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妮娜(内蒙古艺术学院)
堆谐在藏族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金妮娜
(内蒙古艺术学院)
“堆谐”舞蹈是一种藏族传统优秀歌舞,在藏族地区,只要是重要的节日,都能够看到“堆谐”舞蹈的身影。人们穿着藏民特有的服装,载歌载舞,挥舞长袖,歌舞声中透着欢乐的气氛。简要论述了“堆谐”在藏族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堆谐”;藏族舞蹈;舞蹈教学
在藏族民间歌舞系列中,“堆谐”舞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堆谐”舞蹈既是一种风格性舞蹈,同时,又具有极高的舞蹈训练价值。在学院派舞蹈基础训练中,“堆谐”舞蹈越来越受到重视。“堆谐”舞蹈以脚下踢踏为主,强调协调性与节奏感。在藏族舞蹈教学中,“堆谐”舞蹈在舞蹈训练中的应用,更有利于训练学生脚步的灵活性,使学生快速进入艺术状态,为将来学习藏族各舞蹈门派的舞蹈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解决学生肢体的僵硬问题,增强学生舞蹈动作的灵活性,“堆谐”舞蹈训练应是重要的一环。为了帮助学生在舞蹈训练课堂上快速地适应舞蹈专业的训练内容,在藏族舞蹈教学中,常常使用“堆谐”舞蹈作为基础训练内容。“堆谐”舞蹈以脚下踢踏为主,踏地为节,连臂踏歌,节奏丰富、脚底灵活多变,膝盖和脚跺关节着重放松,可以自由运用,不受约束,动作没有规定和束缚,表现出人们质朴、快乐的情绪,并且节奏很合拍,最具有训练价值。在堆那个地方,人们将“堆谐”舞蹈分为两个派别,一种是堆南地区(定日“堆谐”)的南派“堆谐”,一种是堆北地区(拉孜“堆谐”)北派“堆谐”。南派“堆谐”舞姿比较优雅,音乐古朴豪放,舒展大气;因此,其动作幅度和速度都比较舒缓,舞姿在自然中强调气质,双脚踏出的“双打”铿锵声明快清晰,全脚着地时有劲而简洁,飘逸洒脱。北派“堆谐”舞蹈动作洒脱、激烈,音乐旋律有节奏而且紧凑,上身动作以前后扭动为主,双脚踏地中上下转动,摇摆和扭腰等舞姿动作不停地变化,随着定日“堆谐”和拉孜“堆谐”的不断发展,相互渗透,逐渐被系统化、制度化,逐步发展成为目前比较流行的拉萨“堆谐”。拉萨“堆谐”舞蹈的观赏性很强,讲究舞蹈的章法,踢踏的风格突兀,动作庄重踏实,技巧运用娴熟,富有极强的节奏感,风格也有自己的特色。如果将“堆谐”舞蹈运用到舞蹈专业训练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升学生的舞蹈能力。在高等学府的教学中,如果能够将“堆谐”的精华提炼出来,并应用到学生的训练内容中,不仅可以起到有效地传承藏族传统民间舞蹈的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舞蹈能力的提升。
西藏“堆谐”舞蹈舞姿变化多端,内容丰富,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在藏族舞蹈教学中,应用“堆谐”舞蹈不可能面面俱到,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突出重点,注重动作的精准,争取做到虽少而精。在藏族舞蹈教学中,应用“堆谐”舞蹈进行训练,训练目的要确切,不仅要关注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风格的训练,要将二者有机地融合起来,以“堆谐”为媒介,通过“堆谐”舞蹈训练,使学生能够逐步克服肢体的僵硬问题,在训练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脚下的灵活性,进而提升学生的舞蹈能力。藏族传统的“堆谐”舞蹈,脚下的节奏变化是多样的,在“踢踏”过程中,风格的运用也非常重要。在藏族舞蹈教学中,应用“堆谐”舞蹈,可以解决学生肢体的灵活性,使学生身体和意识能够同步,锻炼大脑的灵敏度,避免不断重复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在藏族舞蹈教学中,应用“堆谐”舞蹈进行训练,应注重以下几个要点:一是步伐训练,二是身体的训练,三是组合训练。步伐训练也就是踢踏训练,“堆谐”的踢踏训练有许多种步伐,既可以脚尖踏步、连踏步,也可以膝盖屈伸、颤、撩、脚步居点,同时,还可以踢绕踏步、丁字踏步转等。这些都是“堆谐”舞蹈训练的重点。跳“堆谐”时,上身的动作幅度变化不大,因此,在身体的训练方面,必要的训练有双手上下摆动,前后甩手,或者是三步一抬、两步一踩,直立、侧身、微俯等动作训练。组合训练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身体与节奏的协调性,对于一个舞蹈演员来说,脚下的灵活敏捷以及膝部的松懈非常关键,因此,在藏族舞蹈教学中,应用“踢踏”进行基础训练,可以进一步丰富舞蹈素材,使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舞步,适应各种舞步的变化,加大脚跟、脚尖的踏节力度,以培养学生熟练地运用膝盖和脚踝关节,提升舞步的灵活性。
在藏族舞蹈教学中,解决肢体的僵硬问题,应该是舞蹈教学基础训练的首要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应用“堆谐”舞蹈,可以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各种变化的舞步,提升双脚的灵活性,使学生快速进入艺术状态,舞姿更加潇洒、活泼。
[1]吕玲,关继文.藏族原生态歌舞“堆谐”的历史与传承[J].黑龙江史志,2008.
[2]刘晓静.试论藏族舞蹈中的“果谐”与“堆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S2).
[3]康婷.试论藏族舞蹈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训练价值[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