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仁
对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再思考
◎高尚仁
一些专家将高效课堂定义为: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但是最大的收获通过什么来衡量呢?一些教师就以学生学习内容的多少来衡量。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也从字词的学习到课文理解,再到课外拓展,内容十分丰富,课堂容量的确比较大,而为了完成设定的教学任务,课堂节奏也会快,但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却没有什么明显的提升,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出现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还在于对于高效课堂的认识存在偏差。
为了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便想方设法在课堂增加课堂容量,诸如增加课堂练习的形式,甚至于压缩预定课时,而为了完成这样的教学任务,教师也不得不按既定的教学节奏来完成教学任务,这样一来,虽然教学任务完成了,但是学生学得如何呢?其实单纯地通过增加课堂容量来提升教学效果,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首先,课堂容量的增加必须以学生的掌握程度为限度,高效课堂确实是大容量的课堂,但是大容量,学生不能都掌握,如果学生不能完全掌握,或者掌握得不好,那么大容量无疑只是一种形式。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先给时间让学生去自学生字,学生自学完之后,进行了一下检测,然后开始学习课文,在学习课文时,先让学生去读了课文,然后回答了几个预先设计好的问题,然后就来总结。一堂当中什么内容都涉及到了,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一步步完成了预定的学习任务,但是课后学生在完成练习时,完成得却很不好。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教学过程,生字的学习只是简单地停留于学生认识这一层面上,对于字的音、形、义顾及的却很少,更不要说去运用了。课文的学习只是让学生去读了读,了解了大意,对于文章的其他内容也只是通过教师泛泛而谈,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根本就没有顾及到。再者来说,教师将两节或三节的内容压缩到一节课来完成,那么其他时间来做什么呢?来弥补课堂的失误。许多教师在课后发现学生掌握得不好,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就开始了机械的训练,学生的成绩虽然提高了,但是能力却没有得到提升。
其次,课堂容量的增加要注意学习内容的特点。一些学习内容相对来说难度不大,而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比较强,对于这样的内容可以尽量使容量大一些。而要让学生反复去诵读、去体会的内容,就需要安排得少一些,这类教学内容虽然少,但是需要留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这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在课堂当中到底需要涉及哪些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来慎重安排。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对时间进行了精确的计算,在哪一环节需要多长时间都做了具体的要求,只要时间一到,就会让学生停下来,如果有问题学生不能解决,教师就会直接告知学生结果,虽然这样可以严格掌握教学节奏,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学。高效课堂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但什么是学生最大收益呢?这就需要将学生学习到的内容进行分类。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内容是显性的。例如学生掌握的生字词,背诵的内容等,而一些内容却是隐性的,例如学生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等,这些能力是需要长期训练才能显现出来。而且在教学过程,一些内容学生掌握时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学习这样的内容时,节奏相对来说是比较快的,而对于一些内容,需要反复地去体会,这样的内容就需要给学生多一些的时间。因此对于课堂节奏的掌控要依据学习内容来定,要根据学生学习反馈来确定。
现在涌现出来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少讲、精讲,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留下时间让学生去开展自主性的学习,但是少讲、精讲却不是绝对的,这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来确定,对于一些简单的内容,只需要教师提示出来,学生注意到就可以了,诸如课文当中的多音字。但是对于那些学生在理解过程中比较难的内容,例如一些特殊句式,就需要教师反复去强调,但是反复的强调不是要教师机械式地去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要通过不同形式将学习内容呈现出来,因此教师讲多少合适,这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
有些教师在教学时比较喜欢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教学的所有内容都被搬到了屏幕之上,学生只要跟着教学播放内容就可以学习了,但是却将课本弃之不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变成了观众。在语文教学时,常常强调不动笔不读书,但是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都放到了屏幕上就无法动笔了,另一方面,教师播放课堂是很少进行回放的,对于学习能力弱一些的学生来说,他们也就失去了去反复学习的机会。从技术层面来说,通过信息技术将学习内容呈现出来,学生有时会过多地关注教师呈现方式,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些干扰,反而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高效课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如何来衡量呢?一要看学生掌握了多少,二要看学生能力提升了没有。多产不能只从课堂当中教师呈现了多少内容来进行简单的判断,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高尚仁 甘肃省张掖市工业园中心学校 7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