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静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0)
从《大学的功用》看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任 静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0)
作为美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思想家,克拉克 克尔在其《大学的功用》一书中系统集中地阐述了他的关于美国现代大学的思想。这对美国60 年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1978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无论是规模扩张还是内涵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表明,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需要借鉴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本文试图在阅读《大学的功用》的同时,能借用其相关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学术重点转移以及介入社会生活三大发展趋势进行合理的分析。
中国大学;功用;发展
克拉克·科尔在书中曾说,在60年代,美国大学和学院的学生数量几乎将增加一倍,十年内增加300万人。这将导致自哈佛大学创建以来3个世纪发展规划的两倍。研究生的比例将大大增加,而且已经拥有25000名博士后研究生[1]。这无疑是美国大学自身的快速发展,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根据教育部发布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55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5%。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824所,全国共有研究生培养机构788个[2]。从图1[3]和图2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及其增幅或是高等学校毛入学率都是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这是随着时代发展,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这种跃进式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数量增长与我国经济发展、高等教育管理、高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模式的相对滞后之间的尖锐矛盾导致了我国许多现实问题的存在。正如马丁·特罗在《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所说:“增长对高等教育系统和支持高等教育的每一方面——财政和管理;学生入学和选拔;课程和教学形式;教师的聘任、培训和社会化……都产生了影响。”[4]
图1 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及其增幅(1949—2010)
图2 中国高等学校毛入学率(1990—2012)
我国经济较西方国家落后,而大众化发展的速度又明显较快,因此,这些问题更为凸显。目前表现尤为突出的是高等教育的公平、质量和就业等问题,我们在肯定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只有正视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现实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出路,才能促进中国高等教育乃至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知识正随着人口急剧增长。对某些技能的需求也急剧增长,大学正在适应所有这些“爆炸”。对工程师、科学家和医生需求的巨大增长将使大学中的这些领域获得大量资源。与此同时,一些新的专业正在出现,另一些专业,如工商管理和社会工作,则变得更为专业化。大学已经成为了人们进入这些专业的主要“港口”[5]。这无疑意味着大学承担着社会所需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能,大学是社会人才的“生产基地”。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将人口压力转变为人才资源正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学的人才教育、培养职能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战略目标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其中大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作为知识创新直接动力源的大学科研机构,更是十分重要,在推动国家科技文化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的发展事实也表明,虽然我国的科研成果总量与科研实力在不断提升,但在全球中的科技竞争力与科研成果质量还不容乐观,缺乏一些重大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在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上所做的贡献还远远不够。因此,研究大学科研,多层面、多角度深入探讨其发展知识的职能,更好地提升大学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都是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能,只有培养合格的人才、进行科学研究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这三项职能并不是平行的。从逻辑上讲,大学首先是一种高等教育机构,其次才是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组织,因为只有大学才能大规模持久性和群体性地、稳定地向大众传授高级知识。我国明确规定大学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要提供有关的专门知识,把学生培养成为高水平的、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展科研和社会服务,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实际技能。第二,不是每所大学能同时在这三个职能方面都做得很好。一方面社会的需求是多样的,多样的需求驱动多样的选择;另一方面自身的实力也不可能,要在各个领域都领先需要雄厚的人力、物力、财力,只有很少的大学才具有这样广泛的资源和机会。因此,大学要发展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
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的兴起、终身教育的推进,深刻地改变着高等教育同社会的关系。社会的进步依赖于高等教育提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高等教育也只有在与经济、科技和社会实践的密切结合中才能发展科学技术。未来的社会和教育将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等教育社会化首先表现为其社会服务功能的增强,将发挥出社会中心机构的作用。现代大学要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在不同领域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包括决策咨询的智囊作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作用,乃至直接为社区建设和不同人群提供各种服务,使高等教育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进程中,不断实现自身的变革和创新,更新和完善教育形态。正如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在其新著《大学与美国的前途》中所说的:“服务于社会只是高等教育的功能之一,不过却是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当国家面临困难之时,问题不在于大学要不要关心社会上的问题,而是如何尽职尽责地去帮助解决社会上的问题。”
高等教育社会化的表现之二为“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机制” 的形成。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产物,是知识经济对大学功能、作用的新的最高的要求。大学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最能产生新理论、新知识,开发新技术、新领域。高校与企业合作,可以把自身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对新兴产业的建立、新技术的开发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高等教育社会化的表现之三为终身教育的推行。高等教育从局限于人才社会化的最初阶段,逐渐推广到社会化的每一个阶段,推行对社会人员的再教育。伴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如信息高速公路可以延伸到千家万户,计算机网络将整个社会逐渐连成一体,突破了信息传递的时空限制,进而实现信息在全球范围的快速流动。教育将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人可以自由地选择学校、课程和教育,学校与社会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界限将变得模糊起来。学校教育将逐步社会化,而社会教育也可以家庭化,学校与社会的一体化,将使21 世纪成为一个学习化的社会。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将在社会化的开放的教育大系统中定位和构建。
在克拉克看来,现代大学已经从原来的社会边缘进入社会的中心地域,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智力之城”的现代大学,只有以自身的知识探索、知识传播实现人类社会文明圣火的传承,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帮助解决社会繁难问题,才能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赢得国际与政府的支持,最终为自己赢得生存的空间。
[1] [美]Clark Kerr著.大学的功用[M].陈学飞等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76
[2] 教育部发布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公平/凤凰教育http://edu.ifeng.com/a/20150730/41406904_0.shtml
[3] 雷洪德.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变化的特征及其成因[J].高等教育研究,2012,(7).
[4] 马丁·特罗.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J].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9,(1).
[5] [美]Clark Kerr著.大学的功用[M].陈学飞等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79
任静(199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
TU984.11
A
1672-5832(2016)05-00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