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失败教会我预估风险

2016-03-02 09:13陆佳裔
第一财经 2016年7期
关键词:痛点经历用户

陆佳裔

学了16年美术,从初中起就认定自己未来要成为画家的徐佼阳从没想过日后的职业道路会这么折腾。

学设计的他比同龄人更早接触社会,因为课业轻松,大一开始,他就跟着系主任做项目,之后又进入家装公司做室内设计。当时的室内设计师还要兼任包工头的角色,不仅要做设计,还要搞装修,能带建筑队。徐佼阳没毕业就已经拥有了丰富的工作经历,这让他在择业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选择。

大三那年,徐佼阳带着300元到北京创业,3年时间里他先后带着16人的团队做了4个项目,从团购、SNS平台到生鲜O2O,项目覆盖了当时互联网行业的几个热门领域。为了体验用户的需求,徐佼阳亲自送货、扛水,甚至早上5点就骑着小三轮去菜场,只为买到最便宜和新鲜的食材。

可这样的努力并没有让他尝到甜头,这些项目长则半年,短则几个月,“我是个失败的创业者。”徐佼阳认为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对市场环境不熟悉、没有足够的行业资源、落地速度太慢……最大的问题在于他总是想抓住所有的东西而不懂取舍,最后什么都做不好。

“所以我现在在招人时总是会问这样的问题,假如给你7天去一个陌生城市办一场百人活动,你会怎么做?”徐佼阳说自己更倾向于选择那些经过全面考虑并判断出哪些可以做到,而哪些无法做到的候选人。“对方最好具备评估风险的能力,才能合理取舍。”而那些想要在短时间内把所有事情都做好的人很可能会犯徐佼阳当初一样的错误。

几段创业失败的经历也让徐佼阳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相比创业,他更适合做创业者的辅助者。2014年,大街网邀请他任职策略中心总经理,之前的经历此时成为他的加分项:公关、市场、数字营销、用户分析等,都让他在做策略时保有一定的全局观。半年之后,他接手市场部工作,分管市场和策略。

得益于创业时积累的对用户痛点的敏感,现在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客户调研,他能挖掘用户更深层的需求。比如HR的痛点在于用最短的时间找到和职位最匹配的人,因此相对于开发看起来新鲜有趣的视频面试功能,围绕关键字搜索的聊天功能才是当务之急。

在创业公司工作的特点是,日常工作比较杂,几乎每天都在“多线程”工作,这倒和他以前的创业经历有几分相似。而比起当时焦头烂额的自己,现在他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开展标准化管理,找到团队的工作极限,预估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然后形成一套方法论。比如组织招聘会的流程近乎一致,徐佼阳便将每个步骤规范化,在总结时设置一些评估维度:到场人数、产生工作数量、达成意愿数量、现场活跃度、后续再达成数量等—只有将维度标准化,前期才能有目标地去跟踪。

互联网领域的工作把徐佼阳之前复杂的工作经历都串在了一起,形成他的职业优势,他认为自己找到了最适合的定位,并将继续留在互联网行业。“未来还要系统地学一些管理理论。”除了增加自身的职业竞争力,管理能力的提升也是徐佼阳2016年的努力方向。

C=CBNweekly X=Xu Jiaoyang

C: 对想进入互联网行业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

X: 不要过分执着,刚毕业的学生有专业理想,但不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要试着接纳、吸收更多东西丰富自己,不要过早地给自己定性,从工作实践中明确自己的目标。

C: 从自己创业到回归企业,心态有什么变化?

X: 没有大的变化,一直是责任感让我奋斗。创业时对公司和员工发展负责,成为管理者需要对老板和团队负责。这种责任感一直没变。

C: 平时怎样缓解压力?

X: 日常要做点与工作无关的事,不让自己超负荷。比如我有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要打半小时鼓(哑鼓),这段时间让自己放空,从工作中抽离。除了打鼓,我还喜欢滑板和潜水,目前已是潜水助理教练。爱好很多,但因为工作繁忙,要把练习时间规范化,才能坚持下去。

猜你喜欢
痛点经历用户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聚焦学前教育 破解民生“痛点”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直击“走出去”痛点
解决痛点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解决食材配送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