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岩
(双阳区太平镇贺家小学 吉林长春 130600)
小学语文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尝试
李 岩
(双阳区太平镇贺家小学 吉林长春 130600)
学科整合指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思想,在原有分科和学科知识分领域教学的基础上,力求与相关学科及社会生活、本学科各领域之间的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相互促进,使教学内容跨域原学科领域,最大限度的回归和体现知识的本来面目,从而形成更为合理的知识结构,以提升整体教学效益,发挥最大的育人功能。语文与数学是小学教学中的两门基础性学科,研究这两个学科之间的整合,使之互相迁移,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不仅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加喜欢学习这两门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的一些尝试。
数学最早用于人们计数、天文、度量甚至是贸易的需要。这些需要可以简单地被概括为数学对结构、空间以及时间的研究。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各学科教学必须遵循一条规律,即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因为学生完全不了解的知识很难使他们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兴趣的最好方法就是使学生由已知的领域进入未知的领域,通过已知的知识来探求未知的知识,这也包括用一个学科已知的知识来探求另外一个学科未知的知识。比如,可以用数学学科里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或已掌握的知识,通过点拨、启发、回忆和对比的方式,糅合到语文课堂里来。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还可以达到语文与数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效果。例:北宋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中所提到的“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启发学生可以通过二年级下册数学《观察物体》来理解此诗句的意思,那是因为诗人所站的位置不同,所以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也不尽相同。还可以让学生站在不同位置体会诗句,使得这节语文课上得很轻松,很活跃,也可以使学生在数学课上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数学思维就是以数、形及其结构关系为思维对象,以数学语言和符号为思维载体,并以认识发现数学规律为目的的一种思维方式。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把和数学有关的或类似的语文知识为教学载体,通过数学形象化构思来进行教学,以达到语文的教学目标。例如,《飞夺泸定桥》一课总攻击一段中的“震动山谷”、“千钧一发”、“奋不顾身”这三个词语,正揭示了这段内容的三层意思。在结合上下文学习之前,可以把“千钧一发”这个成语的本义(“一根头发负担千钧,一钧30斤”)弄明白,千钧等于三万斤,一根头发上能担负三万斤吗?说明事情的危急性,再结合课文理解这个成语所比喻的“形势万分危急”的意义。如果学生对这个词的本义不懂,又怎么理解当时的形势险峻呢?又如:老师讲解生字词语时,感觉学生认识的字越来越多,字与字之间,特别是形近字、同音字之间很容易混淆。为让学生能够牢记生字词、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可以从生字结构进行区分,如左右,左中右,上下,还有半包围,全包围等,这些内容可以利用数学三年级《位置与方向》的内容,左右结构可以分开左边和右边,通过字形看到通常左边为偏旁,右边为形声字,如“请”分成左边偏旁“扌”右边“青”,“请”是形声字。由这个结构形式引申其他字“清”“情”晴”“蜻”,上下结构如:“箐”“菁”等。再由偏旁理解这个字的字义并加以运用,生字就可以由字到词,这样结合生活中的位置来讲解,学生易懂易记。同时学生还需要算一算一个字的笔画,精确算出笔画才能更好的避免生字写错。小学高年级课文中的说明文有很多就包含了有关“数量”、“范围”等涉及数学思维方面的考查题目,对于这些生字,可以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便捷准确的解决问题。
所谓数学方法,就是以数学为工具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即用数学语言表达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经过推导、运算与分析,以形成解释、判断和预言的方法。如: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不怕失败,就一定能成功。这个句子从语言的形式上看没有问题,但它违背了事理逻辑。对于事理逻辑的“病”,最好是开一剂事理逻辑的“药方”,运用归谬法来联系历史和现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先假设这个句子是对的,那么希特勒、本·拉登就不会失败了,因为他们都是不怕失败的典型。由他们的失败,可以得出假设不成立。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发现句中的关联词应该用表示必要条件的“只有……才……”,而“只要……就……”是表示充分条件的,这时又可以将数学里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引进语文教学中,要学生比较,以加深理解。看看这个病句:“今天妈妈在菜市场买了苹果,香蕉,西红柿,梨子等水果,这些蔬菜我们都很喜欢”。这个病句,可以用数学大小比较来做题。句中“苹果,香蕉,梨子”是水果,但是“西红柿”是属于蔬菜,而水果和蔬菜应该属于大小相等的关系。这样可以把这个病句改为:今天妈妈在菜市场买了苹果、香蕉、梨子等水果和西红柿,这些我们都很喜欢。这样就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从而避免下次再次出现类似的错误。
语文的人文性内涵体现在语文教材中孕育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也充分表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满着浓郁的人文情怀,即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
借助数学特色作业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分草莓”作业,图片上红红的、鲜鲜的草莓让人垂涎欲滴,孩子想吃的欲望不言而喻。那么 “好东西一定要与好朋友一起分享”,学生愿意将鲜红的草莓分给亲人、小伙伴、同学,这样,孩子们的分享意识在一次作业中被唤醒。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的评语给予充分肯定他们的爱心、美好品质。在“家长会”作业中,创设家长来学校参加家长会,学生倒水、招待的情境,通过作业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用数学知识解决家长会上准备多少水杯、几壶水的问题,还使学生学到了招待客人的礼仪知识,帮助老师进行班级管理,协助老师开展活动。在“秋收”作业中,小动物们争先恐后收玉米场景,既解决了收玉米的问题,又受到团结合作,互相帮助教育,同时也启发孩子从小养成勤奋、爱劳动的好品质。“与时间赛跑”作业,学生们在整理图片中淘气的作息时间后,也整理了自己一周上学、在校学习、放学的时间,感受到时间的匆匆而过,懂得珍惜时间的可贵。这些丰富多彩的作业内容和形式,既体现了语文的人文化、人性化,又使理性的数学增添了温情的色彩,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在数学中,数学中有语文,树立了“大语文观”。
新课改倡导学科间的整合,倡导知识的融会贯通。教学实践中,通过尝试,使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有机整合,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也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做全面发展的人。使学生收获更多学习的乐趣。这是新课改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观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