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背景下江苏高校学生微信使用情况分析

2016-03-02 05:55:06杨宇航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公众微信大学生

蒋 谊 陈 欣 杨宇航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2)

微时代背景下江苏高校学生微信使用情况分析

蒋 谊 陈 欣 杨宇航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2)

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介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已渗入校园生活和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大学生成为微信的重要用户群体。因此,如何正确使用微信、发挥微信的作用是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个体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主要以江苏高校大学生的微信使用情况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微信在江苏高校校园中的渗透度和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程度,从而对如何使微信能在江苏高校中产生更高的价值,并在学生中形成良性互动提出一些看法和思考。

江苏高校;大学生;微信使用

一、微信与高校微信平台传播

(一)何为微信

2011年初,国内最大的互联网运营商腾讯公司推出了一款支持语音聊天、发送文字、图片、视频和多人群聊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免费聊天软件——微信。经过5年的发展,微信已成为“微”时代背景下重要的社交工具之一。根据2015年的微信平台调查报告显示,截至第一季度末,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量已达到5.49亿,占全国人口数量的40%以上,而且微信新用户还以每季度400%的速度快速增长。正如微信官网所说“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微信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微信对当代高校教育教学的影响

微信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媒介,正在对高校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首先,微信拓展了高校教育教学多元交互平台,突破了传统的教育形式;其次,微信打破了传统的面对面的沟通模式,增强了高校与校园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了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再次,微信为高校思想教育创造了一个新的平台,推进了主流意识形态在校园内的传播。因此,高校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信息时代的变化,使当代的高校教育教学更具有实践性和时代性。

二、调研情况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微信对江苏高校学生的影响,本次调查选取江苏省12所大学的部分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的数据样本涉及江苏省综合类大学、理工科大学、艺术类大学、职业技术学校等12所高校,并对1200名大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32份,有效回收率为86%。问卷的主要内容是江苏高校学生对微信的使用情况、微信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以及微信对意识形态传播的影响等方面。

(一)江苏省高校微信使用人群的基本情况

江苏高校大学生使用微信的调查数据显示,使用微信的男生522人,占50.6%,使用微信的女生510人,占49.4%,男生使用微信的人数稍多于女生,原因是高校男生相较女生对新科技产品有更强烈的体验欲望。但整体来看,其实数据差距不大也说明了目前大学生群体对于微信这一媒介的广泛接受度。此调查数据的年级分布,是以大一、大二和大三为主体,分别占到39.44%、25.97%和17.05%,大四、研究生和博士的学生较少,分别占到6.98%、6.49%和4.07%,这也和高校本身的本科专业设置相关。高校招收的本科生较多,且大三之前的学生一般都要求在校学习,基本没有就业要求和压力,因此有空闲时间接触新鲜事物。

(二)大学生的微信使用情况

关于微信的使用,对于“在下列社交媒体中平时较常使用的是哪一个”,50%的大学生选择了微信,43.31%的大学生选择了QQ,5.43%的大学生选择了微博,还有1.26%的大学生选择其他。对于“你是否在使用微信”,61.92%的大学生选择经常使用,37.21%的大学生选择了偶尔使用,0.87%的大学生选择从未使用。可见大学生对微信的认同度和接受度都比较高,也符合大学生群体求新追奇的心理特征。

(三)大学生使用微信的频率

对于“您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间”的调查显示,32.3%的大学生是1个小时以下,26.19%的大学生是1~2小时,18.23%的大学生是3~5小时,23.28%的大学生选择了5个小时以上。从此数据可以看出,微信这一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媒体终端对于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影响颇为广泛,且这一影响在“您在上课是否使用过微信”的调查也显示出,56.06%的大学生表示偶尔使用,23.28%的大学生选择了经常用,20.66%的大学生是不使用。并且他们在认为“对学习是否有影响”这一问题上,45.78%的大学生保持中立态度,28.9%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影响,17.17%的大学生认为微信对于学习是有帮助的,8.15%的大学生表示影响学习。可见,大部分学生都在使用微信,并且每天都有一定时间在使用微信,有近1/4的大学生每天使用微信在5个小时以上。所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微信是校方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课堂学习和微信使用的平衡也是新时代大学生课堂必须重视的问题,微信是一把“双刃剑”,在扩大大学生知识面和信息量的同时,也对高校的课上及课下大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高校大学生使用微信的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83.9%的大学生在“使用微信的主要目的”的调查中选择了人际交往,54.61%的大学生表示是为了获取信息,29.49%的大学生想通过微信了解休闲娱乐方面的资讯,还有13.48%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对于“您经常使用微信的什么功能”,83.32%的大学生是为了聊天,63.72%的大学生选择了朋友圈,52.57%的大学生表示经常要使用微信的红包支付功能,45.59%的大学生选择了公众号平台,32.4%的大学生表示会使用扫一扫,3.1%的大学生会使用摇一摇,2.72%的大学生选择了娱乐游戏,还有3.69%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可见,微信的多种功能吸引了高校大学生使用和接触,从而拓展自己的交际圈,不仅加强了大学生与现实好友的联系,也增加了他们和潜在朋友交往的可能,进一步丰富其大学生活。

(五)微信朋友圈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

对于“你多久更新一次朋友圈”,52.28%的大学生表示偶尔更新,14.84%的大学生选择了经常更新,14.74%的大学生表示每天都会更新,18.14%的大学生表示从不更新。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学校园变得越来越自由开放,大学生的思想也变得开放和活跃,会主动寻找渠道积极地分享自己与展示自我,喜欢被别人关注,微信本身的功能特性也给大学生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对于“您在更新朋友圈时是否考虑到对他人的影响”,60.91%的大学生表示会慎重考虑,25.9%的大学生表示很少考虑,还有13.19%的大学生表示从不考虑。对于“您对微信好友在朋友圈分享的内容态度”,71.97%的大学生表示会选择性浏览且比较感兴趣,18.72%的大学生表示基本很少关注,7.57%的大学生表示十分关注并且很感兴趣,还有1.75%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对于“您一般关注或者会浏览的朋友圈内容”,73.13%的大学生主要是为了看朋友的状态,10.09%的大学生是为了关注社会热点问题,4.66%的大学生是为了看娱乐八卦,3.3%的大学生选择了鸡汤软文,还有8.83%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可见,获取各种信息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是很重要的,通过刷微信、看朋友圈,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取自己身边的信息或社会上的最新动态。微信的朋友圈功能,确实可以让大学生与他人分享生活和心情,进行吐槽,发表评论,赋予他们话语权,并且让他们得到满足。

(六)高校大学生订阅微信公众号以及关注校园公众平台的情况

对于“您的微信有没有关注公众平台或添加公众账号”,54.51%的大学生选择了偶尔关注,43.06%的大学生表示经常关注,还有2.42%的大学生表示从未关注。对于“您一般会选择关注什么内容的公众平台”,选择休闲娱乐的大学生占26.67%,24.05%的大学生主要是为了关注新闻资讯,21.14%的大学生选择了社会媒体,17.65%的大学生选择了学习工具,10.48%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对“您是否添加了所在的学校或者学院的微信公众平台”,添加学校或是学院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生占到93.11%。对于“您所在学校或学院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信息的频率是”,48.79%的大学生表示定期发送,29.68%的大学生选择了经常发送,16.49%的大学生表示偶尔发送,还有5.04%的大学生表示从不发送。对于“您主要通过学校或学院的微信公众平台获取哪些信息”,48.01%的大学生主要是为了关注通知公告,39.48%的大学生是了解校园动态,4.56%的大学生是获取学术信息,2.33%的大学生表示是了解生活资讯,1.75%的大学生是获取就业信息,还有3.88%的大学生选择其他。由此可见,微信公众号因其跨平台性、开放性等特点,深受高校大学生的青睐与关注。尤其是本学校或是本学院的微信公众号,因为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多数学生都会加以关注,来获取对自己有用和有帮助的内容信息。

(七)微信在江苏省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中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如果学校、学院或是老师通过微信推送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等内容,您能接受吗”,73.33%的大学生表示可以接受但希望推送内容可以更生动有趣些,12.61%的大学生表示不喜欢且比较抵触,10.38%的大学生认为非常喜欢且信息很有用,还有3.69%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对于“您认为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有必要么”,有55.57%的大学生选择了有必要,20.51%的大学生表示说不好,12.01%的大学生表示没有必要,还有11.91%的大学生认为和自己无关所以无所谓。对于“微信上传播的内容会影响您对事物的看法吗”,65.28%的大学生表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影响,32.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会独立判断所以完全不会有影响,还有2.62%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很大。对于“您认为目前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存在的最大问题”,30.32%的大学生认为空话太多,26.53%的大学生表示缺乏新意,21.87%的大学生表示是宣传缺乏可信度,11.66%的大学生认为是理论与实际不符,还有9.62%的大学生选择了强行灌输。因此,如何通过微信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促进校方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三、对调研情况的思考

(一)微信对高校教育环境的挑战

微信是把“双刃剑”,其在推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可能对高校教育环境带来负面影响。首先,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正在不断完善,遇到“信息大爆炸”式的微信传播,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很多学生缺乏辨识、筛选能力,从另一方面增加了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难度。其次,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微信的行为扰乱了课堂秩序,上课时间刷朋友圈已经成了一种“新常态”,这必定会对有序的教育教学环境产生威胁。因此,传统的课堂教育和新兴的新媒体之间如何博弈,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二)高校利用微信平台推进主流意识形态的模式仍有待完善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并不抵触,但其形式缺乏创新,内容呆板老套,无法适应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的信息传播要求。高校尝试利用微信等互联网平台进行新形式的思想教育和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但我们发现,这种尝试更多的是“换汤不换药”,内容仍过于刻板生硬,缺乏趣味性,灌输式的宣传无法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导致无法有效发挥微信平台的作用。

(三)构建和完善高校微信平台多元生态体系

微信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高校亟须构建和完善微信平台。首先,要构建一个专业的微信运营团队,学校指定专人负责,各职能部门广泛参与,保证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其次,搭建和完善微信公众平台,不断开发新功能,将大学生使用较多的评教、选课、查询成绩等功能整合在一起,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和使用,形成良性运行的生态体系。

[1] 徐静.微信对大学生社交的影响[J].新闻传播,2013(2):41-42.

[2] 王森.微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D].太原理工大学,2015:22.

G206.3

A

1674-8883(2016)23-0024-02

本论文为2016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微信在江苏省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中的功能研究”(项目编号:16SYB-070)的阶段研究成果

蒋谊(1978—),女,硕士研究生,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广播电视艺术和技术传播。陈欣(1988—),女,硕士研究生,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影视传播。杨宇航(1982—),男,硕士研究生,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新媒体,摄影史,商业摄影,新闻摄影。

猜你喜欢
公众微信大学生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