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如新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文化走出去”视域中的军事影视作品传播
陈如新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影视作品作为一个国家开展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在塑造国家良好国际形象、提升软实力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发展,如何借助影视作品,特别是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实施军事文化对外传播,成为影视文化界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影视作品在对外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和传播内容,针对影视作品如何实施军事文化对外传播提出了一些策略见解。
军事影视作品;“文化走出去”
自中国文化体制改革以来,中国的影视产业取得了历史性的长足进步,影视节目的生产和出口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国家广播电视电影总局近几年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影视节目出口总额约为21亿元;2009年,中国影视节目出口额达到33.58亿元,年均增长26.5℅,中国出口影视节目的总时长超过10617小时,覆盖范围从周边国家和地区扩大到五大洲的数百个国家和地区。近两年,随着《建党伟业》《飞天》和《士兵突击》等一大批优秀影视节目走向海外,我国影视节目出口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爱森斯坦认为,一个国家的影片,不仅可以“川流不息地在世界各国上映”,而且还“能够建立起最活跃的创作思想上的国际联系”。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影视作品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一支军队开展对外传播的重要阵地。它以自身承载的文化精神和意识形态图景向国外受众呈现出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和现实,在为国家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围环境,为军队建设塑造开放自信的国际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世纪,借助影视作品实施军事文化对外传播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传播什么”“如何传播”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人们对一个国家的认识往往不是身临其境地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而是通过在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和网络上获得的第二手资料。在文化传播中,影视作品是最具有活力的意识形态武器之一,相对于其他大众媒体,它具有传播的跨时空性,语言的直观性等特点,在构建和对外宣传国家和军队文化方面作用尤为重要。霍克海默曾说过,“收音机和电影绝不亚于飞机和枪炮的作用”。
首先,影视作品在文化传播方面具有跨越时空的特点。随着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影视作品中的音乐、台词、风景、仪式等内容愈来愈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优秀的影视作品通过自身构建的文化意象可以把优秀文化推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而且历久弥新。在电影《勇敢的心》中,具有浓烈苏格兰气息的风笛、蓟和格子裙等文化意象,以及简朴悲怆的苏格兰葬礼和捍卫民族独立的勇士,让世界人民看到了一个热爱自由、英勇顽强的苏格兰民族。
其次,影视作品语言具有直观的感染力。影视作品中的语言不仅包括对话、独白、解说词等显性语言,还包括视觉语言、画面语言等隐性语言。影视作品中的显性语言大多源于生活,能尽量满足观众心理方面的需求。影视作品中的隐性语言主要表现为调动视听语言的表现力,制造颇具视听冲击力的视觉奇观和音响效果,从而更好地为影视作品的主题服务。《壮志凌云》在实地拍摄中运用不同时代、不同机型的飞机一千多架次,辅之以大量的电脑动画特技,在荧屏上展现出各种飞机激烈的空战场景,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观赏性,而且展现出威武之师搏击长空的豪迈气概。
第三,影视作品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传播效果。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影视作品的创作者往往把所要表达的主题和价值观嵌入影视作品之中,以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传播效果。例如,美军在利用影视文化推销其价值观过程中,总是会选择一种合适的方式将其要传播的意识形态和美国理念进行包装和转化。包括《洛杉矶之战》《黑鹰坠落》《核弹危机》等,都充分运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影片进行包装,有机地将美国的理念、价值观“嵌入”其中,使观众在视觉、听觉等感官受到强大冲击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美国价值理念。
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在对外传播中不仅具备跨时空性、直观性等特点,它还具有商业影视作品所没有的传播优势。长期以来,军事题材影视作品作为一种受众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类型,它把战争这种极端化了的情境搬上荧屏,其自身具备的奇妙的视听奇观、曲折的情节故事、强烈的情感冲击和艰难的心理抉择等满足人们娱乐消费和情感宣泄功能的所有因素和手段,为受众提供了异常丰富的想象和体验空间,这是商业电影所不具备的。
在物质社会里,很多国家的人民在经历了对外来文化的狂热和追寻之后,民族符号在更宽更广的领域内受到了重视。军事题材影视剧升华了传统民族意志中的爱国主义和英雄情结,用受众容易接受的民族符号诠释生命的意义,将受众爱国的潜在情感和爱家的具体情感结合,契合了受众的内心文化产品的选择标准。美国大片《拆弹部队》通过一支拆弹部队的军事行动,在塑造美军忠诚、荣誉、勇敢和团结友爱的形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一个特殊的兵种,拆弹兵的工作其实就是跟死神打交道,主人公欧文说:“差不多可以这么说,如果你来伊拉克你就死定了。”在詹姆斯第一次和桑伯恩、欧文拆弹后,欧文对桑伯恩说:“只剩39天了。”桑伯恩马上就说:“如果今天不死的话就还剩38天。”尽管他们每天都面临死亡,但是片中的美军人并没有因此而退却,反而义无反顾地履行着自己的使命。作品所体现的家国同一、恪尽职守、崇尚荣誉等精神,为各国人民在经过消费的狂欢以后及时提供了一道精神大餐。
影视作品作为文化传播工具,其传播范围广、受众面积大、艺术效力强,往往能够树立国家和军队的良好国际形象。在我国,通过影视作品对外传播塑造我军形象已有成功案例。2007年,掀起内地荧屏收视狂潮的军旅电视剧《士兵突击》,不仅被国内多个省级电视台重播三四次,其影响力更是强势延伸至海外。通过网络下载及DVD传播,该剧在台湾地区、香港地区、日本、美国,甚至南美、非洲,都受到热烈追捧。2008年11月22日,在东京举办的首届东京电视剧大奖颁奖典礼上,《士兵突击》夺得“海外优秀电视剧”大奖。在一片叫好声中,该剧还受邀作为首部中国电视剧角逐国际艾美奖,成功走向海外。
没有宫闱秘闻,没有香车美女,没有儿女情长,这部“三无”电视剧因对人生及信仰的积极思索而异军突起。在信念虚空的浮躁世态中,许三多从“孬兵”到“兵王”的心灵成长史,以及剧中人物身上流淌的情义、信仰与执着尤显可贵,海内外观众在感动之余也为该剧体现的新一代中国军人的勇气、风骨和追求精神侧目。外界评论指出,《士兵突击》在海内外风行其实也寄托着全体华人对现代中国突击、成长的深切期许,彰显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自信心,该剧激励了中国,也令世界侧目。
影视产品的特殊性质就在于它是内容的提供者,影视产品的质量高低,影视产品能否赢得市场,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其内容所包含的文化价值、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情感因素;在于影视产品的内容是否具有思想感染力、情感亲和力、精神震撼力以及生活方式的凝聚力。影视作品的内容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我”为主,注重对象
各民族之间存在文化差异,想要让世界各国人民接受中国影视产品,在影视作品的内容选择上势必要以“我”为主,并贴合海外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我国影视作品在主动传播本国先进文化的同时,应积极寻找中国民族文化资源与人类共同终极命题的切合点,如人性、崇高、反战等人类的普世价值和人类共同的个性情感体验,以现代语言和产业化运作思路传播能够让全世界接受的中国元素。正如好莱坞大片《功夫熊猫》《花木兰》用中国文化元素包装一个美国理念一样,国产影视作品也可以用海外观众认同的元素去包装一个中国故事,以此获得海外市场的青睐,成功实现先进文化的对外传播。
(二)对内传播与对外传播有所区别
影视作品在对内传播和对外传播上应有所区别。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商业部内外贸易司便开始发表驻海外代表有关世界各国电影市场的调查,相比起来,中国影视界对海外市场的研究相形见绌。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影视作品制作没有特意地区分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对海外市场和海外受众的文化背景、审美需求不够了解,造成了我国影视产品在国际上的“失语”。新形势下,我国的影视产品在创作之初就应该找到明确的市场定位,明确是主攻国内,还是锁定海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影视产品在目标国家造成的影响,反之,即使我们作出很大努力,也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曾经一度风行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社会的电视剧《达拉斯》在日本的收视率却非常低。究其原因,《达拉斯》的悬念设置来自其展示的贪婪、利己主义、撒谎和操纵欲,而这恰恰与日本文化崇尚的忠诚、自我牺牲、讲求义务背道而驰。
(三)强调“共性”,隐藏“个性”
中国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的主导取向不应与国际影视文化贸易趋势相悖,而应与国际市场趋同。任何一种资源都是相对于特定的技术手段而言的,民族文化的丰富资源需要现代的诠释才能够放出异彩。我们的文化产品只有让外国人看懂、理解,才有可能让他们喜欢,从而产生购买行为。因此,只有在思想观念、主题、类型、方法等方面趋同,中国的影视文化创意产业才能够壮大,中国的影视文化创意产品在进入国际市场时才能够减少“文化折扣”的重创,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G206
A
1674-8883(2016)23-0150-02
陈如新(1985—),男,江苏如东人,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教务处教师,主要从事影视设计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