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霖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辩证处理好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问题,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要求贵州发展要按照“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总要求,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市的新路。
作为世界遗产地、贵州省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荔波县以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无与伦比的喀斯特奇观获得“地球绿宝石”美誉。长期以来,荔波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强县的理念,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以旅游为核心,将一二三产和城镇化导入可持续发展轨道,着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更多旅游红利惠及民生,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共赢,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发展的新路。
坚持生态立县
构建人与自然深度和谐
荔波作为“欠发达、欠开发”的西部县份和生态优势明显、旅游资源富集的典型代表,又是“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幸存下来的面积最大、分布集中、原生性强、相对稳定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工作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
荔波按照“科学、合理,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原则,推行了“一保护、两禁止、三关闭、严治理”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即保护喀斯特森林和水源涵养林;禁止砍伐天然林、禁止放火烧山;关闭乡镇林工商公司、杂木及木炭市场;严格治理水土流失。在保护区内退耕还林、还草、还原生态,迁移保护区内居民,撤除4个梯级发电站,关闭9个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建立6个县级自然保护区,使全县自然保护区面积达405平方公里。大力实施封山育林、九万大山造林、珠江防护、石漠化治理以及扶贫生态移民搬迁、水土保持等生态建设工程,近十年来植树造林面积使森林覆盖率每年平均提高近一个百分点以上。
在实施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建设等工程构筑绿色生态屏障的同时,荔波还将生态保护理念转变为生态建设的具体行动,充分利用本地雨热同季、日照时长、生态环境好的气候条件和优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型效益经济,引导发展具有绿色安全食品的有机农产品加工,使生态农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
依托茂兰自然保护区、樟江风景名胜区两个遗产地顶级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体验游、乡村精品旅游、田园风光观光游、遗产价值科考游,调整好品牌景区、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居民的分配关系,保障原住居民利益。
201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荔波分论坛上达成的“荔波共识”和推出的“荔波模式”,探寻出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兼顾,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坚持旅游带动
走绿色引领发展新路子
初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荔波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品牌打造、基础设施、客源拓展上实现“三大跨越”,现已坐拥世界自然遗产地、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成员单位两张国际名片和国家5A级樟江风景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最美的地方、国际王牌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休闲小城等荣誉称号。
旅游已成为荔波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和经济腾飞的“新引擎”,并正逐步向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科普考察、户外运动、康体养身等多元化发展转变。近10年,全县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保持30%以上的增长幅度。
特别是2015年以来,荔波旅游“井喷式”发展,呈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增长势头,仅1~10月,全县共接待游客918.7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6.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87%、47.18%。全年预计突破1000万人次,实现收入85亿元。
同时,围绕旅游核心,全面开发全县的旅游资源,将一、二、三产和城镇化导入可持续发展轨道,实现全域景区和产旅融合。景区开发方面,在加大现有大小七孔纵深开发的基础上,推出瑶山古寨、四季花海等乡村精品旅游示范点,加快推进一批新景区建设,围绕农旅结合,积极开发散落在全县各地的300多个古朴文化旅游村寨,形成以大小七孔为核心,其余景区景点众星捧月的新格局。
一产方面,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围绕农旅结合和绿色安全食品,以园区为平台,打造集休闲、观光和体验为一体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规模化、专业化扶持发展枇杷、蜜柚、蓝莓等经果林和种植业。同时,借助世界遗产地品牌优势,谋划发展全国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大力创建“三品一标”,促进农业增收致富。
二产方面,以生态、环保为前提,围绕旅游大力发展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绿色轻工基地等,借助当前发展的大数据、工业4.0等契机,在县城规划建设3平方公里的绿色精品产业园区,引进商贸物流、大健康医药养生、电商大数据等产业,做大绿色GDP。
三产方面,开发新产品新业态,大力发展康体水疗、野外拓展、户外露营等高山康体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为游客搭建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养老养生、康体娱乐等过渡的平台。
坚持全域旅游主线
让广大群众分享绿色红利
荔波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山遍境,耕地稀少。自2008年起,全县开始实施规模较大的易地移民搬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土地政策上,移民户仍可保留原有宅基地,山林、承包地的经营权也保持不变;户籍制度上,全县试行统一户籍,移民户原有惠农政策待遇持续有效,医疗、教育、社保等与迁入地居民同等待遇;金融政策上,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住房产权“两权抵押”,县农信联社开展扶贫生态移民信用贷款。
荔波在易地扶贫移民工作中,通过“群众主动、部门联动、市场拉动”解决搬迁资金难题。移民何羡标在翁昂集镇的文化长廊边修新居花了13万元,其中政府补助家庭成员每人1.2万元,全家5口人共得到补助6万元。
此外,还坚持移民工程与产业配套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把安置点建成具有生态旅游服务、民俗文化观光体验等功能的特色新集镇,用产业来留住搬迁群众,通过免费提供技能培训,扶持引导移民自主创业和就地安置融入产业等方式,增强移民“造血”功能。
在瑶山瑶族乡拉片村“千户瑶寨”移民安置点,一个瑶族风情小镇初具雏形。有近百户农家乐,200多名群众从事民族文化表演等旅游服务工作,还有120余户发展起瑶山鸡和瑶山黑猪养殖,帮助当地群众顺利实现脱贫。
在荔波,山区贫困农村挪穷窝、快致富已成为共识,群众的居住环境,生产、生活条件和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推动了城镇化建设和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与生态保护的双赢目标。同时,荔波生态移民“六动模式”和“八步工作法”还成为样板在全国推广。
坚持整治“人畜混居”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荔波县把实施“人畜混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当前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一项民生工程来抓,制定下发了《荔波县农村“人畜混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人畜混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指导和服务。
2015年9月起,在全县范围内对人畜混居在同一生活平面或人住在二楼以上,楼下饲养牲畜的农户开展整治工作,在2015年底完成9968户农民“人畜混居”环境整治。
要求各乡镇、街道根据村组实际情况,在方便饲养管理和保障安全前提下,合理规划圈舍选址,精心组织施工;在有积极性的村寨、公路沿线和乡镇政府周边开展试点示范;对主动申报试点示范的村组,政府将整合财政、发改、扶贫等部门项目资金给予重点奖励扶持。
随着“人畜混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告别“晴时臭气熏天,下雨污水横流”的生活。
一切发展都是为了提高民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荔波县将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强调以人为本,更加重视社会建设,更加关注民生问题,不断做大社会财富蛋糕,着力解决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让更多的人享受绿色发展带来的成果。(作者系荔波县委副书记、县长 责任编辑/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