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忆燕
(作者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654台)
关于中短波广播接收信号干扰问题的分析
李忆燕
(作者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654台)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于精神文化建设的要求也更为严格。为了增强中短波广播播出的稳定性,保证中短波广播播出处于正常运转状态,为广播电视台节约更多成本,广播电台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在综述中短波广播概念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我国中短波广播的接收信号干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中短波;广播接受信号;干扰问题
1.1 广播及电视混合干扰信号
广播及电视,所产生的混合干扰信号的干扰频率,主要包括:同频、中频、互调频率、副波道干扰频、镜像频、交通干扰频及邻近频等[2]。其中,邻近频,干扰信号强,与交通干扰、接收机选择性指标存在联系;主频及交频,干扰信号较强,与接收机高频放大器的动态范围、接收机选择性指标存在密切联系;镜频及中频,干扰信号强,与接收机的选择性指标存在密切联系。可得出:广播及电视混合干扰信号强,与接收机的输入动态范围、选择性指标存在直接联系,因此,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准确定位干扰频率,了解干扰原因,“对症下药”。
1.2 其他混合干扰信号及同频干扰信号
一般情况下,在中短波广播中,其他混合干扰信号,受不同发射机载频的影响,表现明显,不仅存在干扰信号窜入的情况,还极易产生超声拍。同时,结合相关资料发现,我国普遍地区的中短波广播频率,以地波覆盖标准为主,完成指配,不受时间空间等覆盖区域的限制,信号接收质量高,但是,在信息实际接收的过程中,注意电离层对于接收质量的影响,尤其是在夜间时,电离层消失后,广播中波受远区域同频信号干扰严重,直接降低接收质量[3]。值得注意的是,同频干扰,作为接收信号干扰的主要问题,受我国国情的限制,无法回避。
2.1 同步广播形式
要求相关技术人员,以同步广播形式为切入点,减少同频干扰,例如:以中波同步广播后,电台间播放相同节目时,降低同频射频的保护率,同时,在接收远距离微弱信号时,利用定向天线,将磁性天性设置于接收机内,有效减少在信号接收过程中所造成的同频干扰,最大程度保障远距离中波信号的接收质量,确保当地观众的收听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少部分地区,以增强发射机的功率为主,以清除其他频道为辅,采取多种解决办法,解除同频干扰的问题。
2.2 降低噪声、电波传播及接收方的干扰
噪声干扰,主要包括:①外部噪声,多指自然噪声,例如:风、雷及雨声;②人为噪声,多指各种人造设备产生的噪声,以连续性宽频、继续脉冲及周期性脉冲为主要噪声形式,例如:辉光放电、火花放电及电晕放电。同时,噪声干扰,无法彻底消除,影响严重,尤其是在短波信号的接收过程中,极易造成无法正常收听节目。因此,要求相关技术人员,于开关接点两端,并联RC电路,有效吸收脉冲电流,同时,谨慎选择信号接收地点,远离高压输电线路区域。
受太阳黑子活动、电离层及昼夜的影响,部分地区的短波信号传输不稳定[4]。因此,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做好前期施工区域勘测工作,评估施工区域电离层的稳定性,同时,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制订具有地域特色的短波抗干扰方案。
接收机的选择性指标,作为中短波广播接收信号干扰的关键点,具备显著的价值。因此,要求相关技术人员,提高对于接收机的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投入,采购先进的接收机设备,以定向天线接收为主,扩大接收机的高仿电路动态范围,同时,安装高频衰减器,提高信号的接收质量,有效降低对于接收方的干扰。
从现阶段我国中短波广播的技术水平来看,受传统因素影响,广播及电视混合干扰信号、其他混合干扰信号及同频干扰信号干扰严重,阻碍我国中短波广播的技术发展。因此,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广播电视台的具体情况,转变传统理念,加大对于接收信号干扰问题的重视程度,扩大资金投入,同步广播形式,降低噪声、电波传播及接收方的干扰,同时,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积极引进科学的抗干扰理念,逐步转变工作重心,与现有的抗干扰方法相融合,以便于解决在实际播出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摸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中短波广播接收信号抗干扰模式,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进一步为推进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薛啸.关于中短波广播接收信号干扰问题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9).
[2]张利娟.中短波广播发射台电磁干扰问题的控制方式解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9).
[3]高飞.中短波广播系统中存在的信号接收问题以及改进方法[J].中国新通信,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