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静
借京津冀协同发展,擦亮河北省传统文化产业品牌
张 静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51)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河北省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但受区位、定位、人才、资金等因素制约,长期未能形成具备全国规模和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产业品牌。河北省可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和2022年冬奥会的机遇,集中优势资源,擦亮本省传统文化产业品牌,缔造一系列具有河北特色和中国特色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名片。
京津冀;河北;传统文化产业
河北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民俗曲艺、传统工艺等传统文化资源。作为燕赵文化的发祥地,河北省拥有长城、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清东陵和清西陵3项世界文化遗产;邯郸、保定、承德、正定、山海关5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作为革命老区,河北省革命历史资源丰富,国家级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达到65处,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一带,被称为“红色太行文化带”。此外,河北省有传统戏剧剧种47个、舞种70余个,永年太极、吴桥杂技等民俗曲艺享誉中外;武强年画、蔚县剪纸、磁州窑、曲阳的石雕、定瓷、唐山的皮影、衡水的内画等众多文化艺术产品,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是,由于受区位、定位、人才、资金等因素制约,河北省传统文化产业在升级转型的过程中遭遇瓶颈。“两环”(内环京津、外环渤海)是河北独特的区位,但由于京津具有独特行政资源,兼得国家扶持政策优势,长期以来同河北省的竞争多于合作;而河北省作为承载区,服务多于合作,环京津的区位优势并未发挥实际的效果。特别是受到京津“虹吸效应”的影响,河北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倒流”,传统文化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即使是优质产品也难以形成产业链,产品附加值未能得到有效挖掘,缺少具备全国规模和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产业品牌。
河北省在地缘上与京津相接,文化上一脉相承,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和空间。京津的文化产业在科技研发和创新方面占有优势地位,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是要向高端化和创新化的链条发展,在数字文化产业、创意设计产业等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在京津文化产业的优势行业,通过产业转移和对接,提升区域文化产业链的关联度,探索北京研发——河北转化、总部——生产基地等模式,有助于河北省文化产业相关领域的发展[1]。但如果仅仅满足于做京津优势文化产业链的下线,河北省的文化产业很难取得突破性发展。要想促成河北省文化大省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充分挖掘省内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平台和冬奥会的机遇,擦亮传统文化产业品牌。
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
长期以来,毗邻京津曾让河北省慨叹京津“虹吸效应”太强、“大树底下不长草”。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给河北省的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机遇。河北省拥有环京津这个全国唯一的区位优势,在地价和资源上面优势明显,这有利于吸引京津的资本、技术、人才等参与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一系列政策红利必将加速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2.冬奥会的机遇
2015年7月31日,中国正式进入冬奥时间,北京携手河北省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的背景下,北京与张家口此次联合承办冬奧会,被视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实现一体化的“催化剂”[2]。冬奥会对于河北省传统文化产业,特别是传统旅游业及其文化产品的开发带来了重大机遇。特别是为河北省冀东地区的张家口等地的传统文化产业开发带来新契机。
1.开展制度创新,整合优质资源
第一,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若干讲话精神,按照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总体部署,推动河北省传统文化企业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中小企业变联合舰队。当前,河北省传统文化产业企业总体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众多中小文化企业存在“单打独斗”现象,缺乏国外企业间“联合舰队”式的作战能力。因此,应该对河北省中小文化企业进行整合,实现中小企业联合发展,打破中小企业各自为政的局面,开展“联合舰队”的作战模式,形成发展合力,逐步实现传统文化企业的产业化模式。
第三,以文化旅游、民俗曲艺、民间艺术品为发展重点。河北省的传统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文化旅游业、民俗曲艺和民间艺术品业三个行业系统中。河北省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灿烂的革命文化资源、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资源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为河北省张家口等地的特色旅游产业的开发也带来机遇。在文化旅游线路开发方面,河北省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整合省内资源,实现旅游景点省内一卡通制度,进一步推动并扩大京津冀旅游年票年卡中所包含的景点数量。结合冬奥会,带动相关景区特色产品的开发与创新,逐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服务功能,形成文化景区特有的相关文化产业链,使文化旅游业成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行业突破口,从而带动相关演出业和艺术品业以及服务业的发展。
此外,武强年画、唐山皮影、衡水内画、蔚县剪纸、磁州窑、曲阳石雕、定瓷、易水砚、吴桥杂技、永年太极以及传统戏曲等为代表的民间工艺美术和表演艺术等,则是河北省文化产业特色鲜明的艺术品品牌。其中,吴桥杂技、曲阳石雕、定瓷等艺术形式的产业化程度较高。这些都可以发展成河北省文化产业的优势行业,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资源,提高行业竞争力和知名度[3]。
第四,产业园平台建设。在对河北省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的基础上,加快文化产业园平台建设。例如,在传统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方面,可以结合旅游生态园区对游客的吸引功效,进一步积极拓展资源,探索产业链的纵深发展,形成以视觉艺术、文化资本(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等)、民俗艺术表现形式(艺术和手工艺品、节日与节庆活动)、表演艺术(结合当地文化特色的表演艺术品牌)为拓展的整合经营模式,在文化产业园区的基础上形成多元化的主题园区,进一步加强文化特色资源品牌,创造更大的价值[4]。
同时,应加强与京津文化产业园区的合作。2014年,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落户北京。“国家文创区”的成立,将有力推进对京津冀及内陆地区的辐射效应,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河北省的相关文化产业园区应加强与北京创新实验区的联系与合作,提升自身文化产业园区的创新力。
2.鼓励多元化资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河北省传统文化企业不仅需要政府支持,也需要金融支持。如何吸引融资企业和资本进入,成为河北省传统文化企业发展的关键。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但靠地方政府根本无法实现。以前很多传统文化企业都是寄希望于政府补贴,导致文化产品生命力不强。当前,河北省传统文化企业应首先立足市场各个层次的需求,努力开发创新产品,实现从普通产品到名牌产品、由名牌产品到品牌产品的飞跃式发展,努力建设具备全国规模和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产业品牌,以此来吸引京津等地的资金投入、民间资本等支持。同时,要争取文化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建立完善的融资性担保体系,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资性担保机构加强规范合作,为文化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服务。而地方政府可以适当调整税收政策,对于相关企业给予减税支持,使企业有更多资金去创新、去提高生产力。
3.人才吸引与运用
人才缺乏是抑制河北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校企联合是一个很好的人才培养途径。河北省应协调推动高校与文化企业的深度联合,打通高校与文化企业之间的人才通道。目前,河北经贸大学、石家庄学院等一些省内高校均设有文化产业专业,相关文化企业应加强与这些高校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学生实习和就业关系。同时文化企业应利用京津科研院校的优势,通过设立企业校园实习基地等方式,培养吸纳京津文化产业人才为河北的文化产业助力。同时,应在工资待遇、住房条件、工作环境等方面为高端文化产业人才提供更好的服务,吸引京津人才为我所用。
4.借助协同发展平台,与京津高端对接,擦亮传统文化产业品牌
京津的文化产业在人才智力、科技支持、内容创意等方面占有优势。河北省传统文化产业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同时,应在文化产业创新方面加强与京津的合作,吸引京津以及国内外资本、技术、人才等参与河北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利用京津优质的文创资源,提升河北省传统文化产业的创新力。利用京津文化产业在数字化、传媒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增强文化传播力,拓展文化传播渠道、提高传播效率,推动河北省传统文化产业发展。
河北省的一些传统特色产业应利用自身优势,通过与京津的协调创新,借助京津的平台,进一步增强这些特色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国内影响力。比如利用北京的国家大剧院等平台,通过巡演等方式推动河北传统曲艺的国内国际知名度等。河北省的一些优秀文化品牌可以首先推向北京,借助其国际大都市的影响力,把河北省的文化品牌擦得更亮。
河北省是传统文化资源大省,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灿烂的革命文化、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传统文化产业发展要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和2022年冬奥会的大好契机,顺势而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形成以河北省自主发展与京津高端对接相结合,以文化旅游、民俗曲艺、民间艺术品为发展重点,以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和文化企业为支撑的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格局,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1]郭万超,马明.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N].中国文化报,2015-07-25:4.
[2]姚冬琴.当京津冀遇上冬奥会[J].中国经济周刊,2015(31):16-21+88.
[3]刘存,刘洪彩,王增成.河北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14(10):255.
[4]许莉,吴玥.西部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模式探索[J].生产力研究,2011(9):149-150+153.
(责任编辑 吕玉英)
Polishing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Industries in Hebei Province by Beijing-Tianjin-Hebei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ZHANG Jing
(Hebe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Shijiazhuang, Hebei 050051, China)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provide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opportunity for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in Hebei Province. Hebei Province is rich in tradit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but has not formed a cultural industry brand with the national scale and the world restricted by location, talent, capital and other factors.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the 2022 Winter Olympics, Hebei can focus on the advantages of resources, polishing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ndustry brand to create a series of new bran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with influence to the world.
Beijing-Tianjin-Hebei; Hebei; traditional culture industry
G127
A
1008—6129(2016)06—0088—04
2016—09—29
张静(1980—),女,河北保定人,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