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鹏
(辽宁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浅论“互联网思维”的特质
杨国鹏
(辽宁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普及,人们对互联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近几年,“互联网思维”从一个营销术语逐渐成为流传度很广、使用频率很高的热词。“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对企业、用户、产品三者关系进行重新审视和认知的思维方式,其影响力不限于商业范畴,在广告传播领域也得以广泛运用。
“互联网思维”;广告传播
本文参照陈雪频撰写的《定义互联网思维》一文,文中指出:要定义一个词是什么,最好先定义它不是什么。
陈雪频在文中先否认了几个常见的人们对“互联网思维”的错误理解。
其一是指出“互联网思维”和“社会化营销”概念的混淆:“互联网思维”不是社会化营销……社会化营销只是“互联网思维”的一种呈现方式,但绝不是“互联网思维”的全部。
其二是指出将“互联网思维”等同于电子商务的错误观点。“互联网思维”不是电子商务……B2C和团购业务只涉及企业的销售和业务层面,消费者定制生产和C2B模式涉及产品层面,但从整个公司的运作层面来说,他还不够涵盖整个“互联网思维”的本质。
其三是最为常见的理解误区,即将“互联网思维”的概念狭义化,认为“互联网思维”只适用于企业。
“互联网思维”适用于所有企业,包括一些传统行业的企业,无论是海尔还是海底捞,都可以利用“互联网思维”去改造自己的企业。
陈雪频在《定义互联网思维》中对“互联网思维”的定义是:在互联网对生活和生意的影响力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企业对用户、产品、营销和创新,乃至对整个生态系统和价值链重新审视的思维方式。“互联网思维”不是技术思维,不是营销思维,也不是电商思维,而是一种系统的商业思维。不只适用于互联网企业,也适用于所有企业。
综上,本文对“互联网思维”的定义是:借助互联网高度发展,在交互技术进步、用户数量增加的大互联时代,对企业、用户、产品三者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和认知的思维方式。
(一)开放透明
无论人们对“互联网思维”有多少种理解,必须确认的一点是:“互联网思维”,首先要具备互联网的精神。开放透明是互联网作为工具本身的特质之一。“互联网思维”,正是将“开放透明”这种特质运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打破了企业“闭门造车”的经营模式,使用户参与到产品定制之中。一方面,便于企业更全面、更准确地了解用户需求,生产更加契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另一方面,培养用户的归属感,提升行业口碑。可以说,开放透明是“互联网思维”的第一要素。
(二)以人为本
在“互联网思维”兴起之前,对于各个行业的企业来说,其经营理念往往都是“以产品为本”,即从产品的生产环节到销售环节,都是从“产品本身”出发。“互联网思维”颠覆了这一传统理念。企业不再以自我为中心地从产品出发,而是树立用户至上的观点,从用户的需求出发,根据他们的需求,对产品进行定制、生产,这就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观念之一——以人为本。
(三)快速创新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价值观中,包括对极致的“快”和“新”的不懈追求,并且努力将二者融为一体。互联网的高度发展,造就了大互联时代的便捷和高效。在数据共享的时代,用户需求朝夕变化,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跟上用户需求的企业,往往能在博弈中胜出。
(一)用户体验+口碑
在以人为本的“互联网思维”中,用户体验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应该投入非常高的关注度的点。换句话说,以人为本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产品的用户体验。互联网的开放特质,给予了企业和用户沟通的条件,“互联网思维”提倡在这种环境中,重视用户的反馈和建议,根据他们的需求,对产品进行合理定制。“用户体验”也是最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行业的高速发展而兴起的热词之一,iPhone正是依靠其硬件和软件卓越的用户体验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大批拥趸。
(二)免费
“互联网思维”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免费”——免费必须加引号。因为这里所说的免费,并不是督促企业不去盈利,而是以牺牲一部分服务的盈利,去获得更长远、更广阔的盈利空间。今天的人们,或许已经对生活中众多常见的服务、产品司空见惯,然而实际上,从未有一个时代,能够像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这样,人们能够免费地获得众多服务和工具。以智能手机生态来说,我们常用的APP,如搜索应用、浏览工具、社交工具、地图、银行支付应用等,都是免费获取的。免费获取使产品迅速积累大批用户,这是很多互联网公司之所以建立“运营体系”的核心。因为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都是建立在“主营业务免费”的基础之上,用户不会为其核心业务直接买单,这是互联网公司不得不建立的运营体系。一方面,想方设法留住用户;另一方面,寻求其他途径获得利润,如广告、游戏、虚拟道具等。
(三)参与感
参与感是“互联网思维”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实质上是对用户体验的一个延伸。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人人追求个性化的时代,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十分注重凸显自我存在感,热衷于通过参与等形式来获得认同。因而企业必须明白,只有让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参与到企业的经营之中,企业才能实现更大的价值。
在“互联网思维”中,从产品的研发到营销,企业应该始终同用户在一起。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用户参与,不仅可以为产品提供更好的优化建议,更可以让用户产生自己是“主人”的感觉,这使得企业和产品很容易获得用户的认同,让企业在竞争中抢占先机。
“互联网思维”并不是因为互联网的诞生而产生的思维方式,而是借助互联网高度发展,在交互技术进步、用户数量增加的大互联时代,对企业、用户、产品三者关系进行重新审视和认知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系统的商业思维。
“互联网思维”提倡企业进行持续的、快速的创新来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与用户进行零距离的沟通以了解用户需求,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提升用户的参与感,增加其对企业和品牌的认同感,从而利用粉丝效益,进行口碑传播。
[1] 陈雪频.定义互联网思维[J].上海国资,2014(02):70-71.
[2] 卢彦.移动互联网时代:品牌十诫[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1-2.
G206
A
1674-8883(2016)23-0107-01
杨国鹏(1992—),男,辽宁大连人,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