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空间教学”提升新闻专业实践技能

2016-03-01 00:26罗见闻房佳奇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2期

罗见闻 房佳奇

(作者单位:湖南省郴州市湘南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运用“空间教学”提升新闻专业实践技能

罗见闻 房佳奇

(作者单位:湖南省郴州市湘南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摘 要: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专业实践课程改革迫在眉睫,依托于世界大学城的“空间教学”模式在新闻实践技能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云计算技术、交互式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空间,最新信息资源和仿真职场情境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创新性和职业性,能够使学生以优良的实践创作技能应对职场的挑选和检验。

关键词:空间教学;实践创作;职场情境

新闻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对新闻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已然成为教学重点。然而,在我国现行教育模式下,即使是配备了专业实训室的院校中,实践课程仍然沿用教师讲授,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或者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实践操作的传统模式。虽然也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但这种实践能力是被当作技能并以“知识”的形式加以传授,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应用能力的培养。由于新闻学实践课程涉及到大量的图片处理、视音频制作和流媒体合成技术,对教学软硬件设施的配置和教学模式都提出了极高要求。拥有云计算技术依托,集合海量信息资源的世界大学城满足了新闻学实践课程的改革需求。在世界大学城平台上,新闻专业的实践课程被搬上了网络,利用移动终端,打破了时空局限,实现了资源共享,加强了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1 掌控学习主导权,提高实践创作积极性

在世界大学城空间中,新闻专业开辟了“实践教学”专栏,下设《电视节目制作》《专题新闻报道》《新闻摄影与摄像》等专业课程,点击课程名称可以链接到任课教师的网络空间,共享课程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和项目案例。课程作业的提交、发布和点评都经由网络,在发布和点评环节实行网络公开,成为好友的同学可以对作品做出评价并互相交流,而作品的最终成绩将由本班同学的票选情况及任课教师的点评结果共同决定。这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学习的主导权交回学生手中。以《电视节目制作》课程为例,教学内容分为9大项目,包括界面窗口应用、素材格式转换、文字面板操作、特效面板操作、电子相册制作、节目合成输出、专题片和纪录片编辑、广告短片和宣传片头制作、电视节目综合制作。学生在制作作品时需要综合运用多个项目知识,特别是对实践操作步骤和手法的使用要进行反复观摩和体会。这时,世界大学城空间储存的教学资源正好满足了学生需求,学生主动登录空间获取所需资源,并及时运用到创作实践中,“学”与“用”紧密结合,变被动灌输为主动索取,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作积极性。

在“空间教学”中,通过网络平台将师生纳入学习共同体,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将实践创作变成共同学习的过程。在“空间教学”中,学生的实践作品从前期策划、中期制作到后期合成均可实现网络互动。根据策划的选题内容,教师和同学可以为其提供修改性建议以确保项目可行性,而制作过程中的技术疑难也可经由网络寻求指导和帮助,后期合成的效果渲染也能在网络空间获取相关资源。每位进行实践创作的同学实际上同时参与了多个项目制作,多方交流互动提高了学生实践创作的积极性,也确保了实践创作的成功率,实现了学以致用的良性互动。

2 扩展信息资源量,加强实践创作知识储备

世界大学城拥有云计算技术依托,具备海量信息存储和实时检索功能,为广大学生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新闻专业学生依据空间导航直接链接到国内名校专业平台,观摩名师课堂,下载精品课程,共享一流的教案、课件、视频等教育资源,真正实现与名校师生齐步走、同进步。此外,在世界大学城的教学应用模块中,设置了教学魔方、视频直播课堂、课堂作业、在线考试自测等功能板块。只要学生链接到教师的空间就可以按照个人需求对教学资源进行检索、思考、内化,可以把一些重要资源放入个人学习空间。比如,制作电视节目所使用的抠像处理和动态遮罩操作步骤繁杂,需要反复观摩才能准确把握,此时就可以将教师空间中的演示视频直接放入个人学习空间,方便随时取用。

世界大学城结合了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建成了产、学、研三方联动知识链条。作为知识使用方的企业,在生产实践中会对设备、技术不断提出更高要求。这就需要高校、科研机构及时跟进甚至能走在前头,为其设备更新、技术进步提供知识保障。而世界大学城平台的资源结构是动态开放的,具备实时拓展性能,能实现资源的动态生成,这就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建成了实时互动平台,促进知识链高速运转。就新闻专业而言,在媒介大融合的新媒体时代中,采录设备如摄像机、照相机的更新速度很快,需要新闻专业学生及时拓展实践技能训练。运用世界大学城搜索最新采录设备的产品介绍和操作说明,掌握新型设备使用技术,为将来进入新闻机构打下牢固基础。

3 仿真职场情景,推进实践创作技能提升

新闻专业实践课程在“空间教学”中采用了职场情景仿真,利用世界大学城提供的群组交流平台,建立以授课教师为“新闻把关人”,学生为一线新闻从业者的职场工作平台,按照新闻机构的职能分配和工作流程完成实践创作训练。学生自发组成新闻制作团队,利用群组交流平台,征集选题、集中讨论并完成新闻策划案。策划案由授课教师审批,核准后方可执行。需要重新修改的策划案将会公布在群组平台上,征集修改意见,直到方案可行。新闻作品的采编制作由团队成员线下合作完成,每个团队的负责人定期在群组平台发布“制作手记”,授课教师会跟进制作流程并给予指导意见。新闻成品由授课教师进行审核,从思想高度、技术指标、创新力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通过审核的新闻作品发布在教学空间的“作品展示”栏目,并进入受众反馈环节,团队负责人就作品发布“导演阐释”,其余学生可对该作品进行品评、发表意见、参与投票,最终票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可获得校内展映的机会并推介到新闻机构。

在空间教学中进行职场情景仿真,面向新闻工作者职业岗位,针对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来设计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实践技能训练中自主代入职业身份,切实体会新闻工作的不易。此外,授课教师扮演的“新闻把关人”角色给学生营造职场内部压力,而受众反馈环节和票选机制的设计又让学生感受到新闻市场的激烈竞争,也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进行模拟演习。空间教学的职场仿真式训练,让新闻专业的实践课程不再是纸上谈兵,群组交流平台的广泛使用让实践创作不再是闭门造车,师生、生生之间自觉代入职业身份后,更强调实践创作的专业性、实用性。

空间教学模式在新闻专业实践课程的运用,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局限,将学习主动权交回学生手中,提高了学生学习和创作的积极性。海量信息资源和迅捷的知识更新系统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完成实践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职场化情景的搭建,让学生的职业使命感提前到来,对新闻实践创作过程有了更深刻的体认,将竞争压力转化为进步动力。目前,在新闻专业实践课程开展空间教学还处于初期阶段,但它在培养学生积极性、创新性和职业性方面作用明显,符合新闻专业教学改革方向,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田中阳.对新闻传播学科实践性教学的探索[J].新闻战线,2000(11).

[2]刘洪宇.结构工作,重构学习,构建互联网空间资源课程[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课题项目:2013年湘南学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空间教学”背景下新闻学实践课程学习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罗见闻(1986-),女,湖南郴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