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树荣
前不久,我有幸听了魏星老师讲授的《古诗两首》(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感觉听到的是原汁原味的“家常课”,没有丝毫的“时髦”元素,亲切自然。
师: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
生:一般般吧。
师:太谦虚啦,岂止一般般啊。(生笑)一字不错,字字响亮,字正腔圆,给他掌声。(生鼓掌)谁还来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哎呀,读得真好,有停有顿,有静有动,诗的感觉给她读出来了。看来我们班同学读书水平都挺高的。同学们,这首诗中有一个生字,知道吗?
生:“焚”。
师(课件演示“焚”的字理演变):一起读这个字,(生齐读)“焚”,火烧林木的样子。烈火焚烧是什么样子?石灰经过了什么样严峻的考验了,边读边想象,再把这首诗读一读,看谁读得好。开始读书。(生自读,指名读。)
师:下面再来读这两首古诗,轻轻地读,静静地想,看看两首古诗有没有相同的地方,找出关键的字词来支持自己的想法。
(生默读,师巡视。)
生:这两首古诗,都是用事物来抒发自己感情的。
师:哪两个事物?
生:一个是石灰,一个是墨梅。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是借两个事物来抒发自己感情,说明道理的。我们在找相同点时,还可以找得再细致一些。
生:都是讲了自己的刚正之气,“要留清白在人间”“只流清气满乾坤”,都是说自己的崇高品质的。
师:那么石灰内在的品质是什么?
生:清白。(师板书)
师:墨梅内在的品质是什么?
生:清气。(师板书)
师:把这两个词语读一读。(生读)
师:你们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这首诗前两行侧重描写事物,后两行则是以这个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表示了作者坚强不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
师:给这个女同学一点掌声,她很勇敢。谁还有自己的发现?你们读第三句,看有没有相同的地方?(生找)有没有相同的字?
生:“不”。
师:谁来说说看?
生:《石灰吟》第三句的“不”表现了作者不怕牺牲,而《墨梅》第三句表现了作者不需要别人的夸奖。两句话都表现了两个人两袖清风的品质。
师:“粉骨碎身全不怕”讲述了面对牺牲要保持自己的清白,“不要人夸好颜色”是面对世俗要表现自己崇高的品德。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还有一个,刚才我们说了,都含有一个“不”字。那么我们在朗读古诗的时候,到第三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语气上就有了变化,我们来读一读。
魏星老师注重学生个体及课堂的生成,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解答,老师点拨的方式将学生自然地引入语文课堂,且着力于学生的阅读、想象、表达、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这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这才是根据学生的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的发展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