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人口增长决定20年后的经济增长

2016-03-01 23:49周天勇
同舟共进 2016年3期
关键词:生育率生育人口

周天勇

我分析了2014年中国经济下行的分析框架,认为学术和政策研究的一些说法不够完善。我当时在研究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下行是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2014年8月份到现在我大概写了5篇比较重要的论文,但我后来研究发现,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下行的贡献占到55%以上,且具有长期性,税费利息太高等只占到经济下行原因的30%左右。

过去的人口及人口经济理论主要有:“两马理论”(马尔萨斯及马寅初——编者注),认为政府要主动地控制人口,还有适度人口理论、梅多斯人口与资源环境等协调理论;也有认为不需要政府主动控制人口的理论:如自然小农业经济与其解体控制生育;货币化、市场化、人口流动城市化影响生育;妇女受教育水平影响生育;人口增长从高到低转型等理论。过去着重宣传的主要是倾向于前者。

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人口可能更深入。比如研究生育权的经济分析,包括权益归属、代际的权属关系、性别的自然分布,以及国家干预是否会导致男女失衡。研究还可以发现计划生育存在不能按比例的缺陷,这可能导致快速老龄化,因为政府只能计划减少新增人口,不能计划减少老年人口。

实施计划生育,其人口变量一定程度地影响着经济增长变量,这是毫无疑问的。学界的问题是,研究人口的学者不研究经济运行和发展,研究经济发展的学者不研究人口。过去研究人口只注重粮食够不够、土地够不够等,从不研究过度干预人口会有什么经济后果和风险。

另外,中国大陆和韩国、台湾的计划生育是不一样的,韩国、台湾和新加坡也实行计划生育,但实行的是指导性的计划生育:提法是“三个有点多、两个刚刚好”。而我们过去是强制性地实行了城市“一孩制”,农村“一孩半”,“一孩半”也就是先生了一个女孩就可以再生一个,先生了一个男孩就不能再生。

按照经济周期理论,一般来说衰退到繁荣就是3~5年。这次经济下行从2008年底开始到2015年已经8年,时间比较长,而且如果2009年没有4万亿的刺激,经济曲线就是一直下滑的。实际上,这是人口中长期经济波动平衡影响,劳动力增长供给减少,影响了劳动力成本,进而影响了国民经济,比如说制造业的问题。其次是人口增长突然放缓和老龄化导致消费下行,以及消费(如居住消费及消费品生产的投资)决定的投资也下行。

观察我国0~14岁的人口下降曲线,在1980年代初最多的时候有3.2亿,到2010年下降到2亿多一些,即减少了1.2亿。后来我们发现小学生、初中生每年在以300万~400万的规模减少,2014年、2015年的大学生也在减少,相应的,买房子的人也在减少。这种人口波动的影响是即期的,比如说这个年龄段人口的消费增速在下降。

人口过快和过度地老化,老年人口消费率低,青年人消费率高,老年人口越多、青年人口越少,社会的总体消费就会下降。当某一个时期的人口突然增加以后,它是处于长期的上行或者排浪式的上行;相反,当人口增速下行时,它也引起各个行业排浪式的衰退。

中国在最关键的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冲刺时期,失去了约15年高增长时间,未富先老,缺乏发展的动力了。有人提出,中国大陆跟韩国、台湾到一个发展时期了,应当到了经济下行的时候了。但我对比了一下数据:我们是从8%的速度掉下来,人均GDP是5400多美元,韩国和台湾掉下来,人均GDP分别是1.4万美元和1.2万美元。若用年龄、生育率去分析,我们生育率比它们还低,但老龄化程度比它们还高。我们只是0.9%的人在所在地买房子,14%左右的人在家乡附近买房子,85%的人没有房子。而台湾1980年城市化水平是65%,但85%的人有自己的房子,这和大陆是非常不一样的。

20年前的人口增长决定20年后的经济增长。1974年到1994年的人口增长率曲线和20年后的1994到2014年的经济增长率曲线高度相关。导致这个现象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20岁左右要进入劳动力供给;第二,20岁左右的人要结婚生子,扩大消费;第三,他们要买房子。如果1995年到2014年的人口增长率仍然是下行的趋势,那么根据相关关系,我国经济增长在“十三五”期间很快就会从7%降到3.5%;而“十四五”期间就会从3.5%降到2%左右;“十四五”以后,“十五五”开始在1%上下的水平。当然我非常希望有人能通过研究把我这个定理推翻了,如果能推翻,我是非常欣慰的。

中国的计划生育大概“被计划掉”两亿多人,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实际上人口生育率和增长率也是下降的,但失去这两亿多人,就形成一个“人口坑”。中国有人在研究收入差距分配形成的中等发展陷阱,还有金融风险形成的中等收入陷阱,政治动荡引起的中等收入发展陷阱等等,但现在最能肯定的就是计划生育“人口坑”造成的中等收入陷阱,这个陷阱已经存在。当然,这是可以补救的。

怎么调整呢?我觉得应当提出人口供给、技术供给、制度创新供给、减税。中央最近也提到,宏观管理要从需求层管理转到供给层管理,技术和需求的供给主要是增加供给,改革以提高效率。但是人口不足的问题要解决,比如说一个工厂生产两个单位,提高技术后生产了四个单位,生产会更加过剩。所以,要从人口供给增加着手,达到需求平衡,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次放开“二孩”的政策让我非常欣慰。

放开之后的问题,就是人们愿不愿意生育。我问了许多人,包括农村90后、80后的都说不生,60后、70后身体不允许。因此,我觉得2017年可能要全面放开,如果全面放开以后还不生育,可能就要转向鼓励生育。鼓励生育是什么呢?第一是以严格执法配套,不能辞退怀孕期的产假妇女,降低她们生育的机会成本;第二是减免二孩家庭的个人所得税,可能生三个的还给予补贴;第三是国家要加大义务教育的力度。有些地方幼儿园的费用比大学还高,如果不把这个问题解决,我觉得多数人还是养不起。按照这样的办法,逐渐把人口补起来。2036年是养老金最紧张的时候,如果现在开始生,20岁时,这些年轻人就能提高养老金的基数,就能缓解紧张。如果现在还不改变,不能提高生育率的话,中国在超过美国的十几二十年后,又会被美国反超。据测算,考虑汇率因素,印度的人口增长会使之在2050年左右,GDP总量开始超过中国。

另外,要促进人口市民化和城市化。我们现在是没有市民化的城市化,进城打工的人不是真正的市民,他60岁不打工时还得回去做农民,90后、80后不回去,但没有房子,没有公共服务,没有社保,这是肯定要改变的状况。但中国的优势也还在:中国还有高增长的潜力,人民创业节俭,工作勤奋,中国人是“5+2”“白+黑”地工作;工业基础、创新能力、人力资本还有非常大的优势。关键是国家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极大地发挥社会的活力,继续推进改革、创业创新和开放。

我认为,从思路上要能解决55%左右的经济下行的主要症结及首要原因,还是要从人口的这个角度着手,呼吁大家生孩子,呼吁立即废止社会抚养费的征收。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北京科技大学博导。本文整理自作者在第二届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上的演讲)

猜你喜欢
生育率生育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中国低生育率研究进展:一个文献综述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全球生育率,新加坡最低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
低生育率群体计划生育服务工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