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让语言与心灵相融——《天鹅的故事》语境还原与创设策略例举

2016-03-03 23:28江苏扬中市教师发展中心2122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1期
关键词:冰面天鹅语境

江苏扬中市教师发展中心(212200)石 群



情境,让语言与心灵相融——《天鹅的故事》语境还原与创设策略例举

江苏扬中市教师发展中心(212200)石群

[摘要]学生通过语言学习事物,同时学习语言本身,以及有关语言的知识。语言学习的这三种向度,在完整的语言情境中同时进行。在教学中,教师可据此还原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知形象,反问促思,体验情感,实现“有效能的阅读”。

[关键词]情境还原创设阅读

肯·古德曼在《全语言的全全在哪里》中表示:“孩子们通过语言学习事物,同时学习了语言本身,以及有关语言的知识。从一开始,语言学习的这三种向度,就在完整的语言情境中同时进行。”在具有意义的情境刺激下,学生不仅在脑海中建立形象,体味情感,也学习了语言,以及与语言有关的东西。这样,通过语言学习事物,学习语言本身以及学习有关语言的知识,这三种向度就可以在一个情境中完成,使学生花费最少的力气,使用最少的信息就能获得清晰的意义、深刻的印象,从而实现“有效率的阅读”。

笔者曾指导过一位青年教师执教四年级下册《天鹅的故事》,教学中,我们通过还原与创设情境,努力实现“有效能的阅读”和“有效率的阅读”。

《天鹅的故事》中有一个比喻句:“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教学时,我们是这样还原和创设语境的:

一、感悟形象,引发思考

师:这句话把老天鹅比作石头。老天鹅是美丽、优雅、高贵的,而石头是坚硬的,不起眼的,为什么把老天鹅比作石头?

生1: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这说明老天鹅一心想让天鹅们吃到食物,它用的力量很大。

生2:我从“腾空而起”这个词感受到老天鹅飞得很高。它飞得越高,下落的冲力也就越大。

生3:这儿还有一个省略号,说明老天鹅腾空而起破冰的次数很多,忍受的疼痛很大。

师:在冬天,贝加尔湖的冰面差不多有一米多厚,即使是在初春,也有一二十厘米,而现在这么厚的冰面却被震得颤动起来,那是因为老天鹅——

生4:“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二、反问促思,体验情感

师:老天鹅真的是一块石头吗?不,石头是没有生命的,而老天鹅是有生命的,它可是血肉之躯啊,它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扑打在冰面上,会疼,会流血,甚至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可是它仍然——

生:“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三、创设情境,抒发情感

师:(悲壮激昂的音乐响起,教师动情地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同学们,此时你们就是天鹅群中的一只天鹅,你们就是斯杰潘老人,当你们目睹了这悲壮的一幕,你们最想对这只可敬的老天鹅说什么?

生1:你这奋不顾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以后再也不会伤害你们了,这猎枪我不会再用了。

生2:你为了让我们吃到东西,不顾一切,你真伟大,值得我们学习!

师:面对此情此景,只有这个词,只有这个比喻,才能表达老人所有的感动和全部的震撼。这就是——

生3:“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分析与思考】

天鹅与石头,两者之间反差甚大,为什么把这两种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喻?这矛盾之处一旦被放入具体的语境中,就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老天鹅下落时的速度、冲力,使人联想到石头。学生在老天鹅与石头之间找到心理联结点,理解了这个比喻,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关的形象和画面。

比喻之中不仅有形象,而且有情感。从二者的相似之处,可以体会到老天鹅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与冰层较量。通过反问促思、创设情境,可以抓住情感的震撼点,感受形象之中蕴含的情感:由一个反问句“老天鹅真的是一块石头吗”引发深思,在找出相似之处的同时,感受到老天鹅是在以命相搏,这既是进一步完善对这个比喻句中所包含的形象的认识,同时也开启了情感之门。教师充满情感的朗读,将文字中蕴含的情感意蕴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人体味到只有这个比喻才能表达斯杰潘老人的所有情感。

在上述情境中,本体和喻体的关系、特点都通过情境传达给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在脑海中建立了形象,体味了情感,也学习了语言,以及与语言有关的东西。

(责编莫彩凤)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1-069

猜你喜欢
冰面天鹅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冰面上的“魔力”
在天然冰面上滑行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一张图看天鹅奖
冰面精灵
不要在危险的冰面上玩耍
“热跑”天鹅
天鹅之死
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