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兰兰 周 围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舆论监督的“利器”之网络媒体
崔兰兰 周 围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摘 要:网络媒体被称为“第四大媒体”,是在报纸、电视和广播之后的又一大新型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有许多优势,其中最受网民所关注的就是网络的舆论监督权。网络为网民群体提供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监督体验,网民不仅可以利用网络简单的接受信息,还能够表达观点意见,实现监督权。近几年来的事实证明,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已经将新闻舆论监督推向了一个新高潮。
关键词:网络媒体;舆论监督;社会责任
近年来,随着人们政治权利意识的提高,人们对于社会公共事件的关注力也在增强。当今,正逢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网络媒体在引发社会舆论和监督公共事务上发挥了举足若轻的作用。如药家鑫案、复旦投毒案、长江游轮“东方之星”事件等,这些事件有些是因为网络媒体的存在而迅速被人们所知晓,有些则是因为网络媒体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而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本文以这些网络公共事件为切入点,将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作为研究对象,来简单分析网络媒体在舆论监督报道中的角色地位,网络媒体在舆论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网络媒体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舆论监督职能。
网络媒体利用互联网搜集人民群众不同的观点意见,进行新闻报道,引发舆论,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监督。它能够引导人们对社会上正在发生社会公众事件发表观点和意见,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舆论监督,网络舆论监督是人人都能够参与的。
其实,无论是什么样的媒体,都会对人们的生产还生活产生影响。而其中网络媒体则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网络媒体也给新闻舆论监督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本节从网络媒体舆论监督的特性及角色地位入手,研究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1.1网络媒体舆论监督的优势1.1.1 全面迅速
2015年6月1日,一条这样的微博引起了网民的关注“一名为‘东方之星’的客轮在在从南京驶往重庆途中沉没。”一时间该条微博迅速被网民转发、各大网络媒体纷纷转载,引起了网络热论。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迅速做出反应,在事发地及下游水域开展全方位、立体式、拉网式搜寻游轮。2015年12月30日,事件调查报告公布,“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是一起由突发罕见的强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风暴雨袭击导致的特别重大灾难性事件。在这次“东方之星”事件中,网络媒体对新闻事件进行了及时地跟踪报道,传播范围之广、影响范围之大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及的。
网络媒体用最快的时间公布最新消息,让受众真正感受到“在新闻事实正在发生时”就耳闻目睹到“即时新闻”。网络媒体能够最快地向受众传播新闻信息,也就决定着网络媒体能够让受众在第一时间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公共舆论。
1.1.2良好的交互凝聚性
网络媒体使网民之间、网民与媒体之间的互动传播畅通无阻,具有更好的交互性,能够达到更好的监督效果。这种特性使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更贴近受众,受众能更及时地获取新闻信息,以达提高监督效果,加强舆论监督力度。同时,交互性带来了更强的舆论凝聚力,在以受众为中心的信息时代,网络媒体的特性更加需要受众的反馈,在网络媒体与受众沟通互助的过程之中,激发受众的舆论监督欲望,凝聚受众的舆论,加强受众的舆论监督能力。
1.1.3更多受众拥有话语权
网络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以往话语权被传统媒体所垄断的局面,网民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就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并能够让意见建议上传下达。在新闻信息的传播和报道中,网络媒体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网络媒体的参与增加了百姓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给予了舆论发酵的空间。
1.2网络媒体在舆论监督中扮演的角色
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一经发生,便在网络上引发了网民关注热议,无论是网民还是社会公众都通过网络媒体或是传统媒体关注事件,从投毒经过到警方调查结果以及事件背后的原因到最后林森浩被正式逮捕,全程关注并参与讨论。2015年12月11日,林森浩因故意杀人罪被依法执行死刑,该事件才算告一段落。
在类似的事件中,大多数是先由网络媒体发布相关信息,并引起网民关注;然后,传统媒体根据网络上提供的新闻信息,并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事件背景资料,深入调查采访,向受众提供更深层的事实真相,引发社会各界人士更广泛、更深入的议论;最后,网民通过在论坛发帖、跟帖,发微博的形式表达对事件调查的观点,往往会带来数十万的回复,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事件讨论中,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从而把一个新闻事情迅速发酵成为一个新闻事件,此时,相关政府机构本着职责会介入事件进行调查,积极处理问题;最后,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再围绕政府机构的处置进程及结果展开新一轮的舆论监督,防止权利的滥用,促使司法的公正,直到事情解决。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在舆论监督中都发挥这自己的作用,但在进行舆论监督的过程中也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本节从网络媒体在舆论监督中出现的问题来分析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职能。
2.1虚假新闻误导舆论
如果网络媒体对各方面信息不加核实就将其传播给受众,误导广大受众,可能会造成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等结果,错误地引导舆论,为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所以,网络媒体有义务做好“把关人”的工作,剔除不实信息,核实消息真假,向受众传递及时、真实的新闻信息。
2.2侵害公民隐私权
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如同一把“双刃剑”,利弊显而易见,其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侵害公民隐私权。例如,网络媒体经常打着舆论监督的名义,举着正义的旗帜,对网络事件当事人进行全方位的信息搜索,包括其身份证信息、工作单位和生活习性等,甚至涉及其家庭成员信息、家族背景资料等隐私,侵犯公民隐私权。
2.3关注目光稍纵即逝
网络媒体关注新闻事件的速度特别快,但因为太多新闻事件不断涌现,原本的新闻信息会快速地被淹没,网络媒体新闻报道又缺乏深入性,没有更多的后续报道,导致“关注得快遗忘得快”。在类似“东方之星”的公共安全事件发生时,网络媒体的密切关注推动了事态的发展,引发并引导舆论,但是更多网络新闻事件的出现将其掩埋,网民的注意力也迅速被转移,很少有人会继续关注新闻事件的后续发展状况。
3.1网络媒体监督体系不完善
当下,中国有关互联网以及网络媒体行为约束的法律法规,仍旧不完善,导致有些网络媒体趁机钻法律空档。没有完善的监督体系约束网络媒体的行为,就会发生网络媒体发布不实信息、误导舆论、导致监督不当、监督不畅和监督不利等情况。
3.2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感缺失
具有社会责任感是媒体永恒的担当,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网络媒体应当适应时代要求,切实履行好社会责任。杜绝人为杜撰虚假新闻的社会风气,主动核实网络信息,争取在把握正确度的前提下迅速地将信息传播给受众,树立良好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3.3网络媒体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匮乏
互联网作为一个开放的空间,人人都可以参与到传播信息的活动中。目前,互联网没有强制实行实名制,网络传播具有匿名性。而网络媒体从业人员作为“把关人”,新闻职业素养一旦受到冲击,难免会使一些未经允许,虚假、有害的信息在互联网的依托之下广泛传播,使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导向失误。
网络媒体虽然现在处于“亚健康”状态,但是网络媒体自身的发展模式也在逐步的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同时,在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过程中,应当积极地采取措施对其进行规范管理,正确引导舆论导向,使网络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
4.1网路媒体管理制度的建设
互联网时代,虚假新闻更加泛滥,导致网络媒体舆论监督导向错误,所以打击虚假新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既要注意传统媒体,更要注意依法打击互联网不法行为,建设严格的管理制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当前,中国应当尽快完善有关网络媒体监督的法律法规,依法打击制止虚假信息,引导正确的舆论,加强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引导能力。
4.2网络媒体的行业自律能力建设
网络媒体从业人员在对新闻信息做出迅速反应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造假”行为。出现这种错误行为的原因可能是网络媒体从业人员只求第一时间发布新闻,没有核实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导致虚假信息泛滥。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的底线,网络媒体新闻工作者在错综复杂的网络信息中,应当具备辨别新闻真假的能力,认真对待新闻工作的态度,并严格遵循新闻报道中“正确高于速度”的原则,以防不实信息、封建迷信或谣言的传播。
4.3网络媒体舆论监督要“疏”
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显而易见,网络信息并不完全是负面的、需要被“压制”下去的。应当倡导更加理性、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对于网络舆论监督反映出的问题要进行妥善解决。首先,社会公共信息透明公开是十分必要的,“谣言止开公开”;其次,处理新闻的过程要有规范的程序,避免激发新一轮的网络舆论热议;最后,建立更加理性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让网民从自身道德修养上明白什么才是理性地探讨问题,鼓励网民多提建设性意见,正确引导受众进行网络舆论监督。
参考文献:
[1]杨中领.网络媒体舆论监督的界限及侵权规避[J].中国报业,2011(16).
[2]林建宗.网络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商业文化,2010(8).
[3]赵叶.浅论新形势下网络媒体的舆论导向把握[J].东南传播,2009(3).
[4]林凌华.论新闻舆论监督的角色定位[J].当代传播,2007(5).
[5]童兵.新闻舆论监督的管理及其完善[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8(7).
作者简介:崔兰兰(1993-),女,安徽亳州人,安徽大学2013级新闻学硕士,研究方向:新闻史;周围(1992-),女,安徽铜陵人,安徽大学2013级新闻学硕士,研究方向:应用新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