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伟
2015年1月,南方科技大学结束了“朱清时时代”,时隔半年,终于迎来了新校长,他就是之前的北大副校长陈十一。
朱清时退休后,南科大校长职位一直空缺,由校党委书记李铭兼任临时校长。似乎,从来没有一所高校像南科大一般,在“襁褓”中便备受瞩目与争议。它的每一个脚印都与教改优劣相系,牵动着人们关于能否解答“钱学森之问”的焦虑之情。
陈十一和朱清时一样,都是中科院院士,但是朱清时在创办南方科技大学之初,曾多次提出南方科技大学要办一所体制之外的“理想中的大学”,并在招生时间实在等不及教育部层层审批的背景下,一度提出“办一所不要教育部授予文凭、不需要高考(课程)成绩的大学”。但陈十一在2015年3月上海招生会期间,对记者表示:“南方科技大学是一所体制内的高校,是利用城市的优势,探索办一所高水平研究型的大学,并且也希望在体制上有所创新。”
陈十一在湍流研究上做出的一系列贡献一直被铭记。上世纪90年代初,他首次精确计算出湍流的标度指数和对流扩散过程的标度指数;他提出了湍流中的映射封闭理论,这个理论成为燃烧和湍流扩散的重要理论与数值计算基础;他和他的团队利用多尺度混合算法研究了跨越多于多个空间、时间尺度的流体物理,首次精确计算了有奇异性的流动现象,这个研究对微纳米流体流动、燃料电池、生物系统等会有广阔的应用……
但就是在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好时期,陈十一选择了回国。他说,经常有人问他回来的原因,但他自己其实很少想到这个问题,也很难讲清楚,给出具体的答案。“可能最根本的还因为是中国人,中国文化对一个中国人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回来不需要理由,不回来需要理由。”
让“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这是陈十一再度回到北大、重建北大工学院时心中默念的理想,也是他后来在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中努力的目标。“重建北大工学院,承载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使命,寄托着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期望,以及工学院广大院友重塑北大工学的辉煌之梦。”回国后的陈十一深感责任之重。
“发挥北大文理医科的综合学科优势,面向未来尖端新技术的前沿学科和交叉学科,适应国家需求,做工程科学。”这是重建的北大工学院的最终定位。陈十一介绍,北大工学院不追求大而全,而是力图借助北大雄厚的基础研究和综合学科优势,以及出色的生源优势,利用与国际先进大学教育体制接轨的管理模式,将其建设成有北大特色的先进工学院、北京大学文理医科的工学院、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工学院、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工学院。
2005年2月,北京大学工学院正式宣布成立。学院重建以来,在学科发展、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合作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如今学院现设有6个系和近20个研究机构,它们中多数已经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有的已经进入世界先进学科的行列。
显然,对于南方科技大学,陈十一有着自己的规划。“按照规划,南方科技大学争取在2024年成为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在2049年成为全世界最好的大学之一。”陈十一说,“在中国办一所新型的世界一流大学或学院,为‘中国创新培养人才是我的梦想,我认为,南方科技大学具有世界一流大学的基因,这可以说是教育界人士梦寐以求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