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雯方
(作者单位:北京市新媒体技师学院)
后期前置在数字影视动画制作中的探究
刘雯方
(作者单位:北京市新媒体技师学院)
摘 要:随着数字技术在影视动画制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为后期制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为数据的套用和复用提供了可能,因此,制作流程变得更加灵活。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影视动画制作流程,称为后期前置,并描述了该技术具体的使用方法和注意要点。
关键词:数字影视动画;制作流程;后期前置
影视动画是目前颇受欢迎的一种艺术形式,然而,在制作过程中,即便短短几分钟,都凝结着制作人员辛苦的工作。影视动画的项目管理,因为镜头数量庞大,素材资料众多,在项目结束时,往往会出现混乱不堪的情景。而且,因为制作过程要经过一道道工序,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可能跟导演的预期有偏差,有时需要修改甚至返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后期前置技术,希望能在不增加工作量的前提下,提前预演最终效果,保证导演思路贯穿项目始终,避免出现大量的修改和返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制作时间,缓解项目后期出现的混乱和延迟。
后期前置是指通过数字化的后期技术,在前期制作过程中,完成一部分后期工作。在传统的工作流程中,这样的操作方法实现起来比较困难。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的创作手段在影视动画作品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数字化的文件在制作过程中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因此,为后期前置提供了可能。
影视动画作品制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被称为前期、中期和后期。这三个阶段可以大概理解为创意阶段、制作阶段和修饰完善阶段。通常,在前期阶段需要确定故事的剧本、角色造型、场景设定、分镜等具有指导性的文件,以及整个项目的制作方法和技术;在中期阶段,根据前期的设计,将影视动画的实际画面生产出来,可能会通过拍摄的手段,或者使用软件在电脑中进行绘制等;在后期阶段,要将拍摄完的影片或者软件做成动画,并作后期处理,使其形成完整的影片,加特效动画,加文字等。
本文中所指的后期前置,是指将后期阶段进行的镜头运动、文本对白、配乐、合成等部分工作,使其移到故事板阶段,并延续到动画制作等中期阶段。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第一,整理故事板。在确定故事板之后,根据后期技术的要求,对故事板进行规范化整理,对其分层、调整尺寸,然后按照镜头要求,制作动态分镜,确定镜头时间、运动节奏及大致的动画效果,拆分需要运动的元素。
第二,绘制设计稿。根据故事板的尺寸、分层等元素要求,绘制成稿程度的设计稿,这样画面中所有的元素,都可以在中期制作时直接使用。
第三,后期合成。在中间动画绘制完成之后,直接使用动态故事板的原始AE文件,将故事板中的草稿元素,直接替换成故事板成稿元素,就能快速完成后期工作,并保证前期设计思路的一致性。
此时,原本静止的故事板画面有了镜头运动和时间节奏。提前看到一部分后期效果,能给中后期制作带很多方便,使其有明确的指向;制作动态故事板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没有白白浪费,可以通过对应图层、图形序列的替换,在后期阶段中再次复用;还能促进前期设计的精细化、完善化,让后续的中、后期工作更加顺畅,避免后期工作出现混乱和延迟现象。
因此,后期前置的核心在于动态故事板的制作和复用。动态故事板能呈现静态故事板不能展示的镜头运动下的动态连贯空间。因此,在构思故事板时,就需要有镜头意识,在一开始作画的时候,就要带着立体化和动态化的镜头思维,有意识安排空间层次,有意识考虑镜头运动下画面的局部构图的连贯性,一边画一边在脑袋里演绎镜头的空间运动。然后使用后期技术,将绘制好的分镜稿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要对每个镜头文件进行分层,然后在AE里排列成三维场景并做镜头运动,一组镜头剪辑配乐,最后给导演组展示直观的视听效果。
动态故事板已经实际应用于很多项目,从工作流程来说,为了得到更明确的动态预览效果,增加了前期的工作。即便如此,也是值得的。因为前面越努力,想得越明确,越能更好地推动整个项目。简而言之,前面辛苦一点点,后面方便一大片。
制作动态故事板相对容易,运用现有的技术,付出相应的时间和精力,就能将故事板以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但只有前期的工作取代了一部分后期工作,也就是实现动态故事板的复用,才能称为后期前置。而要实现动态故事板的复用,还需要在规范化上做很多工作,只有这样,计算机才能按照预想的方式,一一对应进行替换工作。后期前置的规范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统一的命名格式,便于查找和修改
为了文件索引方便,统一管理文件库,在进行分镜步骤时,进行规范化的命名和归属控制,并且一直沿用到项目结束。
例如以下命名方式。
标准:大写字母SC+两位镜头序号(例:SC01、SC02、SC03);
拆分:标准名+下划线+序号(例:SC01_1、SC01_2、SC01_3);
增加:标准名+小写字母序列(例:SC01、SC01a、SC01b、SC02);
修改:标准名+下划线+大写字母
序列(例:SC01a_A、SC01a_B)。
除了命名需要规范,文件归属地也需要统一。要按流程设置文件夹,把后期需要调用的素材文件整理放置到合理的流程文件里,提前做好后期的筹备工作,同时,还可以把后期输出渲染的参数和文件夹设置好。
2.2一致的规格制式,用后期规格要求前期
在故事板确定之后,需要对故事板进行整理。这时,要根据后期镜头的运动,确定单个镜头稿的大小和比例。
以高清项目为例。
镜头规格:1920×1080px(高清16:9);
25帧/秒;镜头分辨率:72dpi;
设计稿格式:分层PSD,上限5K。
设计稿规格如下。
基于镜头视频规格:1920×1080px、16:9的高清格式、72dpi;
没有镜头运动,设计稿规格就和镜头视频规格一样大;
纯横移镜头(左右),设计稿画面尺寸高度至少是1080px宽度做等比例延伸;
纯竖移镜头(上下),设计稿画面尺寸宽度至少是1920px高度做等比例延伸;纯推拉镜头(放大缩小),设计稿画面尺寸保证最小的镜头框是1920×1080px的大小,等比例算出最大镜头框的大小,即是设计稿的画面尺寸(但也有推拉特别夸张的,这时加个上限,限定宽度不超过5000px,为了方便作画和后期制作的效率,保证文件数据量不要过大);
推拉摇移混合镜头运动的设计稿规格,兼用上面的原则即可。
2.3相同的分层方式,组建立体化的设计稿
立体化,即画面在镜头下是有层次关系的,画面上每个元素都不是单一平面的,而是分层、有空间深度,实际也是为了服务于后期的镜头运动。
前期提前设置场景人物的层次和空间,在分镜阶段做出每个镜头合适的分层方案,能保证后期实现的效果。在Photoshp软件中绘制时,根据镜头运动和动画特效,区分空间层和物体层并设置文件夹,根据前后景深和遮挡关系安排文件夹的上下层顺序,还要根据镜头运动,前后层之间的遮挡重叠部分,补充延续完整。
在进行设计稿绘制时,还要在软件中的图层文件夹内建立作画步骤层,包含效果层(FX)、高光层(HL)、线稿层(OL)、阴影层(SD)、色彩层(CR)、剪影层(SV)、投影层(SH)。
设计稿细化完成后,直接替换到后期调用的文件夹里,这样最后的镜头后期合成,可以沿用动态分镜阶段已经确定好的镜头运动效果,从而实现后期前置。
总之,后期前置是一套经过实际项目检验,能真实有效改进现有数字影视动画制作流程的新思路、新技术,能全面贯彻导演意图,节省制作时间。本文仅针对二维动画项目,对其实际应用做了描述,在其他类型的影视动画项目中,还需要对实施方案进行细节上、技术上的调整,也不排除有些项目,由于技术原因,无法应用该技术。因此,后期前置技术虽然有效,但在应用时,还需根据实际项目的需要,因地制宜采用具体的方案,用较低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制作出高质量的数字影视动画,这才是最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