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使食疗药膳再次受到人们的追捧。剧中作为医女出身的靖王的母妃静妃娘娘,时不时地做出一些食疗药膳来。那么,这些药膳是点缀还是确有道理呢?
榛 子 酥
剧情回顾:静妃娘娘对侍女小新说:“给景琰做的榛子酥早已经做好了,你找人给他送去吧。”
榛子营养丰富,与一般的坚果相比,榛子还有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其含量远远高于核桃。中医认为,榛子有健脾和胃、润肺止咳的功效。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榛子能“益气力,宽肠胃,令人不饥,健行。”对于秋季容易脾虚泄泻、食欲不振、咳嗽的人,榛子是食疗佳品;对于加班容易饿的上班族也是不错的“令人不饥”的零食。《食经》中记载其“食之明目”,所以榛子也是眼睛干涩者不错的健康零食。
百 合 清 酿
剧情回顾:靖王对静妃说:“母亲的手艺真是越发的好了,这道百合清酿,夏天吃来好不舒爽,儿臣在外领兵时,若遇粮草不济,自然要与士兵同苦,那时腹中饥了,就想想母亲做的药膳解馋。”
百合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特别适用于干燥的秋季出现肺燥或阴虚导致的咳嗽,但是风寒痰嗽、寒性腹泻者忌食。现代研究表明,百合中含有的百合多糖有抗肿瘤、降血糖、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疲劳等作用,所以不但如靖王所言是夏季舒爽的食物,更是秋季有益的药膳食材。
茯 苓 鸡 汤
剧情回顾:静妃递一个小碗给靖王说:“这是茯苓鸡汤,你尝尝。”
中医认为,茯苓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三大功效。到了秋季,花草凋零,树木大都枯黄,不少人会有悲秋之感,用茯苓作为药膳食材,不但有利于脾胃健康,还能宁心安神,缓解“悲秋”的不适症状。需要注意的是,唐代的《药性论》中指出茯苓“忌米醋”,所以吃含有茯苓的药膳时别吃米醋。
葛 花 汤
剧情回顾:靖王问静妃:“母亲在做什么?”静妃回答:“用葛花凝汁,给陛下做个甜汤。”
有的人不胜酒力,会醉酒,症状较轻微者适合服用静妃这道甜汤。葛花在明代《滇南本草》中就被记载有“治头晕,憎寒,壮热,解酒醒脾”的功效。以葛花为食材的葛花解醒汤在元代就是公开的解酒名方了,原载于元代李东垣的《脾胃论》,对于饮酒过量、因嗜酒损伤脾胃,表现为眩晕呕吐、心神烦乱、手足战摇、食少体倦、小便不利等症状的患者,均可食用。此方中含有神曲、白豆蔻、葛花、砂仁等中药,此外也有青皮、橘皮、干姜等,临床上主要作为散剂服用,通过排尿、发汗、和胃来达到解酒或者醒酒的功效,主要是缓解醉酒后的不适症状,所以严格来说不是真正的解酒和醒酒汤。
桂 花 馅
剧情回顾:静妃对靖王说:“这是我用桂汁浸了金钩,做的金桂小月,你尝尝。”
秋季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患者咳嗽的时候一般都会咯痰。秋季气候逐渐变得干燥,人们会感到咽干鼻燥,牙龈会有点红肿、出血。中医认为,桂花有化痰、散瘀、治牙痛和口臭的功效,所以,这个季节咯痰及牙痛患者可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服用一些含有桂花成分的药膳。
太 师 饼
剧情回顾:内廷司黄主司问静妃:“娘娘,这又是做的什么新奇点心啊?”静妃回答说:“不过是用新开的茶花做个太师饼罢了。”
太师饼又名茶花点心。秋季不少人出现口干舌燥、口臭、眼干、长痘、心烦等肝火旺的症状。秋属燥,燥胜则干,肺为娇脏,最怕燥,而燥气又最易伤肺,所谓燥气通于肺,所以秋天最易肺燥阴亏,因而最需要润肺。清代药学著作《本草再新》中记载,茶花能“清肝火,润肺养阴”。清代医药学专著《医林纂要探源》中记载,茶花能“补肝缓肝,破血去热”。所以用茶花作为食材的药膳,比较适合秋季肝火旺和肺燥的人食用。
紫 姜 茶
剧情回顾:静妃对梅长苏说道:“先生冒风而来,不宜饮此茶。”随即扬声召来侍女吩咐道,“去取紫姜茶来。”
秋风阵阵,夹杂寒凉之邪,一般的绿茶性味偏寒,不适宜秋凉时节多饮用,尤其是“冒风而来”的人。紫姜是新收获的生姜,因尖部发紫而得名,晒干后紫色消失。又因为嫩姜是从母体上分化而来的,也叫做子姜。中医认为,紫姜性味辛温,有发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和中解毒之功。紫姜茶有助于温阳散寒,所以适合秋凉时节作为防治风寒感冒等疾患的药膳。需要注意的是,生姜辛温,不可一次食入过多。痈肿疮疖、目赤内热、便秘或痔疮等患者不宜食用。(据《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