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佳梅(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一中学)
从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整合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何佳梅
(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一中学)
2016年春晚让全世界华人品尝了一道丰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大餐,央视主流文化媒体的引导足见党和国家对国人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迫切愿望。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学校更是义不容辞,本文试图植根于思想品德课课堂整合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人教版七年级课本中设专章给予学生面对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生理、心理变化而引发的矛盾、冲突的方法上的引导。这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能指导学生保持内心和谐,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在实现内心和谐方面,依据课本教学存在局限性。因为,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由于各种媒体娱乐化的引领,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让生命之花绽放”课程时,做了一个课前小调查,主要问题是:你长大了选择做什么职业?调查结果令我思绪万千。为了早日成名,挣大钱而选择当歌星、白富美、当老板的人数较过去明显增多,且学生普遍不屑于做一名靠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对这些涉世未深的中学生如果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将来在面对金钱等其他诱惑时,他们能否保持内心的和谐,是否会突破道德、法律的底线?
在上课时,我将“学会拒绝”与“让生命之花绽放”内容相整合。让学生意识到,在成长的人生道路上会有许多让我们暂时获得快感的诱惑时提出问题:面对诸多诱惑,该如何抉择,如何提升生命的价值?思辨后,学生明辨是非,形成了正确的认识:对于不良诱惑要保持理智,坚决抵制;面对中性的诱惑,如,金钱,要正确认识金钱的价值,让金钱为我们服务,对金钱的获得要取之有道。通过参与“为我校重病困难同学帮困”爱心公益活动,学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体验到了付出自己的体力、时间、金钱或汗水的过程中生命价值的提升。
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价值准则,是每个人的主体行为准则。在教学“网络交往新空间”时,我提出,在虚拟的网络空间,我们是否仍然要像在现实世界那样诚信待人呢?大家都知直我们要加强防范,学会在网络中自我保护。在课堂上,如果单纯强调网络中的加强防范,就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既然要时时、事事讲防范,就应该事事瞒天过海,在网络中无需讲诚信。于是,在课堂中我将“诚信做人到永远”与“网络交往新空间”加以整合。在课堂上,我设计了如下问题,引发学生思维冲突:1.当网友询问你的个人信息时,你掩盖了真实情况,这是否违背了诚信原则?2.当你网购到与描述不符,质量较差的商品时,你是否会为了得到高额“好评返现”而蒙蔽其他消费者呢?3.在不清楚消息的真实与否的情况下,你会因为是热门消息而转发该消息吗?等等。基于对上述问题的一一解答,学生逐渐深化了对诚信的认识,内化了这一价值准则,形成在现实和虚拟复杂环境下正确的价值观抉择。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作为价值追求,都是法治的具体内涵,是法治应该规范和制度化保障的内容。
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内容时,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到法治保障每个公民各项权利、机会的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是中国和合文化的较高层次,现阶段,我国社会提出在坚持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前提下,整体利益也要为个体利益的存在提供权利、机会、规则等方面的平等要求满足的条件。在我国,公民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广泛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理解了法治对于维护自由、平等、公正,维护人与社会的和谐的意义,才会促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践行“法治”。
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下“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框题时,引入时政的信息:2014年1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颁发《关于加快建立完善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2015年底前,全面实行城镇居民阶梯水价制度。请学生谈对国家实行阶梯水价制度的看法。有些学生立即说到,“实行这一制度是变相涨价,社会文明进步,讲究卫生是基本条件,用高价控制用水量,在一定程度上能让人们节约用水,但是妨碍讲究卫生”;“我们可能在家里知道要节约用水,可是在学校等公共场所,大家都不在意这事。”……从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结果上已经看出,学生对国家实行阶梯水价的意图是比较明确的,只是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于是,我鼓励学生从人与自然的角度考虑而不要仅从自身利益、小团体利益角度出发,课后组织了以“自然的呼唤”为主题的海报制作评比活动,通过在小组中或策划、或搜集、整理、或制作等过程的参与,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然与人类的密不可分,从而使学生产生主动爱护资源、环境的意识。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引领学生践行的主流价值观这是思想品德课程本身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新时代教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张国清.和谐社会研究:从政治学到政治科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戴木才.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2).
[3]刘建德.在教学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中小学德育,2014(9).
·编辑董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