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尤溪县实验小学 陈道广
鼓励是孩子成长的动力
福建省尤溪县实验小学 陈道广
鼓励是孩子成长的动力。鼓励可以使学生情绪饱满,给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心,追求上进。同时,也能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从根本上鼓励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气,才能培养出学习优秀、心理健康的好学生。
鼓励 温暖 勇气 自信上进 情感
我曾经看过一本叫《卡尔·威特的教育》的书,书中详细地记载了老卡尔用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将一个痴呆的婴儿培养成法学博士的全过程。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老卡尔如何恰到好处地给孩子鼓励,改变了这个孩子的命运。同样,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恰到好处地给孩子鼓励,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鼓励可以使学生情绪饱满,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斯坎贝尔说:“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情感需要……这种需要决定着孩子行为中的许多东西(愉悦,满足,高兴)……自然情感贮存越是充实,情绪就越高涨,行为也就越良好,他才能感觉到自己处于最佳状态。”教师的鼓励对优秀学生来说是途中加油,而对后进生来说却是雪中送炭,因为后进生的缺点往往比较突出,容易被人发现,而他们的优点长处却易被人忽视。正是由于这种习惯性的偏见,常使差生的优点和长处慢慢地消失殆尽。如果教师能及时发现差生的优点和长处,并真诚无私地给予鼓励,大胆地给予肯定,则会令他们感受到一视同仁的温暖,从而使他们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言行,这样从内心激发出来的动力是无穷的。如:一位留守儿童,父亲长期在外地打工,母亲又教育无方,孩子脾气暴躁,常与人打架斗殴,老师一“告状”,母亲急忙叫父亲回来,父亲回来不问青红皂白一顿暴打,孩子第二天一到校,便寻机发泄到他人身上。通过了解情况后,我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鼓励孩子向父母承认错误,并保证不让其父母再打他;二是指出家长教育方法的不当之处,指导家长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三是孩子很听小时候保姆的话,建议家长把保姆请回来,帮助带到小学毕业。家长同意了我的建议,保姆也很积极配合,加上我的实时鼓励,孩子变化很大,不但改掉了不良行为,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进入中学后,他学习更加勤奋努力,最终考上重点大学。因此,我认为鼓励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最佳手段,是培养师生情感的重要途径,是教育教学成功的桥梁,是教师工作的最高艺术。
学会适时鼓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一位教师都要善于去观察发现,仔细地研究与思考,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要想发现鼓励学生的有效方法,最重要的一点是深入地了解学生。我曾教过一名学生,她的手脚显得特别僵硬,无法像正常人那样行动自如。第一次见到她,我的心里便充满了同情与怜惜。感叹上帝不公平的同时,我在想,我该如何去帮助这可怜的小女孩。在和孩子的母亲沟通后,我了解了孩子的大体情况,孩子需要自尊,需要别人的认可。本想给她更多的特殊照顾,知道这一情况后,我不敢对她“另眼相看”了,我怕伤到孩子的自尊,让她自己和同学都认为,她是一个残疾人,需要别人的帮助和同情。于是,我对她的帮助,都是在不经意间,在她自己和同学都没有觉察的情况下进行。集会做操的时候,我有意无意地走在她的身边,在需要的时候,扶她一把。 我总把关注的目光多停留在她的身上。课堂上,尽管她发音不清楚,可我总是给她机会,并用心听懂她所说的话,再重复给全班同学听。因为身体的缘故,孩子爱上了看书。于是,我指导她写作,并把习作投到刊物报纸,让她有一种成就感。记得那一次秋游,我们要去的是一座山,路高且陡,怎么办呢?带上她,那一定有很多的麻烦,不带上她,又不忍心让她失望。思量再三,我决定带上她一起走,让她切切实实地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快乐。那天,我和她一起走,不断地鼓励她,许多同学也放慢了脚步,同她走在一起。大家说说笑笑,不知不觉也走到了山顶。到山顶后,同学们组成小组活动,我发现,她和大家玩儿得很开心,脸上时时洋溢着笑容。同学们的关爱,活动的乐趣,让她真实地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她没有了被抛弃的感觉。
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方法也是不同的,也就需要我们教师花时间去找到这种不同处。鼓励学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鼓足勇气战胜自己。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多次讲过:“孩子需要鼓励,就如植物需要浇水一样。离开鼓励,孩子就不能生存。”可见鼓励对孩子有多么重要。但在生活中有些家长和老师往往不重视鼓励,他们更关心的是怎样“对付”孩子的不“规范”行为,根本不考虑孩子的行为究竟表现了怎样的心态,这种做法往往只能是“雪上加霜”,得不偿失。
教师的每一次称赞和鼓励,都是对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的一次浇灌。“自信”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自我的评价。而这个自我评价大多来自于别人对我们的评价。人们很容易就能记住那些称赞他们的人和话。比如我曾经夸我的数学课代表铅笔字写得好,从那以后,每次做作业,她都格外认真,字越写越漂亮。而每次我夸她时,班上的同学也听到,大家也都跟着做,很快班级作业越来越漂亮,期末年段作业检查评比,我班获得第一名。当她小学毕业时,她跟我说:“老师你当时表扬我字写得好的那个画面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至今难以忘怀。”其实,老师的称赞和鼓励就是一种爱的传递。而这种爱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是保持孩子身心健康的前提。
前苏联教育学家索络维契克指出:“童年时代受人喜欢的孩子,从小就觉得是善良聪明的,因此才受人喜爱,于是他也就尽力使自己的行为名副其实而造就自己,成为有自信心的人,而那些不得宠的孩子呢,人们总是训斥他们‘你是个笨蛋、窝囊废、懒鬼……’于是他们也就真的养成了那些恶劣的品质。”可见,人的品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信和社会公正的评价。记得有个新学年开学的第一天,同年段的老师纷纷向我“祝贺”,恭喜我荣获“二宝”,我莫名其妙,在我的盘问下,老师们才告诉我,今年我班抽到两名特差生,她们从一年级到三年级,一个数学经常考0分,又刚好姓林,外号叫零分;另一个数学经常考个位数,2.5分占多数,被取名叫2.5分,而且两个都是女孩子,我一听差点晕过去。第二天正式上课,我刚走到教室门口,就听到教室里传来一阵阵“零分”、“2.5”的叫喊声,当我走进教室一眼就看到那两个女生,正低着头坐在位子上。我想,如果长期这样下去,这两个女孩的前途肯定是毁了。于是,上课时我首先提出新学期的要求:一要学会尊重他人,不能随便给人起外号,刚才我在教室门口听到的“零分”、“2.5”,从现在起不能再叫了;二是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随着我的一句句明文规定,那两名女生慢慢抬起头来,眼里闪着泪花看着我……就这样,在后面的教学里,只要她俩有了点滴进步,我就鼓励她们,平时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她们,渐渐地她们有了自信心,学习成绩明显进步了;最后,学年末统考,“零分”考了67分,“2.5”考了96分,年段老师持怀疑的眼光看着我,我只说了一句“只要你尊重学生,鼓励和赏识学生,什么奇迹都会出现。”
这个案例一直提醒我:作为一名教师,要运用赏识教育,善用鼓励方法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及时地对学生的进步加以肯定,加以鼓励。这样,你的学生就一定会有成就的。同时,我也进一步理解:尊重学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也是当代教育进步的基础。
俗话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老师对学生真诚无私的赞赏和尊重,更会加深学生对老师的爱戴和尊敬,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记得有一年,班里有一个在全校都十分有名的孩子,原因是淘气得过了头,常常不是私自下河游泳就是爬上树去捉知了、掏鸟窝,教过他的老师和家长都拿他没办法。出于一个教育者的职责,我对他没有丝毫的放松,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时不时地关注他,只要他有点进步,就及时给予鼓励。一个星期二的下午,照例到点放学,只见那个“淘气包”气喘吁吁地跑到我的跟前,从裤兜里掏出一把红红的野草莓,递到我面前,手上还留有摘草莓时被荆棘划出的一道道血痕。他的声音中略带羞涩地说:“老师,草莓给你吃!”而眼中却分明流露着一种渴望,渴望着我能接过他手中的野草莓,而且还补充一句,“老师,我口袋里还有……”我眼睛湿润了。从那以后,我一直坚持用爱心和微笑对待每一个孩子,无论他是聪慧还是资质平庸,无论他是顽劣还是品学兼优。讲台前,课堂中,游戏时,细微处,在学生取得成功时,我用微笑送去欣赏;在学生感到失落时,我用微笑送去鼓励;在学生犯错时,我用微笑送去宽容。
总之,从根本上鼓励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气,才能培养出学习优秀、心理健康的好学生。爱是孩子们成长的一切,正确的鼓励也是一种爱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