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元
如今,渭南高新区在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中涌现出的“高精尖”新成果可圈可点、新产品可见可触,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特色发展之路。
智造为上,创新是魂。近年来,陕西省渭南高新区紧紧围绕“创建国内一流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的目标要求,坚持“开放、合作、创新、高效”的发展理念,持续实施“四个三工程”,创新强企,科技兴区,伴随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加大促进科技创新与区域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区域经济加快转型升级,一举改写精细化工产业一家独大的传统产业版图。
3D打印抢占制造技术制高点
科技界有句话,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的背景下,谁能在关键产业和核心环节上率先掌握自主创新核心技术,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2013年,渭南高新区将目光盯在被誉为世界级前沿产业的3D打印产业上。时至今日,短短两年时间,3D打印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步实现了优势领域、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
然而这一切并非偶然, 要引领行业,唯有技高一筹。除了环境承载能力雄厚、产业背景宏阔、资源禀赋优良之外,高新区规划建设400亩3D打印产业发展起步区、1000亩成长区,并以一流的协同创新研究体系、多元化的投融资支持体系、各种业态空间承载体系、良好的政策和人文关怀体系、创新人才支撑体系、全方位协同共建体系等六大体系,全力打造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截至目前,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已建成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2.3万平方米孵化器和0.5万平方米创业公寓,并成功引进了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清华大学三个国内顶级一流的3D打印研发团队,与43名专家、教授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掌控了3D打印的技术源头。同时,高新区发起组建了国内第一支3D打印创业投资基金,首期2.5亿元3D打印创投基金正式运营,与安泰科技合作共建3D打印金属粉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西安交大思源学院、渭南技师学院成功组建国内第一家3D打印培训学院,与中广核集团共建核能设备配件3D打印技术研发生产基地。以渭南高新区、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合作共建的增材制造国家创新中心申报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同时,高新区还引进了陕西增材制造研究院、渭南鼎信、陕西路通、陕西瑞特、陕西三缔、像王科技等9户企业, 3D打印产值预计突破2亿元。此外,基地还与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签订了共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框架协议,围绕3D打印产业开展深度合作。
目前,融原材料研发、工艺设计、技术培训、装备制造、市场应用和网络营销为一体的3D打印全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3D基地的建成也有力地推动了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提升渭南高新区现代制造业基地发展水平注入强劲动力,也带动了渭南市乃至陕西省产业升级转型。
新能源、新材料构筑新高地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的革新成为其中的关键词。而此时的渭南高新区早已率先布局、强势迸发,以新型工业化为主攻方向全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高新区”,一场绿色能源的革命正在悄然酝酿,一大批优秀的清洁能源企业不断落户、成长、做强、做优,一个充满活力的新能源产业“新高地”在高新区初露峥嵘。
2015年5月5日,渭南高新区成功引进沃特玛新能源电池项目,同时规划建设3000亩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并于12月18日成功召开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第一届年会暨新能源汽车推广发展研讨会,标志着该区集研发、制造、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开始形成。在年会上,渭南高新区分别与南京越博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深圳市民富沃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签订了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合作协议、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合作协议、充电桩项目合作协议,协议的签署为渭南高新区抢占绿色能源制高点、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铺就了腾飞的道路。目前,陕西首个新能源汽车运营监控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沃特玛新能源电池一期项目也将于今年4月份建成投产,预期年产值将达到75亿元,利税约12亿元。一系列的合作利好,使渭南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由单纯的制造基地向涵盖核心部件的完整产业集群迈进,渭南市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推广应用也由此驶入“快车道”。
作为渭南发展的“领头羊”,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渭南高新区科学调整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了以中联重科、北人印机为龙头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渭化集团、金钼科技、西安重装渭南光电LED工业园、沃特玛新能源电池、天臣新能源、3D打印产业为支撑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先后获批国家新材料技术产业化基地、中国绿色照明教育示范基地、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中国医学3D打印技术创新发展基地,为渭南高新区未来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特色产业核心集群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俨然成为渭南市优势产业集聚区、新兴产业示范区和产业创新升级先导区。
如今的渭南高新区在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中涌现出的“高精尖”新成果可圈可点,新产品可见可触,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特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