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都市情感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变与不变

2016-03-01 00:26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2期
关键词:电视剧女性形象都市

刘 陈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当代都市情感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变与不变

刘陈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摘 要:本文通过对美国和中国的6部具有15年跨度的代表性都市情感电视剧中女性形象进行对比分析,从文化价值观层面寻找其中女性形象的异同,并探索剧中女性形象随时间推进而发生的变化。从而用发展眼光看待女性形象在大众文化作品中的演进,并对女性树立理性自主的婚姻观、友谊观、职业观产生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女性形象;都市;电视剧;价值观

继《甄嬛传》《武媚娘传奇》之后,纵观2015年最新电视剧收视率排行,《花千骨》《琅琊榜》《芈月传》《女医明妃传》等名列前茅,大陆电视剧再次呈现出古装剧扎堆现象。相比之下,最近两年TVB(中国香港广播电视台)仍然以推出轻松写实的都市情感剧为主,颇有看点。热播港剧《女人俱乐部》,因为其中描述了六个女人从少女到不惑之年之间的恩恩怨怨以及TVB昔日女神阵容的出现而获得了不错评价。其实,这部电视连续剧改编自韩国的同题材电影《阳光姐妹》,电影的内容脉络与《女人俱乐部》相近,只不过故事主人公为四位而非六位女性。

以探讨女性为主题的都市情感类电视剧不胜枚举。如笔者为撰写此文特地收看的就有《欲望都市》《绝望主妇》《珠光宝气》《女人俱乐部》《好想好想谈恋爱》《新闺蜜时代》等。这些电视剧在地域上集中于美国和中国,跨越了约15年时间。

通过对比、比较与分析,笔者想从以下三个侧面探究女性形象在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都市情感类电视剧中的异同,探讨当代都市情感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变与不变。根据霍夫施泰德(Geet Hofstede)[1]的“洋葱皮理论”[2],文化的层次由内到外依次是价值观、礼仪、英雄、符号,即电视剧作为文化表层向我们展现了具体的人物、风俗、英雄等不同文化层面的东西,但对于一个文化作品来说,其核心需要和意图体现的必然是价值观(value)层面。

1 婚姻态度(观)

之所以将其定义为“婚姻态度”而非“两性态度”,是因为实际上来说两性态度更为复杂和个人化。而婚姻态度则因为婚姻契约关系原因而体现得更为明显、容易比较和分析。

在婚姻态度上,我们不妨用以上研究样本中的三部为例进行分析。《欲望都市》作为美剧来讲,其婚姻观更看中婚姻契约对个人所造成的意义和价值。例如,电影版中有一个镜头,女主角凯莉与男主人公“Mr.Big”一起在纽约高档社区看公寓。由于两个人看起来十分和谐加上年龄已到中年,因此,房产经纪人一看到他们便以“先生、太太”来称呼。而当时,凯莉马上不慌不忙地解释道:“这是我的男朋友,不是先生。”在我国国内,即使现在,很多女性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不会予以如此解释,不少女性会以年过三十而仍待字闺中或没有“名正言顺”出嫁为耻,这是因为我国女性更看重婚姻契约的社会意义以及经由“保障”而获得的安全感。

而《欲望都市》电视剧中同样很明确地给出了其中女性的婚姻态度,电视剧曾借女主人凯莉之口说出:“我认为婚姻就是两个成年人所作出的一个成熟的决定。”显而易见,这句话的两个关键词锁定在“成年人”和“成熟决定”上面,而契约的男女双方执行并对这个“成熟决定”负责自不言待。

同时,《欲望都市》还体现出了对于现代婚姻观的包容。其电影版第二部中,有一个情节是四位女主人公均受邀参加她们“gay蜜”(指代女性的男性同性恋密友)的同志婚礼,该同志婚礼仪式圣洁宏大又不乏诙谐,这对同性恋夫妇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和祝福,这本身就是一种婚姻观念的体现。换句话说,在这个层面上,《欲望都市》所承认的并不拘泥于异性恋婚姻。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价值观的外化,2015年6月26日,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同性恋婚姻在全美合法,这体现了价值观最终的统一取向。但也不难发现,由于基督教教义,该剧中并不推崇和演绎一夫多妻制。一夫一妻制是唯一的婚姻取向。

与《欲望都市》对比较鲜明的是2005年上映的内地电视剧《好想好想谈恋爱》。其中的四位女主人公都属于30+“大龄”未嫁类型。但四个人可以说均苦苦追求爱情或婚姻。其中,最明显的是主人公陶春。几乎把婚姻作为人生的第一要义,认为婚姻才能代表美好的爱情,甚至在喝醉酒时都在念叨“我今年一定要把自己嫁出去”,恨嫁心切可见一斑。即使是其中的浪漫主义爱情追求者艾琳在面对男友提出不想结婚时,也是不知所措,大呼“一个女人爱上一个男人,他们彼此相爱,最圆满的结局一定是她嫁给他、他娶了她。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最好的承诺和赞美便是求婚。”在这里,婚姻变成了两性关系合法、合理化的唯一存在。而更具戏剧性的是,电视剧中最“放荡不羁、随心所欲”的女主人公毛纳的最终结局竟然是在云南边陲小镇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饭馆厨师安安静静地结婚,并享受平静、淡薄和无欲无求的婚姻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暗合了中国女性往往视婚姻为最终“归宿”而认为迟迟不婚嫁为“瞎折腾”甚至“不正经”的观念。

而在《新闺蜜时代》中,婚姻有了更为包容的存在方式。三位女主人公中有两位都经历过结婚、离婚然后觅得真爱,其中一位起初的婚姻甚至是为未婚先孕做幌子的“假结婚”。而另一位在开始时的爱慕对象也是一个已婚男人,有妇之夫。这与《好想好想谈恋爱》中女主角们纷纷表明的“我一定不会去碰已婚男人”的态度大相径庭。虽然剧中这段感情最终无果而终,但并未因为婚姻的界限对这种感情做出过分和极端的贬斥。从一定程度上说,《新闺蜜时代》中女性的婚姻观念转而变得更为轻松。同时,也推崇了以“真爱”为基础的婚姻结局。

2 友情态度(观)

现在网络上有句流行语叫做“防火防盗防闺蜜”,说得是女性之间友情的不坚定性。而“最毒妇人心”“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些古语或俗语也一定程度上给女性的“心胸狭窄”下了定义。当然,这种说法有失偏颇,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两性关系上,女性更为心思细小缜密。

但是,女性之间的友情关系是真的如此脆弱还是说这是社会或传媒给女性赋予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3]?我们主要结合《女人俱乐部》来看。在《女人俱乐部》中,故事围绕地中心就是中学时候六个女性自发形成地小团体组织“MCLUB”,而之所以取名为“M”则是“同步月经”之含义,极富女性意味。六个人地成长过程中,可以看到其友情中出现的很多波折。例如,忙碌的社会中有人要侍奉家庭、有人要忙于工作,几乎很难做到“同步”。但是,到了自己的姐妹真正有难的紧要关头,大家又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到一起,共同抵抗困难,重温儿时纯洁的友谊。

其中有两个细节值得注意。一个是俱乐部中有一位好胜心极强的女性对其他女性总是怀有一较高低、不甘人后的心态,在嫉妒心的驱使下做出很多失当行为。另外一个是受到丈夫蛊惑,为保住丈夫对自己的宠爱不惜背叛姐妹,而事后又追悔莫及。其实,这从两个层面上反映了女性嫉妒心理这一刻板印象的原因所在。一是女性心思细密,同样具有极强的好胜心,见不得别人(同性)比自己好;另外一个是在男女关系与同性关系取舍中,不少女性往往会舍弃同性关系以保住男女关系。

这种情况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是确实存在的。但随着女性越来越多地接受高等教育、独立工作甚至开创事业,随着对男人依附心理减少和越来越多的自信,很多女性已经成为胸怀博大、理性思考的突出代表。

3 职业态度(观)

职业态度的问题,这几部电视剧均有涉猎,主要集中在两点。首先,是对职业女性的刻板印象。例如,《欲望都市》中的米兰达和《好想好想谈恋爱》中的林明朗,两人从外貌到行事风格都是一幅“女汉子”作派,非常欠缺女人味。但实际上,虽然说目前的社会现实是男权社会,女人要想进入这个主流社会中需要一定程度地抛弃女性所特有的语言而启用男性的符号体系,但不代表职业女性就完全丧失了女性与生俱来的生理和思维特点。当然,这两部剧集中最终也都展现了职业女性背后脆弱和女人的一面,而这确实是现实存在的。如果说因为职业需要而剥夺了一名女性享受其性别特征的权利,这有违人性本意。

第二点是对于女性职业观的积极反映。例如《绝望主妇》《珠光宝气》甚至《女人俱乐部》中均有对本身已经抛弃事业、专注于家庭的女性再度燃起事业热情并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的描写。虽然在这些情节中不乏重重困难、自身不足甚至受到歧视和阻碍,可是,剧中描写的女性最终都熬过了漫长的黑夜,取得了个人突破。而这对于现代社会中强调两性平等的职业观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4 结语

以上三个侧面的探究类似于将所有样本放在一条横轴上结合地域进行平行的横向比较与分析。而同样的,如果注意到这些作品跨越的十年时间,进行纵向对比与分析,就不难发现,无论是婚姻观、友情观还是职业观,实则都产生了更为开放、宽容的积极进步。但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如附属于男人、难成事业或心胸狭小等仍旧是这些作品中还没有实质性突破的。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两性关系的协调,社会正呼唤更多将女性从“他者”[4]转换到“主人”位置上的电视作品出现。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霍夫斯泰德[EB/ OL].(2015-12-18)[2016-03-09].http://baike.baidu.com/link?url=Y6kVV9Vs 4zr22OdumMUCkjU65R71h2xTVqw9 qT-gmsSaKj3UAxvB6EHQ29acS7nDGS_ k0KwtthPl2E2Rx_09na.

[2]百度文库.洋葱皮理论[A].文化层次的相关理论[EB/OL].(2013-08-08) [2016-02-10].http://wenku.baidu.com/li nk?url=9H1lbgCUHGRDP5DWn5VoaoQ RwRz2qLLxRbfPyrX40Tf98HSydk06qqflK muxNnVxYaQ4-e0mg-vbcbLdrmcfsGu3G Idcp6bg5OTlRk6R11S.

[3](美)沃尔特·李普曼.公共舆论[M].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电视剧女性形象都市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传统电视媒体的节目编排与发展出路
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设想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IP热潮下网络文学影视化的理性发展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