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超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0)
底层游走的编剧人
——对我国编剧体制的思考
李慧超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0)
随着中国影视行业的异军突起,我国的影视演员、著名导演频繁地穿梭于各大国际影展、电影节之间,中国的影视作品也在国际化的路上徐徐前行,国内每年制作的影视剧已经超过1.5万集部,一切都显示出中国影视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然而中国编剧作家富豪榜的出炉,不禁让人对影视发展的核心支柱行业进行重新思考,深究其中尽是编剧人生活的辛酸苦辣。
编剧;生存;体制;思考
在基层行走的编剧,大多处在一种有剧可写就有饭吃,没剧可写就食不果腹的处境。在史学东的《上海青年戏剧编剧生存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报告中的8个人,大都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拥有高学历,都任职于各种剧院,每年都会创作1~2部大剧,外加几部小剧,即便是这样有剧可写的编剧其收入最高为4000元每月,最低的仅1400元(如果创作的剧没有上演则本月分文没有)。剧本是影视作品的灵魂,我国编剧的劳动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这也导致这一产业链条的畸形发展。
我国编剧生存状态窘迫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但其关键还是由体制机制不健全造成的。我国如不能建立一个完善的编剧体制,不能为编剧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我国的编剧事业就很难得到长足的发展。
随着我国影视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体制问题日益凸显,不论是电视剧产业还是电影产业,作为一剧之本的剧本没有得到清晰的认识,透过表象,其深层原因是因为编剧这一职业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编剧佣金、编剧维权、编剧职业地位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使编剧难以得到长足的发展。从目前来看,编剧体制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正当权利得不到保护
在剧组里,编剧经常被侵犯的就是署名权。在一些剧组里,剧本经常不经编剧容许就肆意改动,随意添加不相关人员的姓名,剧本的完整性被打破,编剧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正如电视剧《天上的恋人》《放爱一条生路》《大路朝天》的编剧东西所说,“现在剧组里,编剧的地位比场务、灯光师、音效师好些,但远远不及导演和演员。看着自己的文学作品被搬上舞台本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但剧本因为各种借口被反复地篡改,其中冷暖只有自己知道”。
除此之外,编剧的佣金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大多数编剧都得不到合同里签署的雇佣经费。从合同来看,本身就存在不对等性,大部分的编剧合同都会提及编剧创作的剧本必须通过制片方的审核才可支付稿酬。但基本每个剧组都会以这样那样的理由克扣编剧的报酬,剧本的合格与否,主观臆断性太强,这对于编剧来说有失公平,编剧的正当权益很难被维护。
(二)职业地位得不到尊重
近年来,找错、纠穿帮、议论台词已经成为大众茶余饭后对影视剧的热议话题,甚至一些媒体专门供养枪手来挖掘影视剧里的荒诞之处博观众一笑。而为这一切买单的就是编剧,大众将镜头穿帮、对白可笑、弱智拼凑怪罪于编剧的无能。除了观众对编剧的不满以外,导演、演员、投资方也会埋怨和斥责编剧,很多著名的导演、演员都在公开场合对编剧进行抨击,指责编剧急于求成、墨守成规,更有甚者还会对编剧进行人身攻击。对于编剧的作品,制片方不满意就会进行再创作,如果影片反响不错,那么功劳就归结于制片方的努力,但影片上映后观众怨声一片,那么制片方自会推出编剧来当这个“替死鬼”。剧里剧外,编剧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职业地位堪忧。
(三)缺乏专业培养编剧的机构
在我国,除了上海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外鲜有专门培训编剧的较为系统、完整的教育机构。这也是我国为何不乏享誉世界的演员、导演,却少有能震撼国际影坛的编剧的原因。
在日益浮躁的社会里,现在的编剧缺乏前辈们脚踏实地的作风,90年代之前的编剧每写一部作品都会深入基层去考察,与剧本中的地域亲密接触,与原型人物一起生活。我国著名编剧高满堂就曾经为写《走西口》在山西生活了3年,在原型人物生活的地方感受历史以最真实的体验进行艺术创作。网络的发展给编剧带来了搜集资料的便利条件,但同时也令其抛弃了深入实地进行考察,展开艺术创作的方式。尤其是在青年编剧的培养方面,对深入实践的重视力度远远不够,光凭文字材料凑成的剧本其厚重感可想而知。
(四)佣金偏低,且内部差异大
国内编剧的收入整体待遇比较低,就拿影视剧的两大主要人员来说,一线女演员周迅、范冰冰1集的片酬在60万~100万之间,男演员黄渤、孙红雷1集的片酬在70万~80万之间,而编剧排行榜首富的高满堂一集片酬也在10万元以下,大多一线编剧只能拿到3万~4万之间的片酬。二三线的编剧只能拿到2万~3万的报酬,再往下就只能被称为“枪手”了,编剧内部的片酬差异也很大。
编剧行当十分辛苦,想写出叫得响的作品,想拿出党和政府及观众都满意的高收视作品,就不能躲在家中或住进宾馆当所谓的“空调编剧”,要扎扎实实地积累生活经验、采集生活素材、刻画生活细节,让剧本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往往从创意伊始到落笔到拿出剧本大纲,再到第一稿剧本最终到一遍遍地修改完善出成品,需要少则一两年多则“十年磨一剑”的时间。
剧本创作需要深入实地考察,需要创新,要有创意,需要“十年磨一剑”的耐力,一部好的作品需要反反复复地斟酌、修改之后才能与观众见面,这样的劳作和获得的报酬很不相称。编剧的生活得不到保障,就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而剧本又是影视剧的核心,要想国内的影片打开世界的大门,那么编剧的生存基础就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1]何可可.剧本究竟有多重要——电视剧制片管理(二)[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2(08):66.
[2]李胜龙.当前电视剧编剧体制的问题与思考[J].四川戏剧,2009(06):95.
[3]史学东,刘莉娜.上海青年戏剧编剧生存报告[J].上海风采,2010(02):14.
J992
A
1674-8883(2016)16-0189-01
李慧超(1990—),女,山西太原人,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影视文艺理论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