府提供武器、经济援助和在国际上发声以表示支持。当时中国政府决定协助斯里兰卡政府平定内战,虽然引起印度的不满,但印度方面并没有因该问题与中国和斯里兰卡政府对抗,而是默许形势的发展。印度政府反对用军事手段解决民族问题,但同时同意恐怖主义势力在斯里兰卡需要被消灭。在斯里兰卡政府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时,印度政府仅表现出在人道主义问题上的关注,而并没有出面阻止斯里兰卡政府的军事行动。这归因于印度与斯里兰卡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同时也归因于中印之间双边关系的稳步发展。
认为斯里兰卡已经成为所谓“珍珠链”战略上的重要伙伴的观点高估了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低估了印度的地区影响力。和印度相比,中国与斯里兰卡的贸易总量,斯里兰卡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都还远不及印度。得益于印度和斯里兰卡之间的自贸协定,印度和斯里兰卡的贸易量是中国和斯里兰卡的四倍。另外,据统计,中国对斯里兰卡的投资有98%属于贷款,而发展援助的比例很小,印度对斯里兰卡的发展援助是中国的4倍。印度总理莫迪曾说过,“斯里兰卡依靠的是印度,而不是中国”。另外,中国对斯里兰卡的投资,一方面促进了本国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获得了可观的利息收入。例如,中国的贷款通常利息高达6%,而世界银行和亚洲发展银行的贷款利率则是在0.2%-3%之间。此外,也有分析指出中国投资应该吸取印度投资斯里兰卡的经验,对于在斯里兰卡国内有争议的项目采取谨慎的态度。
最后,斯里兰卡对自身地缘政治的定位是文化上与印度趋同、地理上与东亚和东非等距、海洋航道上处于东西方的连接部位。除了中斯双方经贸往来之外,斯里兰卡对于中国在外交上的诉求包括“在国际和地区层面对斯里兰卡在人权问题的支持;争取中国来部分抵消印度基于历史、地缘和经济在斯里兰卡过大影响”。因此,如果中印关系顺利发展,中斯关系就不会受到干扰;反之,一旦中印关系出现问题,中斯关系势必受到负面影响。事实上,中国和斯里兰卡关系的发展无法绕开印度因素。因此,中国政府必须综合考虑在发展和斯里兰卡关系的同时加强与印度的关系,这才能使地区稳定得到长远的保证。
五、 结 语
中国投资在斯里兰卡经济中的地位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显得愈发重要,但没有证据显示中国会利用这种对斯里兰卡经济上的优势来获取斯里兰卡政府对中国的依附。在斯里兰卡内战结束后,斯里兰卡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发展本国之前受战火破坏的经济。这一努力获得了成功。斯里兰卡在近些年取得了年均超过8%的经济增长率。中国提出的互惠互利的对外交往政策,以及当前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有利于斯里兰卡发展对外贸易和促进地区经贸合作,从而推动斯里兰卡进一步融入世界。
中国应该注意到当前以及未来与斯里兰卡关系方面可以改善的部分,努力使两国关系更上一层楼。首先,可以尽快促成中斯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的达成,增加贸易总量的同时减少贸易顺差,例如,通过发展旅游业,从斯里兰卡进口更多的商品上下功夫。其次,中国应该注意尽可能地减少投资的政治风险,特别是杜绝投资中出现的腐败现象,使斯里兰卡民众真正受益。最后,中国应该综合考虑处理与印度、斯里兰卡的关系,与印度加强合作,寻找三个国家共同合作的项目和模式,以此减少印度的顾虑,使中国更深一步融入南亚的经济、政治之中。
参考文献:
[1] 姚昱.试析中国与斯里兰卡关系的发展[J].东南亚研究,2007,(1):39-44.
[2] 杨晓萍.斯里兰卡对华、对印关系中的“动态平衡”[J].南亚研究季刊,2013,(2):93-99.
[3] 吴成良.中国动力注入斯里兰卡建设进程[N].人民日报,2011-12-7(3).
[4] 江玮.习近平南亚行:中国斯里兰卡开始自贸区谈判[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9-17(3).
[5] 范晓.斯里兰卡放行中国合作开发港口项目[N].国际商报,2015-2-12(3).
[6] Malathi De Alwis. the ‘China Factor in post-war Sri Lanka[J].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2010,11 (3).
[7] SamanKelegame. China-Sri Lanka Economic Relations: An Overview[J].China Report, 2014,50 (2).
[8] Bo Ma. Chinas Search for Peaceful Internationalism via-s-via a Liberal International World[D].CUNY Graduate Center, Doctoral Dissertation, 2014.
[9] Nilanthi Samaranayake. Are Sri Lankas Relations with China Deepening? An Analysis of Economic, Military, and Diplomatic Data[J]. Asian Security, 2011,7(2).
[10] Kang Wu and FereidunFesharaki eds. Asia's Energy Future: Regional Dynamics And Global Implications[R].Honolulu: East-West Center, 2007.
[11] Deborah Brautigam. The dragon's gift: the real story of China in Africa[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12] P K Ghosh. Maritime Security Trilateralism: India, Sri Lanka and the Maldives[J].Strategic Analysis, 2014,38 (3).
[13] James H K Norton.India and South Asia (9th edition) [M].New York: McGraw-Hill, 2010.
[14] Bo Ma. Chindia - Cooperation or Competition Under the Strategic Partnership? [J].Journal of East European & Asian Studies, 2010,1(4).
(责任编辑:崔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