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亮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第六小学)
以生为本的求索
刘建亮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第六小学)
素质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要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和寻求发展。那么,体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就是以学生全面、主动、个性化的发展为中心,鼓励学生面对数学问题时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的世界里自由地探索、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学习价值,真正体现“以生为本”。
数学课堂;以生为本;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要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教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探索:
“以生为本”就是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从中学生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同时,教师还应善于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例如,在复习“8加几”的应用题时,我在讲桌上摆出8个红乒乓球,4个白乒乓球,要求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思考之后学生提出:“红球和白球一共有多少个?红球比白球多多少个?白球比红球类少几个?”短短几分钟,没有经过老师的任何提示,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回答,提出了3个不同的问题。老师接着再问:“你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鼓励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果然有学生提出:“再摆几个白球就和红球同样多?移动几个红球到白球处,两种球就同样多?”对这两个高质量问题的提出,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在这样的教学气氛中,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便能快速地回答。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好得多。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的内容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但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首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他们怎样想就怎样说,要敢说、爱说,说错了再重说,以此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例如,学生在刚学习乘法时,对于“6个4相加的和是多少?”这个问题,很大一部分学生会列出“6+4=10”,也有一部分学生知道用乘法算式“6×4=24”来做,还有极少数的学生会列出“4+4+4+4+4+4=24”,对于这三种情况,我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让学生大胆地说说自己的想法。我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点拔,重点引导学生利用之前学过的画图法来帮助其理解题意,最后总结,得出了正确答案。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进一步强调了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学生生性好动,对新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什么事他们都愿意自己去试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放矢,设计操作实践活动,通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的参与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如,在教学“认识分数”一课时,在学生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分数之后,我让学生动手操作,用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组织学生个别汇报,对于学生正确合理的想法,我都给予肯定和鼓励。接着,我又让学生同桌互动,一个学生说分数,另一个学生动手折分数,学生在操作互动中,巩固了所学知识,也锻炼了交流沟通能力,教师也参与其中,分享学生学习成功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发展创新意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教学效果自然水到渠成。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就好比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数学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变被动学为主动获取知识,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思考活动。首先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思考:“圆的周长应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等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教师作为一个聆听者,对于本课的重难点适时地给予引导和点拔,从而得出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的过程,掌握了数学思维的方法,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运用自己的智慧主动地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体现“以生为本”,也才能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1]林敏.让学生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参研者[J].小作家选刊:上旬,2012(07).
[2]李蔚,祖品.课堂教学心理学[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02.
·编辑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