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燕
(福建省漳州正兴学校)
浅谈小学音乐课程改革之课堂教学
王晓燕
(福建省漳州正兴学校)
“改革”虽只两字,但在我的课堂中,它却是一段文字,它是改变,改变观念、改变枯燥、改变理念。改革之后的音乐课不再是机械式的学歌、唱歌。而是更多地让学生通过欣赏、玩乐的方式感受到音乐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让他们从玩中学,从游中学,从赏中学。
音乐;改革;教育
何为改革?没有困惑、苦恼,甚至彷徨,说明改革还未真正起航;没有问题和挑战,说明改革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争论、甚至反对声,说明改革还没有触及问题的要害;真正意义上的改革,一定伴随制度重建,一定冲击文化传统,一定触及人的心灵。传统单一枯燥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应当前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音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逐步体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提升,学生从以往的被动教学变成主动参与,这让我们的音乐课堂顿时充满活力,气氛异常活跃,让人深陷其中,不忍下课。在庆幸新课程理念带来的欣喜成果之时,我们发现了它并没有真正体现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应该更加努力,认真研究、探索,不让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因此,在音乐课堂中关注如何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加有效,成为每位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中值得深思的紧迫性问题。
对于小学音乐的基础性教育,我们应该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的特点,因材施教。新课程改革后,把音乐与故事及游戏相结合,并适当利用多媒体,多元化实施音乐教学,成为课堂的必需品。改变枯燥是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步行动,借此让学生在音乐课堂玩起来,使他们融入音乐所要表达的情境中去切身感受。这样寓情于理、寓理于情和寓情于境,寓境于情能让他们对歌曲的含义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正是音乐教学的目的与意义。
1.低年级的游戏音乐教学法
正如在开始小学低年级《时间像小马车》的教学之前,我会先提问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时间像什么呢?”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力畅所欲言。然后开始引出当天的教学课程——《时间像小马车》。而对于《时间像小马车》的教学,首先,我选择先给学生一个比较全面的视听享受,这时候多媒体就要发挥作用。比起机械地学唱,老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多媒体教学就显得生动而有趣。等歌曲表演视频播放完毕,这首歌曲在同学们脑海中已经有了大概的印象。这时我会让同学们看一下时钟。然后,让同学们把桌椅挪到边上,空出一块地,让他们排成两排。开始教他们骑马扬鞭的姿势,以及边扬鞭边双脚交替踏地的动作,这个动作就好像马儿在奔跑。接着,我清唱,他们跟唱。等学生歌曲练熟点了,开始播放多媒体的伴奏,并让他们把唱歌跟动作一起跟上。听着他们清脆的歌声,看着他们灵活的舞步,还有什么比这更能带给音乐老师成就感呢!一堂课下来,学生对于这样蹦蹦跳跳、唱唱闹闹的场景显得十分适应,气氛活跃,也配合得极好。瞧,音乐停了,他们都还在那边骑马扬鞭似的欢乐地跳着,个个小脸笑得跟朵花儿似的。末了,我特意留了5分钟时间,又让同学们看了一下时钟,告诉他们这堂课就要结束了,对比刚才看时钟的时候,时间是不是过得很快呢,就像今天的课程一样——《时间像小马车》,同时告诫他们要好好珍惜时间,不然时间就像小马车一样溜走了,什么都没剩下。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唱这首歌,而且还让他们懂得这首歌所要表达的意思及道理,更让他们乐于接受,音乐教育的目的便已经达到了。
2.高年级的联想音乐教学法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蹦蹦跳跳实在是太小儿科了,他们需要更高层次的锻炼,这便是开启、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我在教《牧童》这首歌时会提前让学生根据他们所想象的、心目中的牧童形象收集、查找相关资料,并告诉他们答案不是唯一的,鼓励他们描绘与众不同的牧童形象。这个布置让我和同学们收获颇多。课上,同学们纷纷奉献了自己收集的资料。有纯文字的,有图片的,有视频的,还有同学们联想到的相关歌曲的。我先选择了图片的展示,其中有清清的河水边,牧童一手牵着牛儿一手调皮拨弄莲花,尽显童真无邪的可爱画面;有在云雾缭绕的深山牧童骑在牛上若隐若现的墨水画图片;还有在广阔的草原上,牧童一边牧羊一边读书,满脸严肃似乎在思考问题的图片等等。然后由于时间关系,我还选择了学生觉得有相关联系的歌曲《放牛班的春天》给学生欣赏。同时就学生为何选择所共享的图片做了答记者问式的采访,这样的形式可比提问效果好得多。就拨弄莲花的图片,选择该图片的学生觉得他对于牧童的形象脑海里浮现的就是这样调皮可爱的画面;选择深山牧童的学生觉得,以前的小孩子很可惜都没书读还要帮忙放牧,自己有这个机会应该要好好读书;而选择草原牧童的学生是因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选择了这样的图片……同学们因一首歌曲而引发的看法、想法并且还联系到了自身的情况,这已经不仅仅是学习音乐的过程了,更是获取知识、情感培育与体验的过程。
生活中处处有音乐,从音乐中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喜怒哀乐,音乐有时候会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柴米油盐”。小学生的生活里也充满了丰富多彩的音乐,从幼儿开始,他们就一直接触着形形色色的音乐,动人的音乐会使孩子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然而作为从事几年音乐教学的一线教师,我却感到了无奈与急切,因为音乐课堂中孩子们的歌声越来越少了。针对这一现象,我在课后和许多学生进行了一次朋友间的对话,很大一部分孩子表示他们不喜欢音乐课本里的歌曲,他们觉得这些歌曲都太难听了,一听到就吓一跳。当我询问你们喜欢什么歌曲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达着他们对流行音乐的无比喜爱,说着便哼唱起了他们最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面对这一问题的出现,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音乐课堂的预设,尝试让“音乐”回归孩子们的生活,也让孩子们有着他们的流行音乐。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关于“音乐体裁与形式”中指出:3~6年级以聆听少年儿童歌曲和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格调健康的流行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从这一观点中,我们感受到了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符合了时代的要求,融入了学生的生活,对于进入课堂的流行歌曲也有了明确的规定。孩子们既然喜欢流行歌曲说明这种形式的音乐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有着很顽强的生命力,我们不该绕开或避免与流行音乐的正面接触,可以尝试将孩子们的真实生活中的情境加入到流行音乐中,这样孩子们在演唱歌曲时,便成了一件愉快的事,从而积极地参与到演唱中来。例如,最近孩子们喜欢上了凤凰传奇的《月亮之上》,他们喜欢这种演唱风格,于是在教授《火车来了》这首歌时,我带头在间奏部分加入了类似的词,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了。这样一首对于学生丝毫没有吸引力的歌曲,瞬间也能被津津有味地学习了,这是多么可爱的画面。
改变应该从小做起,改革则需长期探索,不断积累。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小学音乐课程的实施,需要老师的引导,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实现寓学于乐的教育目的,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专职音乐教师的我们还需共同携手努力探索。
·编辑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