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墉 创业之星,润泽中原

2016-03-02 03:13李肖含
中华儿女 2016年2期
关键词:周口市千字文乡愁

李肖含

他是一位自强不息的创业之星、一位关心青年成长的“青年精英”,也是一位热心传统文化的儒商。他就是河南省周口市驻京青年联合会主席、周口市人大代表、沈丘县人大常委、2011年度共青团河南省委命名的“青年精英”——房墉。

房墉1972年5月出生于河南沈丘。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他独自一人从家乡前往北京,迈出了他事业的第一步。从一家散热器生产企业的业务员做起,他凭借豫东人的坚韧和耐性,一步步地走向自己事业的巅峰。

那时候,公司暖气片销售员的收入并不高。为能得到丰厚的报酬,从到北京的第二年起,他在销售暖气片的同时,还销售皮革、牛羊肉、小磨香油等。

为了督促自己努力工作,他曾给自己定下了异常严苛的“三个一”:每一天都过得开心充实有成绩;每一个月都要跑烂一双鞋;每一季度磨烂一张地图。

凭借着这样的努力与耐性,他开始在业内迅速崛起。到北京后的第一年,他便创造出100多万元的销售额,成为了公司里不可多得的销售骨干。

1996年,在市场上摸爬滚打了多年的房墉决定自主创业。凭借前期在市场上积累的经验,他选择投身建材行业。从建筑内墙涂料、外墙涂料到建筑外墙外保温外装饰,他和自己的伙伴们在三年内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事业成功的房墉,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多年来,他一直热心和关注家乡的扶贫、环保及大学生就业等社会公益活动。

为家乡捐款修路,他要求地方领导必须保密;资助家乡子弟求学,他始终匿名;他支持农村贫困大学生就业,为他们提供很多企业不愿意给的“第一次”经历;他以不拘一格的用人理念,为社会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解决了一大批家乡农村青年的就业问题。

同时,作为周口市十大青年创业指导培训师,房墉主动为在京打拼的家乡青年提供丰富的职业培训,得到社会各界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几年来,他已在家乡开办各类就业培训讲座数十场,数万名家乡子弟接受了系统培训,近两千人在他的指引下开创了自己的事业。

房墉的家乡沈丘地处中原腹地,自古人杰地灵,英才辈出。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里的乡贤周兴嗣曾写出著名的《千字文》,对中华传统文化影响至巨。明清以来,“大槐树”的传说,又使这里成为了国人心头挥之不去的“乡愁”之地。

离乡多年的房墉,最能体会游子的心情。如何回报桑梓,安慰乡愁?他决定从挖掘家乡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入手。

2011年4月,房墉应邀在家乡投资6.5亿元建设中华槐园。中华槐园项目占地面积约400亩,基本上都是废弃的坑塘、土堆。房墉却变废为宝,在这片荒废的土地上建起了包括千字文广场、槐香湖、三槐堂、观槐亭等在内的十余个人工景点,并在园内引进栽植全国各地的槐树品种,使之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闻名的槐树品种资源基地。

他还先后参与创建了“中华千字文研究会”,并斥资开展了大型文化公益慈善系列活动;出资数十万元,在家乡持续开展“千字文书法大赛”和征文大赛……房墉正在用文化和创意的力量,无声地为家乡营造出一种全新的生活模式。

猜你喜欢
周口市千字文乡愁
记忆老酒
乡愁
乡愁
石云华作品精选
河南省周口市检察院依法对王宏景涉嫌受贿案移送审查起诉
河南省周口市检察院依法对鲁轶涉嫌受贿、滥用职权案移送审查起诉
回头一望是乡愁
何诗铭?《千字文》等
千字文
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