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制度、方法:儒家道德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浸润研究

2016-03-03 19:52郑国瑞
许昌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儒家价值观道德

郑国瑞,邢 琳

(1.许昌学院 法政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2.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450000)



价值、制度、方法:儒家道德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浸润研究

郑国瑞1,邢琳2

(1.许昌学院 法政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2.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450000)

儒家道德思想在价值目标、制度建设与培育方法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启示。儒家道德思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思想价值资源,道德教化制度、宣传机制与礼法并重的制度设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制度借鉴,修身自律、环境熏陶、道德示范的德教方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方式方法借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儒家道德思想;培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儒家思想一脉相承。儒家优秀道德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价值资源,其道德教化的思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制度建设思想,更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提供了具体方法借鉴。重新发掘儒家道德思想的价值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儒家道德思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价值浸润

(一) 国家价值目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价值层面所提出的价值目标。关于国家富强思想,儒家思想看似重视精神而轻物质,实际上却不排斥一定的物质基础。孟子认为国家要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和生产资料,“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1]滕文公上而且富强是基于仁义、正德基础上的富强,违背仁义道德的富强是耻辱的。孔子说:“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2]泰伯第八正体现了这种思想。儒家所诉诸的富强结合了精神与物质上的富强,既是兵强马壮的富强,又是仁义和平的富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的国富民强的奋斗目标与儒家基于正德基础上的富强观不谋而合。儒家道德思想主张“仁政”、“德治”,“民贵君轻”,强调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为政第二认为施行仁政才是为政的根本,实行德治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虽然儒家倡导的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不同,但舍弃那些与封建相联系的思想,儒家民贵君轻、德治、仁政的进步思想同样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宝贵的思想价值资源。关于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孔子曾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2]八佾一语道出在儒家思想中文明的重要性,《左传》中说:“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也。”“礼”不仅仅是外在的礼仪的种种制度,儒家更加重视的是“礼”所表现的思想和观念,以及对于社会秩序的意义。[3]8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汲取的正是“礼”所表达的思想观念,基于道德基础上的“礼”。“尚中贵和”[4]19是儒家突出的价值精神,有孟子“不违农时”、“不入山林”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的人际和谐思想,还有“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国家间邦交和谐思想,更有儒家所描绘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国家富强、百姓富足,人民当家做主,社会文明、和谐的最高价值目标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价值资源。

(二) 社会价值取向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对美好社会状态的价值诉求,这些价值诉求看似来自西方,但其实也不乏对中国古代儒家道德思想精粹的汲取。儒家虽重视礼制,但也主张人格自由,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也可以“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认为个人也有自由的权利,“匹夫不可夺志也”,《中庸》中也有“率性之谓道”的自由。自由既是儒家修身的必需条件,又是儒家追求的道德境界,马克思恩格斯说的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境界也与孔子所向往的自由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追求的人的思想、存在和发展的自由与儒家追求的至高道德境界的自由也有契合相通之处。儒家道德思想里虽然有封建等级尊卑等糟粕,但也有公正、平等的思想意识。儒家道德思想强调“义”、“正义”,以义制利,见义勇为,荀子有“公生明,偏生暗”的思想,《尚书》中有“无偏无党,王道荡荡”的治国理念,《论语·为政》中有“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的为政理念,《论语》中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意识,孟子的“圣人与我同类”在一定程度上也蕴含权利、机会平等的色彩。儒家道德思想平等、公正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与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提供了价值浸润。儒家思想中社会秩序的维持主要靠“礼”的作用,“礼”是伦理道德规范与礼仪制度的结合。儒家思想总体虽重道德轻法治,却也不缺乏法治的思想,如荀子集道、墨、法家之众长而倡导礼法并重、隆礼重法,认为“法者,治之端也”,法治与礼制都是治理国家不可缺少的重要原则,荀子的赏罚分明、量刑适当等法治思想都值得借鉴。儒家道德思想关于自由、平等、公正的思想虽有糟粕与落后于时代的部分,但也不乏与时俱进的精华,其优秀价值理念依然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参考。

(三) 个人价值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儒家对社会进行积极的道德价值导向,倡导个人道德人格的完善与实现社会价值的统一,提出了一系列的道德规范,儒家道德精神的价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意义重大。儒家引导人们树立的爱国精神,其一表现为强烈的责任意识与忧患意识,“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其二表现为大公无私、贵公贱私的自我牺牲精神,“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其三是精忠报国的崇高精神,“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敬业乐群”是儒家道德思想倡导的典型道德规范。儒家倡导统治者要勤政爱民,“君之无倦,行之以忠”;[2]颜渊篇倡导官员要“事君,敬其事而后食”;倡导知识分子要“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倡导为人师表要“诲人不倦”以身作则,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信”是儒家基本道德规范之一,是个人道德修养与人际交往必备的道德准则。儒家道德思想认为诚信是诚实不欺、真实无妄、遵守诺言、言行相顾,“民无信不立”,诚信作为基本道德规范固定与实践下来对中华民族的诚信传统影响巨大。关于友善的思想,孔子说要“仁”、“爱人”,孟子说“与人为善”。友善不仅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要求,还是推己及人的人际关系准则,对自身要反求诸己,修身以仁,以友善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延伸到与他人的关系上,要做到“君子成人之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儒家倡导的“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等等价值观念都对中华民族的文明与进步、道德观与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发掘与继承。

二、儒家思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制度浸润

制度建设是使一种思想理论、价值观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关键因素,儒家通过一系列体现其价值观的制度建设,实现价值引导,从而实现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独尊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同样需要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而使其成为活水,儒家思想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一)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制度

儒家普及教化有多重途径,例如“孔教团体之唱和;师友乡里间之切磋互勉;志士仁人之设教讲学;有余者赞助开设儒学奖励课程,或私人开班教授”。[5]教育制度是古代统治者推行儒家道德思想的主要阵地,通过全方位、多层次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实现儒家道德思想、价值观的全面普及,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使儒家道德思想贯穿于人们生活的每个片段与生命的始终。古代人才制度是儒家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与人才选拔制度紧密相连的教育制度更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教育目标是培养内圣外王之人,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皆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授内容,通晓儒家经典是学子学成的基本评价标准,教育方法是儒家倡导的言传身教、学思并重等,学校教育内容与国家主导意识形态实现了统一,学校教育制度与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如科举制实现了完美对接,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就这样深入了人们的内心成为第一价值选择,成功地实现了大众化。家族制度、宗法制度是儒家道德思想在家庭教育中得以广泛普及的重要途径,家训、家规和宗庙、祭祖等制度使得儒家价值观深入到每个家族成员的日常生活。儒家还非常重视社会教育作用,以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的方式来影响人们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判断,利用小说、戏剧、歌舞等百姓日常接触的文艺形式去传达儒家价值观,这些都是统治者进行社会道德教化的常用手段。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制度之间的一致性与一贯性,以及道德教育制度与人才制度、官吏选拔制度的合一,这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体系给我们以重要借鉴和启示。

(二)舆论引导、环境营造的宣传制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认可需要宣传机制保障,宣传制度具有明显的导向功能。儒家通过舆论引导与舆论评价影响民众的思想与行为,对于儒家的价值观念进行强化与普及,进而弱化其他价值观念,“日久熏习之下,对于德心善性、立身行道,必然有所启发”。[5]它使人们不知不觉中以儒家道德、准则、规范要求自己,引导人们树立儒家道德价值观念。儒家非常重视和善于环境氛围的营造,认为社会风气关系到价值观认可的成败,环境营造不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那般有具体的方法与目标,而是需要依靠移风易俗而带动。《学记》中说“化民易俗,近者悦服,而远者怀之”,就是这个道理。儒家多劝世人遵循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劝世人学习、修身、重教,为世人树立君子、圣人理想人格,通过社会易接受的形式如言传身教、模范表率、文学作品等传播儒家道德规范,给社会成员展示一条儒家之“道”,使人们受此“道”影响而有所得,从而形成符合儒家道德要求的德行,使儒家道德深入人心。引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上就要求形成成熟的宣传制度,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学校社区等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发挥宣传主力军作用,同时要培育新的宣传阵地,使宣传更具有创新性与日常性,为政者与社会精英人士要率先垂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引导舆论、营造氛围,形成良好的宣传实效。

(三)道德与法律双重约束制度

儒家思想虽是道德本位,但其在中国封建社会成为国家民族的意识形态,并取得独尊地位,则是“仁”、“礼”与“法”结合,即是道德与法律双重管理制度的结合,具有内外兼顾的实践理性。一方面儒家强调道德教化的基础与作用、德育的重要性与人的道德属性,进行道德教化,以教育为主阵地进行道德与伦理的教育,形成以儒家经典、五经六艺为内容道德教育制度,使人成为具有仁、义、忠、信、孝、善、敬、让的德性的人,同时营造道德环境,国家各项制度皆以儒家道德为核心理念,形成舆论引导,使道德成为约束个人和社会思想与行为的无形的手,有效缓和了法律的严酷。另一方面儒家则强调法律与管理的约束作用,以弥补道德约束的不足。“道德伦理是法律的依据或背景,而法律则是道德伦理的保障或延伸。”[3]243法律制度的保障是儒家价值观成功普及并得以长久延续的重要原因。单纯的道德教化不能满足社会管理的需要,于是“刑”的重要性被提了出来。德与法逐渐合一的特征出现在官吏身上,官员肩负着道德教化与法律惩罚的任务。德与刑的结合也渗透到各项制度与国家治理中。如此,儒家思想兼具了道德性与权威性,这为儒家价值观的普及提供了双重保障。受此启发,现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还要力促体现核心价值观理念的法律制度的建设,双管齐下,以道德教育与营造道德氛围为内在基础,以法律法规、政策形成外在引导、约束与奖惩,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实效。

三、儒家道德思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方法浸润

(一)修身自律法

个体自觉与自我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成功的基础。儒家正是提供了一套以修身为基础通过道德自律与道德自觉起作用的价值观培育模式。儒家的修身是博学、自省、知行合一环环相扣、不可或缺的统一整体,修身的内容基础是儒家经典,方式有存心养性、持之以恒、慎独、力行等,目标是实现成人、君子等理想人格。修身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系里的基础与前提,修身是人之本。以个体自觉为起点,通过主动内化儒家道德思想,知行合一。个体道德的完善可以带来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从而达到内圣外王的道德理想境界。修身“慎独”法要求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道德自律,做到对己对他人都意诚,“反求诸己”法也是要求进行自我反省,过改善迁。儒家的这种修身是自律与他律的结合,即“克己”与“复礼”的结合,是内修加外在规范的统一。[6]这种以儒家道德思想为思想统领,以儒家的道德规范严格要求,借助严格自律而实现儒家道德思想的内化的个体修身思想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重要启示。我们当批判借鉴,在加强人们自我教育与促进自我道德自觉的基础上也要加强外在法律、法规、规章与制度建设。

(二)环境熏陶法

儒家认为后天环境对人的道德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人“可以为尧禹,可以为桀跖”,[7]荣辱篇第四基于这一点,儒家提倡统治者、教育者、知识分子要主动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使得民众能得到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因此儒家非常重视后天家庭、学校、社会道德环境的营造。统治者要实行王道,实现德治,以庠序教之。家庭要给予子女一个良好的道德养成环境,父母长辈在以身作则的同时要以儒家经典教育子女。学校教育传授儒家经典,教师是具备一流的道德水准、知识广博和良好教学方法的儒士,一流的教师才能为学生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在社会教育中儒家非常重视社会日常生活环境对于民众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作用,以及社会活动与社会规范对于孝悌、和、礼等价值观念的传播与承载作用。比如婚丧嫁娶、祭祖祭天等民俗风俗都以儒家道德规范去约束,百姓日常阅读的书籍、观看的戏剧评书等等反映与传达的都是儒家的道德价值。这种深入民众日常生活的价值观念普及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道德与学习环境,受教育者处于良好的环境中有益于道德品格的塑造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与内化。

(三)道德示范法

一方面儒家通过树立圣人、君子、大丈夫等道德理想人格,引导民众以此为目标进行道德修养,以集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信于一身的圣人崇高的道德感化他人,影响民众的价值选择。另一方面儒家又重视统治者、各级官吏、儒家士子对普通百姓的现实道德示范作用,榜样示范、道德感召在古代儒家道德教育中的效果是十分突出的。《论语》多次谈到为政者、君子的道德言行对下层官员、广大民众的示范作用。因此,儒家要求统治者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实践道德规范,形成感化力,放大道德感化的力量,从而形成向心力,引导民众的思想与行为,以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儒家思想与政治管理的密切切合,君主、各级官吏与儒家士子等一致而有力的道德示范,这些是儒家进行道德教化的重要方法,这种道德示范形成的合力对民众的影响是无所不及的,并在古代封建社会的统治与道德教化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社会性质不同、时代不同,所倡导的价值观念也不尽相同,但这种树立道德典范、以身带动的道德教育方法在今天仍有其价值,值得我们借鉴。

[1]孟轲.孟子[M].

[2]孔丘.论语[M].

[3]葛兆光 .中国思想史:第1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4]黄钊.儒家德育学说论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5]汤恩佳.儒道宜普及于庶民[J].文史哲,1999(5):65-67. [6]吴光.论儒家道德伦理的内涵、特色及现代价值[J].浙江社会科学,1998(1):101-107.

[7]荀况.荀子[M].

责任编辑:师连枝

Value, System and Method: 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 Moral Thought on Socialist Core Values

ZHENG Guo-rui1, XING Lin2

(1. 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s, Xuchang University, Xuchang461000, China)(2. School of Marxism,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450000, China)

Confucian moral thought provide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and ideological resources for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achieving their value goals,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method cultivation. Confucian moral education system, publicity mechanism and system design of equal emphasis on etiquette and law provide an institutional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ts self-discipline, nurturing environment and moral demonstration provide ways and means for referen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Confucian moral thought; cultivation

2016-02-21

郑国瑞(1972—),男,河南舞阳人,博士,许昌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邢琳(1991—),女,河南汝南人,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222

A

1671-9824(2016)03-0096-04

猜你喜欢
儒家价值观道德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我的价值观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