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央视《新闻联播》看消息类电视新闻的变革

2016-03-02 05:41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7期
关键词:新闻联播电视新闻变革

王 丹



从央视《新闻联播》看消息类电视新闻的变革

王丹

摘 要:目前,我国的电视新闻节目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是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和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其中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传播范围广泛,构成了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主体。本文对近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各方面变化改动进行分析和归纳,进而明确我国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关键词:电视新闻;新闻联播;传播观念;变革

1 我国电视新闻节目概述

1958年,北京电视台的开播,标志着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开始,之后的50多年间,我国的电视新闻媒体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壮大,目前我国电视新闻节目形成了以央视的新闻节目为主,各卫视地方台节目为辅的布局。其中,消息类电视新闻又是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主要类型,而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正是消息类电视新闻的标志性节目。

[1]”信息量大、客观性强、简明扼要是消息类电视新闻的明显特点。相应的,在我国电视新闻传播环境中,《新闻联播》不仅具有以上功能,它的主流舆论宣传功能也是它的一个重要属性。

央视《新闻联播》自1978年1月1日开始在北京电视台播出后,现在于每晚19:00在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播出,同时中国各大卫视和绝大多数地方电视台会对《新闻联播》进行转播。从1982年中共十二大开始,中共中央和政府把重大时政新闻在《新闻联播》中播出,自此《新闻联播》成为中国最具政治地位的电视新闻节目。

2 《新闻联播》节目的具体变革

近几年,随着我国传媒环境的快速发展,《新闻联播》节目变化之处显著增多,特别是2011年开始的众多改变引起了很多学者和媒体人的关注。通过总结归纳,《新闻联播》节目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内容编排

“电视节目编排是一门节目组合的艺术,又是一门时间分配的艺术;是提高电视节目收视率、打造电视台形象的关键环节之一;要想锁定受众目光、增强电视宣传效果,就要将节目合理地、科学地、艺术地去设计、整合和编排。[2]”节目编排水平的高低能够直接关系到节目的收视率,电视节目制作中逻辑性、科学性、合理性的编排能最大化地发挥新闻的价值,提升整档节目的质量。

2.1.1 头条编排上的改变

“头条在电视新闻编排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对受众‘心理’的关注和传播‘艺术’的追求上,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收“最新信息”并最大限度地留下深刻印象。[3]”2011年对于新闻基层工作者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央视的《新闻联播》的内容编排发生了诸多改变,头条新闻的内容已经更多地由原来的“政治性”向“民生性”“新闻性”所转变。2014年12月16日,《新闻联播》的头条内容是河南太康爱心粥店的新闻;2015年2月23日,《新闻联播》的头条内容是福建南安“潘家义诊成家规、仁心仁术传家风”的故事。

2.1.2 内容构成上的改变

著名的传媒人李晓婷和朱晓佳指出:“对比2013与2012年《新闻联播》,2013年较2012年时政新闻减少近一半,由占总时长的38%降低到16%,国际新闻由原来的14%上升到19%,国内其他新闻由原来的48%上升到65%。[4]”也就是说,《新闻联播》构成比例持续的变化代表了节目编排意识的改变,也就是减少时政新闻的长度,节目的重点向国内其他新闻倾斜,国内时政新闻在变短、变简,更贴近人民群众的新闻在增多。

2.2 声画表达

2.2.1 播报语言上的改变

在如今这样一个资讯全面化、个性化的时代,重复和固定的播报方式,已经越来越得不到受众的关注了。2013年初《新闻联播》改版以来,节目语言焕然一新,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播报用语口语化转变:“这两天”“今天一大早”“咱们那”等,这些日常口语化的用词切切实实散发出贴近观众的亲切劲。

2.2.2 视觉形象上的变化

相比于新闻内容,《新闻联播》的视觉形象上一直在不断发生变化,在主持人方面,最近几年的新晋主播更具亲和力的主持风格给节目带来了新鲜感,广受称赞。视觉效果方面更是年年调整,2008、2009和2010年节目的字幕标题栏等均有变化,2011年改版相对较大,在角标、字幕等方面变得更加立体。2012年,已经使用17年的片头曲也进行了改版,节奏更加轻快更具辨识度,2015年春节,又更换了全新的片头和字幕。

2.3 主题报道

“主题报道是指新闻媒体围绕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心工作和时代主题所进行的报道。[5]”简单概括来说,主题报道像是一种政策性、社会性和新闻性的综合报道。

从2012年国庆节期间央视记者走上街头向你问起“你幸福了吗?”的问题,带起全民讨论幸福与否的热潮;到10月连续2天播出《四兄弟:母亲,你在哪里?》为桂林四兄弟寻母,这些相关的主题报道范围或大或小,内容或长或短,共同之处在于节目变得贴近群众,突出民生,是新时期电视新闻媒体主题报道中“政策性”“社会性”和“新闻性”的完美融合体现。

2.4 媒介融合

央视的《新闻联播》在媒介融合环境下改变最多的在于跨媒体融合,即突破单一电视传播渠道,通过建设央视集成综合类网站,同时迎合信息发展趋势,拓展微信、微博和移动客户端渠道来发布和集成消息,并能以此增加央视的品牌性和影响力。

3 《新闻联播》节目变革的启示

传统新闻价值理论告诉我们,新闻的采、编、播是一个完整而又封闭的过程。另外,随着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任何媒体都需要相应地做出改变和应对。这时,电视媒体的自身传播观念将决定节目传达的核心,受众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的“信息需求性”“追求时效性”和“追求真实性”的心理需求都将影响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和发展。同样,我国电视新闻媒体业逐渐发生的变化,都可以从《新闻联播》的改变中得到体现。

3.1 电视新闻媒体要转变传播观念

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但是,社会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新闻媒体也要随之更改自身的传播观念,“喉舌论”不再局限于其政治喉舌作用,同样也应该是广大人民群众所需要的喉舌。由此,《新闻联播》不再高高在上,它现在缩短了电视会议的新闻,增加了民生内容的栏目,它会提醒我们注意天气突变,它会走到基层带我们看“拆迁的故事”等,这些改变正是我们新闻媒体在传播观念上从党政“喉舌论”走向多元化的表现。

3.2 电视新闻媒体要重视受众心理

根据受众心理和需求心理,电视新闻栏目必须要从受众心理和需求的角度出发。虽然《新闻联播》节目自身的政治色彩和权威性决定了节目自身不可撼动的地位,但是《新闻联播》在现在新的媒体环境中,依然在不断调整,尤其是在内容编排、声画表达、主题报道和媒介融合方面做出的改变,这些都是《新闻联播》遵循客观规律,适应受众需求心理,走向一条符合新闻传播规律、回归新闻本位道路的表现。

总而言之,不论是《新闻联播》向“新闻本位”的回归,或是节目传播意识的改变,还是电视新闻媒体对于受众群体的重视,都代表着我国电视新闻媒体业面对新环境的发展方向。面对新的变化,电视新闻媒体只有强化自身的新闻性,真正贴近人民群众,才能真正发挥新闻媒体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向延桃.从受众角度探讨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编辑技巧[J].新闻界,2011(8).

[2]毛丽霞.电视节目编排艺术探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3]邹霞.电视新闻“头条”编排的原则[J].声屏世界,2006(7).

[4]李晓婷,朱晓佳.2013年《新闻联播》改版文本分析[N/OL].南方周末,(2013-01-25)[2016-01-12]http://www.360doc.com/cont ent/13/0226/12/7536781_267982766.shtml

[5]张小军.主题报道创新和改革任重而道远[J].声屏世界,2011(12).

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新闻联播电视新闻变革
“抖”起来了!央视《新闻联播》入驻短视频平台的分析与思考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浙江新闻联播》 一路坚守 一路蜕变
热血奔跑的十年 浙江新闻联播团队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变革开始了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