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卿
(河南省信阳市息县第一小学,信阳 464300)
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王俊卿
(河南省信阳市息县第一小学,信阳464300)
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更加凸显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主动探究的学习模式,放手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得出结论”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科学来源于生活、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然而受我国大班教学和科学实验器材不够完善等影响,让每个学生都只在课堂内通过实验交流获得科学知识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特别是小学科学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薄弱学科,大部分农村学校没有标准的科学实验室,实验仪器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学教学的开展.为了使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更广阔的空间,科学教学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要与生活实际以及社会结合起来,这是科学论证的观点.让科学教育与农村的环境结合起来,从而起到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延伸科学课程的作用.
学校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对科学课程这门课来讲,除了专用的科学实验室外,还可用借助学生的科技阅览室、微机室,还有学生的生物园等开展科学教学,另外也可以根据学生爱好成立学校的科技兴趣社团,拓展学生的课堂学习.
(一)利用多余的学校教室,布置科技活动场所
科技活动场所包括科技活动室、科技实践室、科技展览室和科技阅览室.科技展览室不同于一般的课堂实验教室,主要结合小学科学课程内容购置学生易操作或最感兴趣的的实验操作器材,供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科技展览室放置世界各地的最新科技发明创作作品平面或立体模型和学生的创作发明,要定期带学生进入参观学习,激发学生进行创作的兴趣.
(二)营造科技教育氛围 ,开辟科技教育基地
学校每一个角落都可利用起来营造出科技教育的氛围,比如,走廊上挂科学家的画像、创造发明小故事、科技发明图画等,也可在校园内建一些科技内的小型雕塑、模型.学校的空地也可开发成为学生的教育基地.比如,建一个水池、假山,放养一些水生动物,便于一些课程内容的观察教学;一个小花园开辟成种植园,供学生种植,体验植物在四季的生长规律和生长需求;种植一些桑树,可供学生养殖蚕等.
(三)成立科技兴趣社团,促进科技活动开展
科技兴趣社团招聘一位擅长科技教育的教师做团长.团长要定期策划相关的科技活动,包括学校的科技实践操作活动,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科技故事、绘画比赛,外出参观访问或参加实践活动等.兴趣社团的学生也要在每个月进行一次全校科技成果展示活动.
校外资源是校内资源的补充,特别是周边单位和家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由于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再加上农村学校科学教学资源的不足,这样把能够利用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有利于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一)家庭资源
好的家庭教育填补着学校教育的空白,只有家校有效进行配合教育,才会最有利于对孩子的培养.同时家庭也存在着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与开发,定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家长要做好孩子的表率.除对新鲜事物要表现出极大兴趣外,善于读和收藏相关科普读物也是最好的榜样示范,要鼓励孩子自己选择中的科普读物,建立家庭图书角.
2.家长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农村的田间地头都能成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场所.利用这些农村的环境,家长可以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种植、养殖等活动,并可以和孩子一起参与活动.
3.课程中有的实验活动需要在校外较长一段时间完成,比如,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和制作生态瓶,这就需要在家长的指导和配合下完成,所以家长也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周边资源
学生要融入社会,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很好地适应社会,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要求学生的学习要和社会联系起来,科学课程也是一样.
1.与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共建科技活动场所,开展现场科技教学活动.如我校旁边有气象站,便于其建立“社区共育”关系,带领科技兴趣社团的孩子参与到环保小卫士和气象播报员等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受益匪浅.
2.请科技人员和专家进行科技活动的指导和交流.比如,学校聘请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科技辅导员来给学生讲课,还可以到活动中心去体验科技带来的变化,感受科技的魅力;还可以邀请科技局的专家来校指导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
广大农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这种自然资源通过开发利用可以变成鲜活的课程教学资源,只要是对学生有用的,学生可以接受的,都可以充实到教学中来.把课堂与课外大自然结合起来,在课堂中没法做的可以放在课外进行,利用大自然资源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从而提升科学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利于开展种植、养殖活动
科学新课标强调:“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我们从中可知,科学学习不是只注重学习的结果,学习过程同样重要,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科学课程的三维目标.因此,小学科学课程中涉及的种植、养殖活动,对于这方面的课程,让学生亲身经历实践活动,才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课程中的植物和动物单元,植物单元是以种植凤仙花为例探知植物“种子、发芽、开花、结果、死亡”的生长过程;动物单元是以“养蚕”为例让学生学习动物一生要经历“出生、成长、繁衍、死亡”等过程以及每个阶段的特征等.这些种植和养殖活动,对农村学生是符合学生的特点和农村的实际情况的.农村地域广阔,学生家里都有院子,为种植和养殖活动提供空间,再加上农村学生的家长也能为学生提供种植和养殖方面的指导.这样农村学生就能经历种植和养殖方面的全过程,深入了解动植物的生活习性,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以及种养殖的实践技能,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在大自然中学习科学知识
科学是个大课堂,科学教学不一定都要在教室或实验室上,室外的农村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环境.农村里有自然景观、农场、林场、养殖场等,把这些环境的中动植物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它们的生长特点和生活习性,把这些作为科学教学的资源是十分恰当的,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调动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持久、深入地开展探究活动,才有探究的成效.
例如,研究“多种多样的植物”时,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农场、林场等场所,去寻找植物的踪迹,研究植物的类别.
(三)在亲近自然中解决科学问题
广大的农村地区,自然风光优美、地形地貌多样化,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学习环境.教学中,我们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可以在室外的自然中进行探究学习,交流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也正是由于农村具有这样的环境,学生能更好地了解自然,把书上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去理解自然,善待自然,这也是科学课程中提出的要求.
例如:在研究“食物网和食物链”中水生生物关系的时候,学生可以到农村中的小河、池塘边,去观察水生植物生长的情况和水生动物活动的情况,这比去做一个生态瓶更真实,有利于更好地去理解池塘、小河里面的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进而建立生态系统的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师的日常教学如虎添翼,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高效性.现代教育技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锻炼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为终身教育打基础;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科学信息.
(1)课本上很多关于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而很多学校是没有更好的条件让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获得相关知识的,各种音频、视频便是很好的补充.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网络信息资源,指导学生课前课后去收集相关资料.
(2)利用学校的网络,建立学校自己的科学网站.发布科技活动通知、学生科技活动成果、家校共育活动要求等,既可以更好地开展活动,同时也为学校科技创新活动做好宣传.
(3)合理使用网络信息资源.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是为用而用,尤其对小学生学习科学而言,亲历探究过程、获取第一手经验是极为重要的,不能用高新技术代替一切.首先,不适合用,则不用.就科学课来看,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运用多媒体.多媒体用得好则是锦上添花,用不好便是画蛇添足.那么,哪些教学内容不适合用多媒体呢?要学生动手实验的内容,不能用多媒体.其次,能用,但不能滥用、盲用.我们必须明确,多媒体课件不能代替学生思维,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公开课的老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得非常漂亮,漂亮得有些过头,不但课件的时间长,内容细,有些甚至直接出示了学生要观察的结果,此课堂,看似效果明显,热闹非凡,实则违背了科学教学的本义.多媒体的应用,一定要起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虽然国家一直在加大对义务教育薄弱学科的投资,但是目前还不到位.由于农村大部分小学没有科学实验室,实验仪器缺乏,这样就阻碍了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因此,只有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利用实物作为学具、利用废旧材料自制学具、材料代替器材,以弥补实验器材的不足,从而促进实验教学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利用实物学具
实物教具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广泛,也是随手可以利用的教学工具.由于农村小学科学中实验仪器和教学具的缺乏,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运用到科学探究活动或科学实验当中,从而促进科学教学的开展,并提升教学的效率.在学习“声音”的时候,我们用的鼓、尺子、皮筋等物品作为教学的用具,让学生进行操作,探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声音的高低、快慢与什么有关等.在学习“简单机械”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自行车作为学具.“简单机械”是六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六年级的大部分学生都是骑自行车来校上课,这时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让学生找出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需要学生先认识自行车上的各个零部件,然后研究自行车上有哪些省力杠杆.通过亲身对自行车实物进行观察和体验,学生找到了车把是轮轴,踏板是轮轴,前闸和后闸是杠杆,后轮是轮轴,大齿轮与小齿轮是轮轴,螺丝与螺帽是斜面等简单机械.
(二)自制科学学具
学具的制作,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在科学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废旧物品进行设计和制作.农村学生活动的范围广,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对动手操作感兴趣,正好可以利用这样的环境和学生的特点,指导学生制作学具,解决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使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和技能.例如,科学课中“热对流”的教学内容,可以利用废旧的材料设计和制作“水层温度测量仪”,能测量出不同水层的温度,便于学生理解热对流的现象.可以让学生准备小漆桶、橡皮泥等,然后再利用学校里的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进行设计实验装置,即为学具“水层温度测量仪”.在学习“光是怎样传播”的时候,利用家里装修水电剩下的塑料管,通过把弯管和直管结合起来,制作了“光的方向测量仪”;学习“时差”的时候,利用废旧的茶叶盒和手制的时差表,然后通过茶叶盒盖的转动,查找世界各地的时间,这样就制成了“时区查找仪”等.
(三)材料代替器材
为了保证科学实验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各种途径满足学生的实验要求.把简单的生活材料或通过改造的材料当作实验器材用.当玻璃棒不够用的时候,用筷子来代替;当研究物体的沉浮时,水槽不够用时,让学生把大的塑料瓶改成水槽进行科学实验;还有用玻璃杯代替烧杯,蜡烛代替酒精灯等.用这些材料代替器材让学生进行实验,虽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误差,但是促进了科学实验的开展,让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了科学精神.
总之,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科学课程资源,做到充实、整合教材内容;丰富学生感知,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能够使科学教学顺利开展,提升科学教学质量;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科学的本质,并培养学生不怕吃苦的精神和毅力.科学教育不可能在课堂上就能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农村有很多可开发利用的教学资源,引领学生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