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基本科学素养有待提升

2016-02-29 08:01
环球时报 2016-02-29
关键词:医术引力波诺贝尔

环球时报/2016-02-29/ 第15版面/国际论坛 /作者:方舟子

最近国内网上最热的一个词,大概就是“引力波”了。国外科学家直接检测到引力波,验证了爱因斯坦一百年前的科学预言,懂与不懂的都跟着兴奋了几天。然后,突然有人翻出了五年前一个电视选秀节目的视频,一个初中学历的下岗工人在介绍他自称能得几个诺贝尔奖的成果时,遭到评委的否定,但因为他蹦出的一串术语里头有一个“引力波”,很多人认为既然引力波的存在现在被证实了,评委就该给这个“诺贝尔哥”道歉。

从网上舆论看,绝大部分人都支持“诺贝尔哥”。于是就让人感慨中国公众基本科学素养之低了。那些分不清爱因斯坦引力波和“诺贝尔哥”引力波的差别,仅仅因为用了同样三个字就以为是一回事的人,可以说是缺乏科学知识。而那些明明知道“诺贝尔哥”说的引力波不是科学界说的引力波的人,却还要支持“诺贝尔哥”的科学梦想,说明他们也许不缺科学知识,但却不了解科学方法,没有科学精神。科学梦想建立在实证和逻辑基础上,要经得起别人的怀疑、批评,而不是信口开河的胡思乱想。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人,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而且要掌握科学方法,具有科学精神,有分辨科学与伪科学、科学与非科学的能力。否则的话就不能算是有基本科学素养。

那么中国公众的基本科学素养有多高呢?中国科协下属的一个机构十几年来做过几次抽样调查,根据这个调查结果,2001年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1.4%,2010年达到3.27%,而最新的2015年调查结果这个比例已经达到了6.2%。比例虽然不高,但是逐年上升,每隔几年就翻一番,2015年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人数竟然是2001年的四倍多,短短14年间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果真如此,当然值得欣喜。按这个发展势头,中国公众将很快普遍具有基本科学素养。

恰恰是在2001年前后,我开始把主要精力用于从事科普工作,根据我自身的体会,这十几年来不能说中国科普工作没有进展,但要说有了什么实质性的改观,却也难以让人信服。比如十几年前我就在批评“诺贝尔哥”这类的“伪科学妄想家”,当时就遭到普遍反对,而十几年后再批,仍然是骂声一片。又比如十几年前我就在科普转基因,批评国内舆论对转基因的妖魔化,而十几年后还在做着同样的事情,舆论至今没有逆转。

所以从本人的科普实践来看,如此成绩斐然的调查结果,似乎缺乏必要事实支撑。其中原因,很有可能是抽样调查设计有问题。这种抽样调查基本上是采用美国的问卷设计,而中美国情不同,能够用来判定美国人科学素养的问卷,就不一定适用于中国人。例如,由于受宗教影响,很多美国人不接受进化论,那么一个美国人是否相信人类是从早期的动物进化来的,就可以作为他是否具备科学素养的一个标准,毕竟,一个具备科学素养的人,在对科学事实做出判断时,不能受信仰干扰。而中国没有美国那样的宗教背景,接受进化论的阻力就要小得多,相信人类是从早期的动物进化来的中国人数也比美国多得多,但能因此说这些中国人的科学素养就比美国人高吗?

可见中国也应有自己的科学素养判断标准。对本民族传统医术(也就是所谓中医)的态度,就是个很好的标准。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之大,类似于美国人受宗教的影响。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想当然地相信、接受传统医术。那么能否超出朴素民族感情,科学、理性地看待传统医术,就是判断一个中国人是否有基本科学素养的金标准。可能有人对此并不认同,但我认为,如果按严格的标准,具有基本科学素养的我国公众比例可能连1%都不到。“诺贝尔哥”事件也提醒我们,中国公众基本科学素养出乎意料的低,中国科普事业任重道远。▲(作者是旅美学者、科普作家)

猜你喜欢
医术引力波诺贝尔
享用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镇痛成果
浅谈基层中医服务工作的开展
EN菌的引力波探测器
中国古老的神奇医术
2019年诺贝尔颁奖
引力波探测宇宙大怪物
论医术与医德的“轻重”
炸药大王诺贝尔
发现引力波
冲动的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