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珍
葛军是青海省邮政公司格尔木市邮政局的投递员。因为他的存在,当地百姓把葛军送信的邮路称为“鸿雁天路”,而把葛军比作了天路上为人们传书的“鸿雁”。葛军凭借着对岗位的坚守获得了“中国五四青年奖章”、“优秀共产党员”等诸多荣誉称号。
常年在高原地区工作,让原本是壮小伙的葛军变得头发花白,手指粗糙。“我现在比起内地人有‘三大”,葛军说,“心脏大,肺大,脾脏大。”
1976年出生的葛军曾经是军人,1998年退伍以后,葛军回到了他参军前所在的邮政系统。从葛军的太爷爷开始,家里的每一代人都从事邮政工作,因此葛军对邮政系统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从25岁正式工作起,葛军几乎做遍了邮局中的所有工作。
2009年,考虑到沿途部队和单位的实际需求,青海省邮政公司和地方政府恢复了原本弃用的从青海省格尔木市到长江源头沱沱河的邮路。邮路经过昆仑山口、五道梁、可可西里、不冻泉、楚玛尔河、沱沱河等让人望而生畏的“生命禁区”。这条在特殊地区,为特殊人群提供邮政服务的绿色“补给线”,被称为“鸿雁天路”。
2010年,葛军从前辈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了这条邮路上的第三任邮递员,这也成为他“邮政生涯”最大的转折点。
开车在这条邮路上送信,是一件非常辛苦、劳动强度极大的事情。每周一次送信,往返近千公里,24个投递点,在顺利的情况下需要两天。在一名经验丰富司机的陪伴下,葛军开始了第一次送信的任务。始料未及,他们在路上发生了意外。当时因为下雨,使得山路发生了泥石流,冲断了道路。无奈之下,葛军徒步走到距离他不远的一个部队投递点求助,在十几个战士的帮助下,才将邮车从泥里拉了出来。
后来,这样的历险在他的邮差路上几乎是家常便饭。葛军说:“其实心里边也害怕,但是这条路我不跑总要有人跑,因为我自己干的就是这个活,就是为民服务的,遇到意外的事情太正常了。”
“鸿雁天路”上有个156级20厘米宽、却有70度陡峭的台阶,被人称为“天梯”。每次送信,葛军只有爬上“天梯”,才能将信件送到驻扎在上边的战士们手中。
沿途的官兵们不能随便出行,就托葛军帮忙寄钱,洗照片,购买日用品。几年来他与官兵结下了深厚情谊,大家亲切地称他为“葛哥”、“葛班长”。部队首长说他是“半个指导员”,这是对他最高的信任和褒奖。
海拔4415米的五道梁,地高天寒。一个大雪的冬日,蒙古族母亲扎娅一岁的孩子突患感冒,持续高烧陷入昏迷,忧心如焚的扎娅在寒风凛冽的公路旁等了一天也没能拦到车,后来辗转联系上葛军。他毫不犹豫将孩子连夜送到了格尔木进行抢救。孩子得救了,本该休息的他却在肆虐的大雪中行进了十几个小时。
几年来,葛军记不清在邮路上救助过多少人,这其中有寻找儿子的老母亲、有进藏旅行者、有来圆梦的部队退休夫妇、有大学生。遇到受伤的野生动物,葛军也会想尽办法,善心施救。
坚守如一、大爱无限,一个普通的高原邮政人,将邮政“视用户为亲人”、“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信念做出了最生动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