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明
(重庆市渝北区花园小学)
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校本教研的发展
何晓明
(重庆市渝北区花园小学)
十年前,当新课改蓬勃开展时,我校开始了校本教研的初步研究。当时我们的认识是:教师的真正成长不在于岗前培训与脱产培训,教师能力的提高主要来源于教学实践的反思及同行交流,校本教研才是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成长的主要方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教师自主对实际工作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解决新问题,使自身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得到改进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研究和培训得到有机的结合。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知名教师、骨干教师所起的引领带头作用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所形成的合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所体现出来的向心力。而将这些认识落实为具体实施的平台是教研组。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在这当中,教研组建设起着关键的作用。教研组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本实施单位,校本教研的活动大部分都在教研组内进行,由教研组实施。从这个意义上说,抓好教研组建设,是落实校本教研的根本保证。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的提升、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校本教研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天的校本教研在保存传统优势的同时,已展现出新的面貌:它不但是学校集体教研、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孵化器,更是学校课程改革推进的基石。我校围绕教研组的建设,在促进校本教研的开展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根据不同的需要,建立两级教研组:中心组和年级组。学校选教学能力强的骨干教师为组长,明确其职责。中心组按学科分为语文、数学、综合三个组,中心组围绕教学中的重点、热点、难点开展学校层面研讨,实施校级小课题研究。学校的大型教研活动由中心组负责。年级组只针对本年级的内容进行研讨,日常教研工作在年级组内进行。
为了加强管理,每一学科教研组都有领导负责,每个中心组有一位校级领导蹲点,年级组有一位主任负责。管理做到了五个“坚持”:①坚持每月检查一次教学常规。②教导处每月召开一次有年级学科组长、各室负责人参加的教务工作会。③坚持巡堂检查制度。④坚持教师间赛课、听课制度。⑤坚持校处级干部深入听课制度,加强教学指导(以2014年下学期为例,领导共听课320节,人均30节)。
1.坚持年级组集体备课制度,我们采用“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独创,反思提高”的备课模式。年级组长准备课标及相关资料,每期轮流担当主备教师,提出一章节备课材料,要求提出对重难点的独立见解。其余组员充分补充。参考成功的典型案例及同课异构,形成较一致的方案,并报教导处存档。
2.定时进行典型课例研究。根据“互动促进”原则,教研组定期研究优秀的录像课,对经典的课例反复研究,撰写评课材料。课例分析有助于教师参考及对照他人与自身的具体经验,对自己的教育情景有更清楚明确的分析与了解,教师从案例中获取知识和策略,获得特定教育情景下的教育经验。
3.录像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上课时不可能记住自己上课的每一个细节,完成教学后通过与听课教师的交流得到的信息毕竟是间接的。因此,我们可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将教师上教研课、公开课的过程录下来,存入电脑,教研组根据研讨重点,回放录像片断,进行针对性说明和点评。有时要录几次进行比较。在自己反思和同伴互助中容易找出不足,突出体现了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交流合作及自我反思,不论是听课教师或参与备课上课的教师都可得到提高,对教师成长有极大作用。
4.近两年,微课教学的兴起拓展了校本教研的空间。我们借鉴胡铁生老师提出的“微课堂教研”,以某个教学主题(主要是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等为主要对象,整合课堂教学中提供或生成的微课、视频等各种资源,采用现场研讨与网上虚拟教研相结合的方式,在年级教研中对微课进行了初步尝试:选择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如纸花制作、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等)制作微课,教研时针对微课设计进行讨论、交流、评析,将以前的专题讨论变成生动的课例评析。有时几个成员分别制作微课,进行比较研讨。更多教师把“微课”资源借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学校领导也敏锐地认识到微课对于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开始组织专家进行微课制作指导,举行微课设计比赛。初步建立微课资源库,主要是下载的微课,少部分为本校教师制作。资源库提供了丰富的、多样化的微课资源。这些资源既可以用于教学,又可以进行互动交流评价,使交流研讨具有实效性,推动校本教研向更深层次发展。大家的留言讨论等视频或文本可以反复观看,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交流面和反思层次。当然,“微课堂教研”的开展层次比较浅,才刚起步,还需进一步研究。
1.学校定期组织年级、学科组长外出培训、学习、回校交流经验。
2.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多种形式加强学习,先后请了教科院王伟虹副院长,渝北名师汪红、余国原等专家分学科进行专业基本功培训,分批选派骨干参加上海市竹园小学、区实验小学等新课程赛课观摩。
教研组围绕专题的研究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近年我校培养出市级骨干教师2名,区级骨干15名。仅2014—2015学年度教师奖获国家级2项,市级53人次,区级21人次。其中叶楠的微课《纸花制作》先后获得市级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
我们认为,成功的教研组建设,不仅能形成团结合作的教育教学科研团队,有力促进校本教研的开展,而且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
赵国忠,傅一岑.微课:课堂新革命[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07.
·编辑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