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译文]
清澈的水流就像美人的眼波流转,青青的山峦就像美人的眉头紧皱。要问远行的人去哪边,就是那山清水秀的江南。
刚刚把春天送走,现在又送你回家。如果到了江南春天还在,你一定要和春天同住。
[作者]
王观,江苏如皋(ɡāo)人。曾经在宋神宗时当过翰林学士,因作词得罪了太后而被贬(biǎn),所以自号“逐客”。王观的词作清新生动,风趣幽默,且通俗易懂,时常有一些奇思妙想。
[品词]
这首词比喻巧妙,词中的俏皮话写得新鲜、风趣,通俗易懂,在送别的诗词里别具一格。
朋友归去的地方是锦绣江南,那里一定还是春光明媚。既然春色还在江南,朋友肯定会赶上的,这是表面的一层意思,更深层的意思是朋友回家与家人相聚。这时的家一定会充斥着欢歌笑语,就像春天一样热闹,语带双关,俏皮、有趣得很。
[故事]
词人的朋友鲍浩然要去的地方是浙东,在山清水秀的浙东大地上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
从前,有个姓曹的渔夫天天都在江上捕鱼。这渔夫有个14岁的女儿,叫曹娥,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女。
渔民们既盼大水又怕大水,涨水了鱼虾多,但洪水汹猛危险大。有一年,大雨倾盆,洪水暴涨,曹娥爹出去捕鱼。
曹娥在家等啊,等啊,等到太阳过了西,还不见爹爹回来吃饭,便一次次跑到江堤上去,沿江向上游走三里,转身又朝下游走六里,但见洪水滔天,哪里还有她爹的渔船呢?
曹娥走着走着,碰到几个捕鱼归来的渔民。渔民们告诉曹娥,她爹被水给冲走了。
曹娥听了,拔脚就朝下游追去。她不吃不喝,沿江找啊找啊,边找边哭,哭了七天七夜,哭得眼里流出了血泪。
第八天,曹娥忽然看见一个大浪托起一个黑团,一阵惊喜,大叫一声“爹爹”,纵身向江水扑去。
“曹娥跳进江水里了……”人们纷纷奔去抢救,却已经来不及了。
又过了三天,洪水平息。人们在下游的江堤边看到两具尸体,一男一女,背贴着背,女的反背着双手紧负着男的,原来正是曹娥和她爹!曹娥虽然死了,但她还能找回父亲的尸首,把他背到了江堤边。人们都说是曹娥的孝心感动了天。
为了纪念她,人们在曹娥投江的地方兴建了曹娥庙,曹娥跳水的江改名为曹娥江。(选自《300经典古诗词中的趣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