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产”难解供给过剩

2016-03-02 12:30朱润民
中国石油石化 2016年17期
关键词:欧佩克原油价格供需

“冻产”难解供给过剩

8月2日,国际原油价格创近四个月新低,WTI价格跌破40美元/桶。架不住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下挫,8月8日,卡塔尔能源部长萨达称欧佩克正继续密切监视市况发展,在帮助恢复油市稳定和秩序的途径和手段方面,与所有成员国保持经常性的联络,并将于9月26-28日在阿尔及利亚国际能源论坛会议间隙举行欧佩克非正式会议。受此驱动,当天国际原油价格大涨2.5%以上。

与萨达声明密切配合,沙特能源、工业和矿产资源大臣法力赫8月11日表示,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将在阿尔及利亚会议期间讨论市场状况,包括可能采取稳定油价所需的行动。此举对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在短时间内起到持续推波助澜的作用。

8月8日至8月19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短短10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近15%。不能不说,“冻产”预期对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驱动力十分强大。但是,“冻产”真能改变世界石油供需状况并从实质上阻止国际原油价格下行和低迷吗?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在产和即将投产项目产量刚性较强。2011年-2013年,高油价推动的石油产能项目投资快速增长,目前还处于投产高峰期。一旦建成,很多项目维持生产的支出(付现成本)远远低于当前的国际原油价格,投资者关停甚至减产的意愿必然不强。即使美国页岩油产能项目随着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行,勘探开发工程建设与服务产能出现严重过剩,进而推动石油新建产能的投资成本、生产运行成本下降,对WTI价格的适应水平大幅下降至40美元/桶附近,甚至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即使欧佩克与俄罗斯等国达成“冻产”协议,远远高于美国页岩油成本的国际原油价格只会使全球供给宽松与油价低迷的时间维持得更长。国际原油价格在未来甚至会跌得更深。

其次,以中国为主导的需求侧出现了阶段性需求趋软。过去很多年,受经济持续高增长的支撑,中国的石油消费亦持续快速增长,年均增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即便是2009年全球石油消费出现负增长,中国也保持了1.7%的增速。因此,市场对中国石油消费的增长能力已经深信不疑。但事实上,各种数据已经显示,中国的石油消费趋软迹象正日渐显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7月和1-7月,汽煤柴油产量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7.5万吨和480.9万吨,而汽煤柴油净出口增量远远超过产量增量,且呈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中国成品油消费增长趋软已是不争的事实,是否进入阶段性高位回落状态还需进一步的数据佐证。但在未来短时间内,原油及其产品进口数据变化将为此提供更加明晰的轮廓。

当刚性的供给与趋软的需求叠合在一起时,持续的供给宽松是不可避免的。包括“冻产”在内的任何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为,均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供给宽松的状况,也不可能改变反映全球供需状况的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向或使其大幅长期偏离供需状况决定的价格水平。

“冻产”尚未成行就已驱动国际原油价格在短时间内大幅上涨,这属于市场预期兑现。而预期与实际的差距往往表现为可以短期偏离甚至短期大幅偏离,亦可以称之为短期扭曲。但决定国际油价基本走势和水平的,还是应该回到基本供需状况上来。因此,对于“冻产”,我们虽不能抱有幻想,但不能不重视,重视更是为了避免不切实际的幻想。

朱润民专栏

高级经济师,长期从事石油经济研究与国际原油价格预测

责任编辑:赵 雪

猜你喜欢
欧佩克原油价格供需
国际农产品价格呈普遍上涨态势 原油价格突破每桶90美元
基于交通大数据的LNG供需预测
时间序列模型在美国WTI原油价格短期预测中的应用
供需略微宽松 价格波动缩窄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我国天然气供需呈现紧平衡态势
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