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下广播编辑创新意识之路

2016-03-02 09:09:43宗晓莉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5期
关键词:广播新闻创新

宗晓莉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人民广播电台832000)



论新时代下广播编辑创新意识之路

宗晓莉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人民广播电台832000)

摘 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传统广播媒体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本文从更新提升新闻编辑理念、丰富创新新闻内容、创造多样化新闻形式、创新新闻编排技巧四个方面,探讨了新时代下,广播编辑如何走创新意识之路。

关键词:广播新闻;编辑;创新

1 更新提升新闻编辑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也更为多元,手机、电脑、多媒体等,都是人们浏览新闻的常用工具。而广播新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一般通过客车、学校、出租车等途径进行播放。传统的广播新闻,内容枯燥,形式单一,话语僵硬,新闻内容以完成播报为目的,无法吸引受众,受众感受不到舒适的新闻环境,从而失去了关注广播新闻的兴趣,削弱了广播新闻的影响力。单一的新闻节目播报形式,易使受众产生听觉疲劳,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因而丧失了大量的听众。目前,广播新闻编辑人员观念陈旧,思考模式滞后,广播新闻编辑方法单一,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了适应现代化社会对广播新媒体模式的要求,广播新闻编辑者必须更新观念,树立现代化理念,以专业性为原则,提升编辑者的艺术与审美素质,吸引越来越多的听众收听新闻广播,确保广播新闻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广泛收集新闻信息,合理筛选、整合新闻信息内容,从听众的角度入手,了解听众的需求,结合听众的心理特点,选择新颖的报道形式,设法取得听众的认可,树立品牌观念,打造个性化新闻播报品牌,提高广播新闻的听众率。

2 丰富创新新闻内容

创新新闻内容是广播新闻编辑创新的第一步,是新闻广播的生存之本。新闻编辑选择新闻主题时,要尽量选择贴近社会生活的节目,以满足不同听众的需求,审时度势,选择听众关注的话题,传达更多的知识信息;拓展新闻来源和报道范围,实现信息化传播,扩大信息容量,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与其他媒体互相协作,延伸新闻触角,发挥广播优势;重视新闻头条的编写,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广播新闻与电脑、电视、网络等媒体不同,只能依靠新颖、生动真实的内容,才能让听众体会到新闻的真正意义。研究了解听众的爱好及兴趣,并对新闻内容进行创新,体现出时代的特征,与时俱进,确保广播新闻内容新颖有趣。打造高质量的新闻内容,是吸引听众的重要途径,也是同行业评价的重要考核内容。广播新闻内容要贴近大众的实际生活,趋于社会化和大众化,将新闻内容与当今热点结合,与听众进行交流,打造广泛的群众基础,从而提高广播新闻的质量。

3 创造多样化新闻形式

不同的报道形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目前的广播新闻报道,主要有正、倒金字塔两种形式。正金字塔式的报道形式,即编辑者依据时间顺序安排内容;倒金字塔式的报道形式,即编辑者按新闻内容的重要性排版文章顺序,然后再进行播报。这两种报道形式很难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也无法满足人们快节奏的生活需求。广播新闻编辑者要结合时代特点,创新新闻报道形式,以趣味十足的广播新闻报道形式,吸引更多的听众,促进广播新闻的长期发展。采取直播的报道方式,让听众感受到新闻的真实性,同时也能让听众在第一时间收到新闻信息。滚动播放的方式,能强化听众对广播新闻的认识,加深听众对新闻信息内容的了解。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可以与听众进行电话沟通,与听众互动,播音员注意口语的渲染,发挥广播的现场报道特色,使听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收听新闻报道,让广播新闻更具感染力,听众更易接受。

4 创新新闻编排技巧

新闻编排有着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为了取得听众的信任,提升节目收听率,新闻节目的编排策划要大胆创新,设计出有创意的节目方案,实现良好收听效果,提升行业竞争力,突破广播新闻的局限性,发挥广播新闻特有的媒体特色,优化新闻节目质量,使听众获得有效的信息。编辑者要科学协调节目内容,合理选择新闻的头条标题,充分分析听众密度,选择听众感兴趣的话题,以当日新闻为主,增强新闻的实效性,把不同的新闻信息搭配组合,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播报完节目内容。把最受听众欢迎的新闻节目安排在最前面播放,依照三长两短的原则,合理搭配新闻节目,避免广播新闻播报的单调枯燥。先播报新闻,后解读新闻,充分抓住广播新闻听众的兴趣。调整播报的时间顺序,确保播音员的声音优美动听,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5 结语

总之,在新形势下,广播新闻要获得立锥之地并取得一定的发展,必须创新编辑方法,走创新意识之路,开辟新的生存与发展路径,对广播新闻的形式、内容进行创新,提高广播新闻的质量,才能在社会发展中站稳脚跟,发挥出自身优势。

参考文献:

[1]赵玉,吴天生.电视编辑技术与创作[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5).

[2]刘继红,李梓寒.新闻报道中如何体现“平民化”视角[J].理论观察,2011(5).

猜你喜欢
广播新闻创新
广播新闻语言表达形式探讨
科技传播(2016年16期)2017-01-03 21:27:44
声音的价值
中国广播(2016年11期)2016-12-26 10:01:00
广播新闻策划与创新
新媒体背景下,广播新闻如何化“微”为机
中国广播(2016年10期)2016-11-18 13:29:20
广播新闻现场连线报道探析
新闻世界(2016年7期)2016-08-23 08:16:49
坚持创新原则,确保广播新闻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