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2016-03-01 08:08韦芳琴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解放路小学山西临汾041000
关键词:两棵树基本技能基础知识

韦芳琴(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解放路小学 山西临汾 041000)



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韦芳琴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解放路小学 山西临汾 041000)

随着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成了知识经济的核心,同时也受到世界的普遍关注。创新教育成了新世纪教育的主旋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成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工具学科,在小学阶段语文占总课时的比重最大,而且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本文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及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初步探讨了如何将创新教育溶入学科教学之中,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夯实基础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简称双基)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然而在贯彻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种偏见。他们认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调记忆和训练,是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思想相矛盾的。实际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虽然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不等于拥有了较高的能力,更不等于有较好的创造才能,但是离开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任何创新都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新组合和综合运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切实打好听、说、读、写基础,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以后学习提供坚实、丰厚的生长点。在教学中要精选教学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例如,让学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或者让学生给课文编后续故事,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穷人》这一课的结尾是桑娜拉开了帐子,让学生展开想象,几个小孩在床上会有什么表现?渔夫看到这几个孩子有什么反应?桑娜的心情会怎样?她会怎么说?怎么做?在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以让学生设想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了中国,以及她在中国遇到的事情。

二、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是学生创造能力的双翼

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是两种方向相反的思维方式,它们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成分。辐合思维又称为集中思维、聚合思维、求同思维等,是指思维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抽象、概括,使之朝着一个方向集中、聚敛,从而找出事物的共同点,形成一种答案、结论或规律。发散思维又称为扩散思维、求异思维、辐射思维等,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从多种设想出发,不按常 规地寻找变异,使信息朝各种不同的方向辐散,多方面寻求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新信息。有人认为辐合思维注重寻找一个正确的答案,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从而把它排除在创造性思维之外,其实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研究发现,人在创造过程中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是有机结合,辩证统一的。创造性思维是一个辐合——发散——辐合……多次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在创造活动中的不同阶段这两种思维所起的作用不同。在初始阶段需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探寻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因此,在初始阶段发散思维起主要作用。到了最后阶段,要对种种可能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找出最佳方案或最佳选择,因此,在最后阶段辐合思维起主要作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培养,不可厚此薄彼,偏废一方。例如在教授《詹天佑》这一课时,在传统的教学中,许多教师满足于让学生理解“人”字形路的设计原理,从中体会出詹天佑的设计才能。至于“人”字形的线路的利与弊,往往无人怀疑。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批判精神。笔者在教授这一课时,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的铁路有哪些好处?有哪些不足?可以用哪一些办法克服这些不足?当时詹天佑为什么选择“人”字形铁路?在让学生充分发散的基础上,又回到“人”字形线路,集中体会它的好处,并认识到由于当时的条件的限制,还无法克服其中的“弊”。这样通过有效的发散和集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深了学生对“人”字形线路的理解,更加凸现了詹天佑卓越的创造才能。

三、观察能力与想象力是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构成学生创造能力的基本要素。创造能力往往是从观察开始的。没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创造能力。而想象则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力是创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如观察的目的、顺序和重点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同时,让学生结合观察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例如,《黄河象》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科学家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探究“黄河象”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笔者在讲授这一课时,在分析课文后让学生运用从课文中所学到的方法分析问题。首先向学生出示一幅画,画的是北京景山公园的一棵树,从树干看是一棵树,而从树叶看是两棵树。笔者让学生观察这幅画,并分析画中的树是一棵树还是两棵树?为什么?学生在观察之后展开了热烈的争论。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一棵树,因为只有一个树干。”有的同学则坚持认为:“这是两棵树,因为书上的叶子有两种,一种树叶比较细长,而另一种树叶比较圆而且宽。”学生在讨论之后得出结论,这是两棵树。于是笔者又问道:“两棵树为什么会共有一个树干呢?这棵奇特的树是怎么形成的?”有的学生说:“可能是由于外面这棵树中间有一个洞,有一天一个小朋友在玩的时候不小心把一棵树籽掉进了树洞里,树籽在阳光和雨露的哺育下生根发芽,并逐渐把树洞长满了。”有的学生说:“是风把其他树上的种子吹到了这个树洞里。”还有的学生说:“是小鸟衔食物时不小心把嘴巴里的树籽掉进了树洞里。”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

四、加强实践能力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

任何创造活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出来,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鼓励学生从事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例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时,笔者鼓励学生在自学文章的基础上,结合课内外阅读对威尼斯的了解,大胆勾画出威尼斯小艇的轮廓图,更全面更深刻认识到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以及小艇在威尼斯城市中的作用。又如在讲授古诗《春晓》时,正值当地春暖花开的时节。笔者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观察春天身边事物的变化,并把变化记录下来,然后大家把观察到的情况在班级内交流。有的学生选择春天人们衣着的变化,有的学生选择家里阳台上月季花的变化,还有的选择春天里学校门前的河水的变化。学生在实际的观察中加深了对春天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猜你喜欢
两棵树基本技能基础知识
“1+X”课证融通下《飞机维修基本技能实训》的活页式教材开发与设计研究
清律的基础知识
两棵树
全媒体记者的基本技能和采访技巧探析
浅谈电视台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我养了两棵树
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掌握基础知识
两棵树
两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