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淼 高钰晨
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生阅读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建议
○刘思淼 高钰晨
基于对江苏省内几所代表性师范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本科生阅读情况的调查,从调查所得的数据中分析他们普遍的阅读情况与存在的问题,进而从社会环境、学校条件和学生自身三方面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围绕这三个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建议。
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生 阅读 问题 原因 建议
“阅读”是人类传承精神文明的重要活动之一,在“知识爆炸”的当代,阅读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同时,汉语言文学师范生的专业特性及职业要求,决定了他们在阅读方面相比于其它专业大学生有着更多的要求。在对学生阅读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他们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社会环境、学校条件和学生自身三方面探讨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而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建议。
(一)阅读时长不足
为对阅读时长进行较为全面地统计,我们的问卷从两个维度予以考察:一方面针对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间,另一方面针对每个月的阅读量。从前者看,在我们回收的346份有效问卷中,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生每日阅读时间集中于1—3小时,数据高达67.01%,但是相当一部分同学(29.36%)每天的阅读量低于一个小时,而结合汉语言文学师范生课程设置较轻松与课余时间充足的状况,该数据说明很多同学每天在阅读上分配的时间明显不足。另一方面,一半左右的同学平均每月的阅读书籍量为1—2本,阅读量在3—4本的同学占23.71%,4本以上与1本以下均在10%左右。数据同样表明了其在阅读时长上的空缺,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特性要求学生广泛阅读的目标,仅凭每个月1—2本的阅读量显然是难以达成的。
(二)阅读内容单调
在对阅读内容的考察中,考虑到汉语言文学师范生的专业特性,我们在阅读内容的选项设置上紧紧定位于与本专业关联最紧密的几个层面: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教育教学等。其中,文学类作品以其思想内涵和永恒魅力成为学生的首选读物,占比达79.90%;其次是社会历史类,占比为46.39%;语言文字类与教育教学类占比均为25%左右,其余与本专业无较大关联的如自然科学 、新闻娱乐占5%左右。从数据可以看出,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生在阅读内容方面体现出学习性、欣赏性、片面性等特点。他们普遍注重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书籍,并且倾向于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体现出较高的审美价值取向。对专业书籍的关注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前沿对学习起到辅助和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带来阅读面较为狭隘、思维不够开阔的问题。
(三)阅读方法低效
首先,传统的阅读方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65.89%的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生表示纸质文本的阅读仍然是他们首选的阅读方式;而将近30%的学生则倾向于电子文本的阅读。然而另一方面,由电子科技等发展带来的新问题也不容忽视。接近25.9%的学生表示“总是”或“经常”通过观看影视作品代替文本阅读;37.3%的学生表示“总是”或“经常”通过互联网、手机及各类阅读器等进行“掌上阅读”。这说明汉语言文学师范生易于接受和掌握新事物,但多样化的阅读方式也带来阅读非专一性、目标不明确以及以影视作品等代替文学作品等现象。其次,在阅读过程中,超过一半的同学采用自由阅读、不刻意思考的方式;仅有17.53%的同学在阅读中注重思考、做笔记、联系相关知识点等。这个层面亦能反映出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在阅读方式上有待改进和提高之处。
(四)阅读目的不明确
从阅读的源动力看,74.74%的学生出于个人兴趣而进行阅读,出于拓展知识面与学业需要阅读书籍的分别占61.83%与63.40%。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同学倾向于兴趣主导的自由阅读,但是这也带来另一个问题,即阅读目的性不够明确。在对“阅读过程中是否有明确计划和目标”这一问题的回答中,30.41%的同学表示“没有”;60.82%的同学表示“偶尔”;而经常有目标、有计划阅读的仅占7.22%。这些数据表明,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在阅读中目的性和计划性的缺失。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1.娱乐生活的日益丰富
当今,伴随着各种新兴技术的产生和休闲方式的趋于多元,我们看到人们娱乐生活的日益丰富,但同时浮躁甚至肤浅的社会氛围也时刻侵扰着我们的生活。各种娱乐活动,诸如电子游戏、电影电视、聚会购物等层出不穷,使我们多数人(也包括汉语言文学本科生们)很难静下心来“一心只读圣贤书”。因此,娱乐生活的日益丰富可以说是导致汉语言文学师范生阅读时长不足的重要因素之一。
2.阅读的碎片化
“碎片化”阅读可以说是近年来伴随手机等网络电子终端设备的广泛使用而流行起来的一种现象。相比于思想底蕴丰富的传统纸质文本阅读,它更类似一种快餐式的阅读,尽管普及率越来越高,却很难达到完整阅读带给人们的阅读体验与思考。“碎片化”阅读给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带来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阅读低效与阅读目的不明确方面,它多消遣性而非知识性、多片段化而非完整性的特点,让“真正有效的阅读变得艰难”“使得深度文化作品越来越不受关注”,甚至“使得片段信息迅速复制传播,容易使读者患上惰性思维症”[1]。
(二)学校条件的限制
1.课程与考试安排不合理
在课程设置方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特性要求他们进行广泛而深入地阅读,但课程安排相对集中于前两学年,导致他们专业课学习的压力较大,经常没有充足的时间阅读,或者缺少时间阅读其他类型的书籍。
在考试安排方面,很多同学反映,学校的考试主要基于课本教材上的知识,复习时主要以整理背诵教材内容为主,由此,考试中对学生课外阅读积累情况的考查是存在一定缺失的。
2.图书馆等硬件设施不完善
本次调查显示,图书馆借阅书籍凭借便捷、经济的优势成为大部分学生获取书籍的主要方式,但也有学生反映图书馆的藏书种类不够全面,藏书地点分散,尤其与本专业相关书籍数量较少,周转较慢等问题。同时,图书馆作为学生首选的阅读场所,往往造成图书馆座位总是供不应求的情况。
(三)学生自身的因素
1.学生阅读兴趣不足
目前有许多学生“阅读的理想多被一种现实的价值所替代,阅读中多了功利的色彩,而远离了单纯的兴趣。”[2]兴趣需要从小培养,但是大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由于课业负担过重,很少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即使想读也或多或少会受到家长的干涉,久而久之便失去了阅读兴趣;另一方面,汉语言师范的一些专业性书籍相对来说较为艰涩乏味,学生不容易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这也是造成他们阅读兴趣缺乏的因素之一。
2.学生阅读从众心理
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受到社会、学校、同学等多方面的影响。许多学生由于不知道什么书适合自己,当一个阅读热点出现的时候,学生就易盲目追随大众,缺乏主见。这种从众心理不仅导致他们在阅读中缺乏基本的阅读目标和阅读计划,而且也降低了阅读效率。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阅读环境
1.减少消极娱乐场所
在娱乐生活、休闲方式愈渐丰富的当代,我们首先应当从社会层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大的维度而言,减少消极娱乐场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从微观的阅读层面来看,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社会浮躁风气的同时,也能为阅读营造一种较好的环境与氛围。
2.倡导全民阅读
倡导“全民阅读”,不仅是提高国民精神素质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营造一种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与习惯。一旦这种普遍、广泛阅读的社会环境得以形成,无疑对置身于其中的人,尤其是对于社会变化最为敏感的青年学生一代,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改进学校条件
1.在课程与考试中增加对阅读量的要求
针对课程与考试安排中的不合理现象,学校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学生阅读的引导。首先,优化课程安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学业任务负担,为增加阅读量提供时间上的保障;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规划各阶段的阅读计划,如由教师整理阅读书目,可以使学生的阅读目标更加明确;在课程考核方面,学校不应局限于对分数的要求,考试内容也不应局限于课本知识,而要体现出对阅读广度与深度的考察。
2.完善阅读设施
针对阅读设施不完善带来的问题,可以从三方面着手。首先,优先针对专业书籍进行查漏补缺式的采购,提高藏书的整体质量和数量;其次,顺应学生阅读方式和习惯的变化,完善和健全电子资源库与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使图书查阅更加方便快捷;最后,在学校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应优先对阅读所需要的硬件设施进行维护和更新,从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
(三)提高自身阅读素养
1.提升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可以有意识地渗透在平时的阅读活动中。比如,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阅读计划,充分利用时间,在阅读中培养兴趣;其次,参加读书活动,多与老师或同学讨论阅读感受,有助于在交流中体会阅读的乐趣;再次,尝试写读书笔记,将自己的所思所得转化成文字,这种成就感也能激发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2.倡导独立阅读
在阅读之前,首先要明确阅读目的,清楚自己为什么阅读,想通过阅读获得什么,这是独立阅读的第一步。面对纷繁变化的阅读热点,学生应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拒绝人云亦云,根据自身情况并结合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要求,“从书刊资料消费中学会扬弃”“才能真正达到‘开卷有益’的目的”。[3]
作为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生,我们只有正视自身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相信通过有计划、有力度地实施解决问题的建议,社会与学校将营造出有利于阅读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学生自身也能提升阅读素养,从而使得阅读不仅成为专业学习的助推器,更为今后的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帮助我们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注释:
[1]毕冉:《网络时代大学生碎片化阅读的影响》,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年,第6期。
[2]袁睿,王鹤群等:《大学生阅读心理及行为的调查分析》,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3]暨群霞:《大学生不良阅读心理分析与引导》,图书馆(Library),2004年,第3期。
(刘思淼,高钰晨 江苏扬州 扬州大学文学院225000)
本文是2015年度“扬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术科技创新基金项目”校重点课题“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生阅读情况调查研究——以江苏省为例”[项目编号:x2015007]和2014年度扬州大学教学改革研究基金项目“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YZUJX2014—24B]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