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豪
(福建师范大学 传播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航拍影像的“空间与审美”
陈书豪
(福建师范大学 传播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随着影视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运用了航拍这种技术手段。而航拍作为一种新兴的表现手法,它带来的不仅仅只是一种陌生化、奇观化的视角,更赋予了美学意义上新的空间向度与审美感受。
航拍;美学;陌生化;“空间与审美”
航拍是指从空中拍摄地球地貌,获得俯视图。航拍的摄像机可以由摄影师控制,也可以自动拍摄或远程控制。它与传统地面摄影不同,其独特的视角与审美空间创造了一种不受地面束缚的空中运动影像,在镜头的运动上真正地获得了自由和解放。航拍所呈现的空间向度已不再是人们熟悉的地面平视和仰视,而是一种从空中自由观看的新的空间向度。这种新的空间变化多样,既可俯视也可平视,所以航拍在空间构成上具有独特的个性。由于航拍独特的视角与空间构成,可以让观众随着航拍的飞行高度与拍摄对象距离的变化,获得不同的观感与审美感受。
与传统的常规摄影相比,航拍采用的是一种不同于地面仰视和平视的空间向度,航拍器在空中按照导演的意图自由地飞翔与运动,突破了单一的空间向度,人们的视觉观感也完全被这种新颖独特的手法所颠覆。航拍所摄取的对象由于其陌生化的空间向度与多变自由的运动,让我们日常所熟知的对象在这种航拍艺术手法的处理下变得陌生和新奇,这不仅造就了视觉感受的新的维度,而且在审美观感上为作品赋予了更为独特的美学意义。
航拍在展现所拍摄对象时,不仅仅只是摄取气势宏伟的大远景镜头,更是从多角度和独具一格的空间格局展示给观众。雅克·贝汉执导的纪录片《迁徙的鸟》在展现鸟的迁徙过程中运用了变化多样的视角,为了展现鸟类迁徙的运动姿态,不仅采用了高空俯瞰的视角,将鸟类空中迁移的轨迹与线条展示给观众,导演为了展现鸟迁徙过程中更为细小的动作,还在拍摄时用了小型的航拍飞行器全程拍摄鸟的飞行。航拍器在拍摄鸟的运动时随着鸟的飞行轨迹自由运动。由于鸟的视角是多变的,导演在引导观众时,让摄影机变成鸟,跟随着鸟的运动而不断自由移动,让观众忽略了航拍镜头的存在。为了保证拍摄的影像能够打动观众,让观众产生心理认同,使拍摄角度、景别时常变化,时而侧拍,时而俯拍,时而仰拍,如鸟在空中自由翱翔般,展现鸟飞行时不同的视角和维度。在这样的视角中让观众感受到鸟驾驭飞行的畅快。
这种多视点、多维的空间向度打破了人们现实中所熟知对象的印象和观念。这种由航拍所产生的影像内涵、画面意蕴以及深层思考,在触动或改变人们对以往电影空间构成的印象、观念的同时,进一步凸显了艺术时空所具有的多维性和多样性,并通过不同视角探究其空间构成及运动轨迹的多重可能性。[1]
“意象”这个词原为哲学概念,《周易·系辞》中有“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这里的“立象”是模拟某些自然物体,设立卦象,从而把握客观世界的变化规律。中国传统的哲学讲究动中之静,强调“凝神于景”,“心入于境”,心灵与自然浑然一体。在审美表现上,它给人一种停留在感性之中,同时又超越感性的感受。在大多数优秀的航拍影视作品中,高空航拍的影像线条多变,形态丰富,色调迷人。导演通过高空俯瞰,用大远景镜头来抒情表意,充分发挥影像画面自身“立象”“尽意”的震撼力。
对于航拍而言,它与常规摄影最大的优势就是悬浮、移动于天地之间在更大纵深范围内寻找美,镜头更为自由和直观。美是客观存在的,但又随着时空变化而不断变化,光线、云彩、地表物和天地之间的一切物质都是参与创作的客观物,创作者依然可以在变化万千中“与光共舞”,通过对光影、色彩的感受,创作者将这种情感投射在作品中。“象”只是客观表象,不是审美的“象”,创作者只有运用独特的审美个性,借助“象”,才能让“象外之意”被观众所感知。“意”与“象”之间是一种辩证的关系,而“象”字的产生本身便包含了信息传达的意图,只有“意”与“象”两者结合在一起才有生命力。
在《看见台湾》这部影片中,导演齐柏林很好地运用了禅意思想,强调动中之静,将长镜头的气韵流动之美发挥到极致,给人一种“超然心悟”“象外之意”的审美体验。影片使用了大量运动的长镜头,节奏较为舒缓,给观众足够的时间去品味咀嚼,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接也大多采用叠化的效果,延续这种气韵流动之感,意境深邃绵亘。在《看见台湾》开头,从高空俯瞰台湾的山川、森林、河流、海洋农田,让人为之沉醉。从影片开始的长镜头在展现一片小树林时,画面丰富、内部节奏非常具有张力,镜头从开始低空盘旋在树林上方到不断抽离回拉,随着航拍机爬升回拉的运动过程中,一束闪耀的阳光从画面下方划过。整个长镜头内部运动变化多样、节奏舒缓、光影灵动,由盘旋到镜头回拉,这种抽离的过程给人一种诗意延绵的想象空间,在画面过光的瞬间更是这个长镜头的点睛之笔,创造出令人无限遐想的影像空间,使境生于象外。整个镜头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气韵生动延绵,给人一种唯美愉悦的视觉感受。
航拍具有独特的审美个性,造型手段自由、多样化,摆脱了常规摄影只能推拉摇移的束缚。在意象的造型及表现方面,航拍具有更广阔的空间和极大的优势。通过各种高空俯拍的大远景镜头及与拍摄对象的跟拍平移等影像造型系列,组成了富有节奏韵律的内在结构框架,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了影视意象美学。
[1]应国虎.试论航拍影像的审美特征与美学价值[J].当代电影,2014(12):116-119.
J931
A
1674-8883(2016)16-0081-01
陈书豪(1990—),男,湖北孝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