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宁县城关小学 甘家英
巧用引言为文章增色
福建省建宁县城关小学 甘家英
这里的引言指的是写作时引用或运用在课堂学习或课外积累的语言。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语文主要表现在表达。
写作 语言 新鲜感 表达
表达分为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小学生的习作就是锻炼与检测表达能力最主要最直接的途径。要将作文写得生动、具体、吸引人,首先要积累丰富的词语、句子。好词佳句是构建好文章不可或缺的一大要素。随着年级的升高、阅读量的增加、阅读能力的提高,积累的词句就会不断的增加。因此,引导学生在习作时运用积累的词句,也是习作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在写作文时能恰到好处地引用好词佳句,往往能给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凝练简洁,音韵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常常能引发人们的无穷想象。因此,在写作文时,如果能适当地引用一些诗词,会增强文章的节奏感与画面感。尤其是一些写景的文章,适时地引用一些大家熟悉的诗句,会令文章增色不少。在指导写《美丽的家乡》时,我便引导孩子们抓住家乡的特点来写,建宁春、夏两季最美,因为,建宁的黄花梨、莲子不仅是建宁的特产,也为建宁春夏两季带来了最美的风景。建宁的景色,春季最美是桃梨园;夏季最美是荷塘。在引导学生写春季景色时,我是这样做的:建宁的春天有着与其他地方一样的美,更有着与其他地方不一样的景,那就是家乡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随处可见。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在这次习作中,在抓住建宁的特点来写的同时,还引用了不少诗句。这些熟悉的诗句很容易让人想象出那些美的画面来。引导学生适当地引用古诗词写景,能大大地增加文章的画面感与音韵美。为文章增色不少。其实在一些写事、写人的文章时适当地引用一些诗词,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画面的图,让学生根据图的内容,展开想象在指导习作时,我用了“古来征战几人回”作为我的导入语言,结果就有部分学生用这句古诗作开头,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渴望。提醒人们自古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是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痛苦。可见,古诗词既可用于文章的开头,也可作为文章的结尾,更可根据文章内容有感而发。恰当引用,会增添文章的美感,使文章更生动。
我这里说的名言名句是大家熟悉的,富有一定哲理的,能给我们一定启示的语言。有的出自名家之口,有的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而成。如果在习作中能巧妙地运用名言名句会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增强读者的认同感。还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名言名句多用于写人或写事的文章。如:用“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今天的成功是因为昨天的积累,明天的成功则依赖于今天的努力。”古今中外,名人名言、警句、格言多得数不胜数,所蕴含的道理也非常全面,可根据文章内容、思想,适时引用。
平时的课堂阅读教学,与课外的自主阅读已让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的好词佳句,老师在习作指导时,应引导学生把平时积累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实用语言,用于表达自己的作品。《桂林山水》这课中的“我看见过……玩赏过……却从来没有看见过……”句式;还有“像……像……像……”既是排比又是比喻的句式。以上的句式与系列动词非常值得为写景习作时引用或化用。写作时引用或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会让文章生动具体,让读者觉得亲切自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但很多科学性的知识还需引用专家的结论加以论证。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更具有说服力。在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时,对于一些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自己又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可以启发学生去查一些相关的资料,引用其中结论性的语言来解释自己的观察。如人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事物,把连续观察到的发现写下来。有的同学就观察到蜜蜂有时从上往下飞,有时从下朝上飞,有时跳着“8”字舞,不知何因。有的同学观察了蜘蛛结网与天气的关系,但结论都比较乱。我在写文章批语时,是这样指导的:为什么不去问问《十万个为什么》或互联网。果真,在二次批改时写蜜蜂的同学引用了这样一段话作为结尾:经过查阅资料,我终于明白了。蜜蜂跳舞是告诉同伴蜜源的方位。蜜蜂跳舞也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与太阳在一天中的变化有关系,蜜蜂用飞的方位与角度与同伴沟通、表达信息。看来,大自然的奥秘是无穷的。
当然,首先要对引用的内容非常的熟悉,对其表达的意思有正确地理解;其次运用的语境要恰到好处,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千万不可滥用,也不是每篇文章都一定引用。引用的目的是为文章服务,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为了展示自己的文学底蕴而无病呻吟。古时就有不少诗人在吟诗作对时不乏引用先人的名句。可见,引用也是写作的一种技巧。就让我们把这种技巧传承给我们的学生,使文章因引用而增色生辉。
[1]王恩健.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的三个基本环节[J].发展.2009(06)
[2]陈红燕.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J].教育教学论坛.2012(06)
[3]黎莉.浅探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策略[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