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时摄影的拍摄技巧

2016-03-02 09:09:43姜希尧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5期

姜希尧

(作者单位: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延时摄影的拍摄技巧

姜希尧

(作者单位: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摘 要:延时摄影是一种目前比较流行的摄影艺术展现方式,通过间隔拍摄的方法,压缩景物在时空中的变幻。在不改变景别的情况下,利用光影的变化和景物的变化得到成百上千张细微变化的定格画面,在转变成连续的视频画面,带给人特别的视觉体验。当前,延时摄影已经成为一种很常用的且效果丰富的画面处理方式。关于延时摄影的技巧有很多,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出一套较为完整的延时摄影技巧。

关键词:延时摄影;曝光控制;快门线控制;间隔时间

1 延时摄影的拍摄准备

随着单反相机和微单相机的逐渐普及,一种特别的摄影技巧成为了众多摄影爱好者的新宠,这就是延迟摄影。延时摄影(Time-lapse Photography),是一种将时间压缩的拍摄技术。拍摄一组相同间隔时间的照片,通过后期软件将成百上千张照片串联起来形成一段完整的视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空间的压缩,把几分钟、几小时甚至是几天、几年的过程压缩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内,用视频的方式来展现。

延时摄影适用于城市风光和城市生活、星空天文、自然景物、建筑制造、生物演变的拍摄等,创造出一种在现实生活中肉眼无法体验的奇妙视觉感受。

在拍一段延时摄影前,需要准备一些什么样的设备?首先,需要最基本的器材,主要是相机、三脚架这两个是最基本的条件;其次,需要一些辅助器材。例如,定时快门线、延时轨道、镜头滤镜、赤道仪等。

一部可靠的相机和一个稳定的三脚架是拍摄延时摄影最基本的保障,尤其是三脚架,延时摄影的拍摄需要稳定的平台,任何晃动都会造成后期视频画面抖动。三脚架可以保证拍摄画面的稳定。对于大范围位移拍摄时,三脚架更是不能缺少。而定时快门线也是延时摄影必不可少的器件,使用相机拍摄延时摄影的时候,需要等时间间隔拍摄一系列照片,不太可能完全用手按动快门。很多相机不具备间隔拍摄的功能,这就需要使用外部定时器了,一些功能强大的外部定时器甚至还包括了遥控相机快门和光圈的数值,这使得延时摄影变得更加方便。

在拍摄延时摄影时,往往需要追求一种镜头移动的效果,模仿视频拍摄中“推、拉、摇、移”的技法,这就需要一个装有步进电机与快门控制器的摄影轨道,通过精密的电子和机械控制,使相机每拍摄一张照片便在轨道上移动一定距离,达到移动拍摄的目的。大自然的光线千变万化,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这时需要镜头滤镜。一般来说,延时摄影最常用的两种滤镜分别为:ND滤镜,用来过滤光线减低镜头进光量;渐变滤镜,用来压住天空中过于亮的区域。在拍摄星空的时候,专业的赤道仪也是必不可少的摄影配件,利用赤道仪追踪星星的运动轨迹并保持与之同步,在拍摄星空时可以拍出天不转地转的效果。

2 延时摄影的数值设定

在拍摄延时摄影前,需要了解一些相机的基本数据调节,首先,确定曝光模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拍摄延时摄影一般都会采用手动曝光模式,也就是通常说的M档曝光模式,因为手动曝光模式可以保证得到的每一张照片都能取得一致的曝光,使最后的视频平滑过渡,不至于产生闪烁的效果。其次,对焦和白平衡的控制,在延时摄影的自始至终,我们采用的对焦方式一定是手动对焦,因为自动对焦在拍摄每一张照片时都会进行一次对焦,导致每张照片拍出来的焦点不一样,有时甚至还会出现虚焦的状况,而手动对焦则没有这样的缺点。同样在白平衡的选择上,我们也会选择手动白平衡,因为如果是在自动白平衡的状态下,由于环境中光线的变化非常频繁,特别是早晨和傍晚时分,每分钟的色温都在变化,这样拍出来的照片色温会非常混乱,给后期制作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在拍摄延时摄影时,必须选用手动白平衡,固定住白平衡的设置,这样拍出的照片能得到一个统一的色温,后期合成的时候能节省很多时间。

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光圈和快门的数值如何设定。光圈的设置不要过大或者过小,我们拍延时摄影一般都是大景别的画面,过大的光圈会使景深变浅,导致部分画面清晰度不够。而小光圈虽然能得到大景深,画面清晰范围够大,但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光线的衍射,所以把光圈数值设定在F8左右是比较合适。

快门的设定是延时摄影中最重要的,一般在确定所拍环境的光线下,先确定光圈数值,然后再去调节快门的数值。例如在天气晴朗的白天,通常使用的光圈数值为F8,ISO(感光度)选择100;这样的设定使得快门速度一般不会低于1/250秒,通常可以把运动的物体拍成凝固状态。但这样的快门数值来拍摄人流或车流之类高速运动的物体还是显得过快了。当我们将这样的快门速度拍摄的图像通过后期合成为一段视频时,会发现视频里的人流和车辆出现一跳一跳的感觉,让人看起来非常不舒服。这是因为通过定格图片合成的视频缺乏运动感。如果我们在看一些其他视频的时候,在画面运动时,按下暂停按钮,你会发现这个时候的画面并不是静止的,而是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模糊。通常,我们把这种模糊的效果称为动态模糊。所以在观看正常的动态画面时,人的眼睛会忽略这种模糊,但是当每一张图片都是静止的定格画面,再把它们连成视频时,看起来会非常不自然。所以,我们在拍摄延时摄影照片时,可以考虑降低快门

的速度。这时候,前面提到的ND滤镜就有用处了,ND滤镜的作用就是减少光线的通光量,把快门的速度降下来,使移动的物体能够产生一种模糊的效果;同时,由于通光量的减少,可以增大光圈,避免光圈过小带来的弊端。

当然快门速度也并非是越慢越好,如果拍摄的运动物体过于模糊了,也会让人觉得非常不舒服,甚至淡化主体的动作。要选择合适的快门速度,还是要靠多拍多观察来决定,但是我们在拍摄户外星空时,通常会选择长时间曝光的模式,但是太长时间的曝光会拍出星轨,形成拖尾现象,可以参照星空四百法则来设定快门速度,也就是用400除以焦距的数值,快门速度只要不超过这个数值一般就不会有拖尾现象发生。此外,还要控制拍摄的间隔时间,如果间隔时间太长的话,视频看起来显得不连贯。所以如何选择一个恰当的数值,还需要依靠自己平时的拍摄经验,最好能多拍几张查看一下,选择一个满意的图片效果,记下所设定的数值再进行拍摄。

有一些图片的拍摄不需要模糊的效果,例如在拍摄一段花朵开放的过程,就要求保证每张图片都要清晰,我们只需要固定一个机位,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拍一张,几天内拍摄完成花卉开放的整个过程,然后进行视频整合,得到一段完整的花卉开放视频。

以下是一些在不同环境的情况下拍摄延时摄影间隔时间的设置数值,可以供大家参考;大风天快速移动的云,快门速度2~4秒;慢速的云,快门速度5~10秒;太阳投影在地面上移动的影子,快门速度10~15秒;太阳在晴朗天空中,快门速度15~25秒;星星在天空中运行的轨迹,快门速度10~40秒;城市的人流车流,快门速度2~5秒;花卉植物生长的状态,快门速度30分钟~2小时。但是这些间隔时间并没有固定的标准,还是需要在实践拍摄中积累经验,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时间间隔。

3 解决延时摄影的拍摄难点

在延时摄影中从白天到晚上的过渡效果拍摄,是延时摄影中最难拍摄的内容之一,因为从白天到晚上的光线变化非常巨大,所以很难获得从白天到晚上曝光平滑渐变的效果。通常我们会采用以下3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第一种方法是使用光圈优先的拍摄方式,设定光圈数值不变,快门速度根据现场环境光线的变化自动调整,但是这样拍摄的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如果要得到理想的平滑过渡效果,一般会采用内置软件,例如,使用第三方固件 Magic Lantern安装到相机里,来控制相机的曝光,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二种方法。第三种方法是采用外部间隔控制器,常用的有Little Bramper或Promote这两个外接设备,通过设置也能得到一个平滑过渡的拍摄效果

在后期合成时,经常会遇到合成后的视频抖动,尤其是位移比较大的照片合成。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后期的合成软件进行稳定修复,常用的后期软件是Adobe After Effects(AE)。AE有一个功能叫做Warp稳定器,这个功能可以自己分析图片背景、寻找关键点,自动进行稳定分析和画面匹配裁减等功能。另外,安装一些AE的插件也能很好地解决画面闪烁的问题,如GBDeflicker和Boris Continuum Complete这两个插件,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去画面闪烁的效果也相当好。

最后分享几个拍摄延时摄影的要点。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稳定住相机的三脚架,有一点晃动,会给后期带来非常大的麻烦,前期能做到最好,会给后期带来非常大的方便,也有利于出片质量,还要准备好充足的电池和储存卡,延时摄影一般需要几十分钟、几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所以一定要根据拍摄的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准备不充分,一旦失败从头再来的话,会错失拍摄的最佳时机。同时,要注意对机器的保护,延时拍摄时一定注意看管好照相机,避免曝晒和低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