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语文,语文中收获——家乡的蚕,家乡的情

2016-03-02 18:29:40安徽省桐城市吕亭中心小学吴德梅
学苑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蚁蚕蚕宝宝养蚕

安徽省桐城市吕亭中心小学 吴德梅

生活中语文,语文中收获——家乡的蚕,家乡的情

安徽省桐城市吕亭中心小学吴德梅

通过养蚕这样的活动既有助于学生对课外知识的获取又能培养其观察兴趣,也有助于学生语言实践的丰富和语文素养的提升,还有助于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能力。为此我在指导学生养蚕的同时,引导他们用系列日记,记下养蚕的经历,记录生活的精彩,记住家乡的丰富物产,提高语文生活习作能力。

生活语文收获

因吕亭双龙缫丝有限公司就在我学校附近,因此利用这样的资源来让学生更接近生活,学习语文。了解家乡养殖业,了解蚕的成长过程。去年5月初,我决定带领孩子们养蚕。我深深明白如今的孩子,能与蚕亲密接触者凤毛麟角,有的甚至连见也没见过,更别说亲自养蚕了。从蚁蚕到结茧差不多需要一个月,学生能这么长时间地与蚕近距离接触,与它们朝夕相处,这期间的动人场景、感人故事一定不少。这样活动既有助于学生对课外知识的获取又能培养其观察兴趣。为此我在指导学生养蚕的同时,引导他们用系列日记,记下养蚕的经历,提高语文生活习作能力。

一、千呼万唤始出来

通过与蚕厂工人联系,蚕厂工人告诉我,蚁蚕将五月中旬与学生见面。为让他们做好精神的、物质的准备,两周前我就郑重其事地向学生公布了即将养蚕的事儿。听了消息,孩子们欢呼雀跃,下课围着我问个没完:“老师,养蚕什么时间开始?”“老师蚕是什么样子的?”看到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样子,我便一本正经地说:“别等不及,到时候有你们忙的了!”接着,我告诉孩子们蚕宝宝很娇弱,须用爱心呵护;养蚕时间长,须用耐心去等待;养蚕有趣,须用日记记载。孩子们听了都点了点头,表示一定竭尽全力养好蚕,并用笔记下生活的精彩,录下动人的故事。接着,孩子们进入了紧张的准备,有的上网查询养蚕的知识,有的四处询问养蚕的过程……大家都在精心尽力的准备着。

那天的早读课,我郑重地告诉学生蚕宝宝就要与大家见面了,接着,我要大家推选代表到办公室去领取蚕种……

让学生提前知道消息,能诱发他们对蚕的盼望,给他们心理准备、物质准备的足够空间,让等待变得更精彩,让期盼变得更神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们的日记积攒了充裕的材料。

二、一枝一叶总关情

午休时厂里的技术员来到学校,在我的办公室告诉养蚕的同学,要注意的事项和遇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学生听得很认真。我想通过指导学生养蚕,让孩子们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写作素材。

当蚕宝宝来到班上时,班级举行了小小的仪式,我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抒发情感。孩子们一个个神情激动,有的叙说此刻的高兴和激动,有的表示养蚕的信心和决心……最后,我告诉同学们:“从今天起,蚕宝宝将和我们共同度过20多天的美好时光,我们养蚕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于促进蚕宝宝的健康成长,我们要同心协力,让蚕宝宝在我们班这温暖的大家庭中幸福地生活,快乐成长”。听了我的话,孩子们一个个神情严肃,很快他们又围绕怎样把蚕养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仅仅一会儿工夫,小组分好了,组长选好了,各自的任务明确了。

从此,每天早晨到校,孩子们把书包一放,就来到蚕的身边,每到下课,大家也多是围绕在蚕的身边,又是蹲下身子看,又是侧着耳朵听,傍晚放学前,值日生总是磨磨蹭蹭,不愿回家,添上桑叶,摸摸蚕宝宝才离蚕而去。

三、化作春泥更护花

因为知识缺乏和经验不足,各小组先后出现了死蚕现象。说实话,本来活泼可爱的小蚕,一下子就躺在盘里不吃不动,别说孩子们了,就是我自己心里也是酸酸的,看孩子们紧皱着眉头,闷闷不乐,我不禁陷入沉思:小小的蚕牵动着孩子们的心,这反映了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对生灵的关爱。但是,如果只是沉溺于悲痛和难受之中,不采取对策,结果只能导致更多的蚕死去。眼下最重要的是,找出原因并采取对策,让剩下的蚕能更好的成长。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分析原因。很快孩子变得理智了,马上打电话去厂里,请教厂里养蚕技术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技术员通过了解,告诉孩子们:因为他们爱蚕心切,结果适得其反;有的怕蚕饿坏了,从家中偷偷带来桑叶,而桑树靠着菜地,桑叶沾上农药;有的根本不认识桑树,胡乱的从田野里弄来所谓桑叶……通过专家的讲解,孩子们十分懊悔,没想到关爱过度,反而伤害了小生灵。不过,事情已经过去了,着急也没用,还是冷静地对待,科学地照料吧。这样,孩子们很快就恢复了常态。

经历曲折,经历磨难,孩子们终于平静地对待那些可爱的小生灵了,并能想方设法解决养蚕中的种种困难,使蚕度过难关。这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爱心、细心和智慧,还让他们在养蚕中经受了考验,知道了养蚕的不易。同时,孩子们也从逝去的蚕身上看到了它们“失去”的真正价值。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语文有了更深的感悟!

四、梅花香自苦寒来

蚕一天天变肥,一天天长大,孩子们一天到晚则是喜不自禁。望着他们的笑脸,我自然也是无限快慰。我告诉孩子们蚕就要“上山”结茧了,大家要做好准备,为蚕“上山”创造条件,同时要特别留心这期间的情况,好好享受一下劳动的快乐。孩子们又是一阵紧张,一番忙碌。大家像农民等待开镰一样,整天待在蚕的身边,等待丰收的时刻。

一个月过去了,一颗颗“米粒”变成了一个个“椭圆”,一只只黑糊糊的蚁蚕变成了一个个白花花的蚕茧,透过蚕茧,我看到孩子们洒下的汗水,倾注的真情,获得的喜悦,收获的成功。从蚁蚕到蚕茧,是一条漫长的路。这路上,留下了学生的语言发展、精神提升和对生命的珍爱,对劳动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对语文的挚爱!

猜你喜欢
蚁蚕蚕宝宝养蚕
养蚕不易
养蚕记
“老师,您错了!”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四川蚕业(2020年2期)2020-07-10 03:14:48
“不速之客”的光临
夏秋养蚕有三早
蚕宝宝养成记
科学课上学作文
蚕宝宝
在养蚕中成长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