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志君
(江西省九江县第一小学 江西九江 332100)
对比品悟 提高阅读的实效性
——《扁鹊治病》
汤志君
(江西省九江县第一小学 江西九江 332100)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都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读,只有把朗读与文本的理解、感悟有机结合起来地层层深入地读,才能读出语文味,读活语文课,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
一、故事引入,质疑激趣。
新课伊始,为了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扁鹊这个人物,我播放了《名医扁鹊》的小故事,通过这个小故事,学生不仅知道了扁鹊这个人物的历史背景,对他的医术高明有所认识,还引起了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齐读课题后大胆质疑,学生会提出诸如“扁鹊为谁治病”“治好了没有”“这则寓言故事是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等问题。一方面,源自学生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再设计了一个关于读的组合。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再读课文,读流利些,并思考“看病质疑”时提出的涉及主要内容的“扁鹊为谁治病”“治好了没有”等问题,教师借学生反馈顺势归纳,并在基础上生成新的问题,把读和理解引向深入。既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提高了学生概括和表达能力。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品读“名医”
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读出了扁鹊是一位名医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很快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文本——默读课文找句子,写感受。教师再分别抓住扁鹊每次对病情的准确判断和“站了一会儿”“又来拜见”等词语体会出扁鹊诚恳态度、医术高超,尔后带着这种情感把这四句话读好。为了让学生更深层次体会人物的感情,让学生在读的当中不断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我始终把“悟情”与词句的品味、揣摩和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如品读上述关键词时,让学生充分想象,体会扁鹊的每次劝说前、劝说后心里是怎样想的,进而深刻感受其诚恳耐心劝告的高尚医德和面对不信任时的无奈。
2.品读“蔡桓公”
对于名医的劝告,蔡桓公是怎样看的,态度怎样?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蔡桓公内心的想法,“对左右的人说”“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非常不高兴”“觉得奇怪”等处体会蔡桓公的自以为是,不听劝告。进而让学生更加形象地感受到蔡桓公的自大、自以为是。后来,当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时,此时蔡桓公心里是怎样想的?但得知扁鹊已经跑向秦国后,心里又是怎样想的?通过这一人物内心真实而深刻的揣摩,在鲜明的对比中让学生更加明白蔡桓公的懊悔与哀怨,懂得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四、挖掘寓意,领悟哲理
为了让学生深刻领悟其中的道理,与文本真情对话,我设计了“蔡桓公,我想对你说……”这一话题,激发学生思维,拓展延伸。然后,动笔写一写。
教学时,把读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促解,真正体现“语文不是讲出来的,是读出来的”这一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