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浩 潘 倩 王晓倩
(作者单位:衡水学院)
文化传媒与城市形象传播策略
李 浩 潘 倩 王晓倩
(作者单位:衡水学院)
摘 要:良好的城市形象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标志,而文化传媒是突出城市形象和品牌的重要的传播途径和方式。本文从影视剧、体育赛事、公益活动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塑造衡水城市形象提供有效的路径。
关键词:城市形象传播;电视剧;体育赛事;公益活动
良好的城市形象对城市的发展是一种积极的推动力量,主要体现为凝聚力、吸引力和辐射力。在城市文化价值和价值传播中,传播途径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媒介接触模式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受众对内容感兴趣的程度,即他(或她)感到这一内容与自己的利害相关;二是他(或她)对于这些内容中心议题的不确定程度;三是确定提供相关信息的可靠信源的费力程度”[1],文化传播的核心内涵就在于把城市价值推广出去,让人认知、让人相信、让人感动。
衡水作为冀中南中心城市,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衡水在城市形象传播中的做法、策略。
电视剧传播具有声像并茂、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特点。通过电视剧,观众可加深对其所展现的环境的认知。所以,影视剧成为大众和城市形象传播的有效桥梁。
衡水作为革命老区,在这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安平县台城村特别支部,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境内的第一个县级机构——安平县委。所以,可以发掘革命题材,在电视剧中塑造衡水形象。比如,《平原枪声》等涉及衡水革命历史的革命题材电视剧,就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彰显衡水现代城市风貌、人文特色,离不开电视剧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的塑造。通过讲述当地群众的平凡故事,是日常生活的内化,是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的法则,典型人物展现了城市主题,彰显了城市精神。可以挖掘衡水市的典型人物,打造典型故事,突出城市人文风貌。其中,一些影视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营盘镇警事》中,以枣强县全国“十佳警察”、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大营镇派出所原指导员范党育为原型拍摄,全剧以质朴、真实的风格,讲述了范党育这位基层公安民警平凡而光辉的一生。
借助电视剧手段传播衡水形象,需要注意如下几点。第一,影视剧和城市形象的自身发展定位相结合。重视城市旅游发展和文化发展,通过城市主题的电视剧和相关文化产业链条,深层次传播城市形象。如在电视剧中展现衡水湖旅游和九州之首文化、董仲舒文化、老白干文化,可以勾勒出独特的城市形象。第二,有主动宣传衡水的意识,挖掘影视剧和衡水城市的结合点。
体育赛事是城市形象建立和传播的有效载体,是中小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方式。2012年,衡水市借助衡水湖国家级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优势,举办以“绿色马拉松”为主题的国际赛事,该赛事连续三次被中国田径协会授予“金牌赛事”荣誉称号,推动了旅游、交通等行业的发展,已成为衡水的一张城市名片。以此赛事为契机,进行相关宣传报道,能使更多的人了解衡水,从而塑造衡水形象。
在体育赛事中塑造城市形象,要做到如下三点。第一,准确定位衡水形象,即打造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现代城市气息的水市湖城形象。如开通马拉松专题网站,对赛事进行全方位报道,从文字、图片、视频,内容等各方面,对其历史文化底蕴、衡水湖湿地建设等进行报道。第二,加大新闻报道的力度和跨度。比赛的前期和后期,城市的关注度较低,此时可以发掘文化、旅游、历史等与赛事相关信息进行报道。第三,报道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展现城市人文面貌。如医疗卫生保障、赛事典型人报道,挖掘有代表性的城市人文精神。
为避免城市建设一般化、雷同化的倾向,可以借助社会公益活动,打造独特的城市品牌。衡水市不断深化“善行河北·厚德衡水”主题实践活动。如“情暖衡水·为爱助行”公益活动、“让爱飞翔,共创辉煌”NLP智慧学院第24届大型公益活动,还有衡水公益网、衡水好人网等多种公益形式,这些公益活动在提高城市美誉度的同时,也树立了衡水的良好形象,衡水市被选为2014-2015年度全国“十大幸福城市”。
社会公益活动在城市形象传播中的措施有如下三点。第一,加大政府政策、资金的支持,提高公益组织的公信力。第二,充分利用涌现出的全国道德模范林秀贞、王文忠、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吴殿华、衡水爱心小分队队长侯宝明等典型人物的“名人效应”。第三,拓展公益文化传播途径,借助微公益、网络公益所带来的蝴蝶效应,强化城市传播。
参考文献:
[1]麦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刘精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潘倩(1987-),女,河北衡水人,硕士。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王晓倩(1987-),女,河北衡水人,硕士。研究方向:影视文学。
基金项目:2015年度衡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文化建设与城市品牌塑造》结项成果(课题编号:2015122)。
作者简介:李浩(1977-),男,河北衡水人,硕士。研究方向: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