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大众卫生报,湖南 长沙 410007)
浅析健康类传统报媒微信公众号的发展策略
袁小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大众卫生报,湖南 长沙 410007)
近年来,全民兴起养生热潮,加速了市场上健康类自媒体的产生。在一些微信评估机构发布的健康类微信影响力排行榜上,一些名不见经传的自媒体以傲人的点击率名列前茅。面对自媒体公众号海量、抢眼的健康资讯的冲击,传统健康类报媒如何吸引受众,成功突围?本文立足健康类传统报媒经营微信公众号的现状,试为其提供可行的发展策略。
健康类自媒体;健康类传统报媒;公众号发展策略
虽然一些自媒体拥有强大的吸粉能力,但仍然躲不过昙花一现的命运,这主要是由以下三方面造成的:
(一)信息海量,人云亦云
纵观市场上一些健康类自媒体,不难发现它们大多每天发送5帧以上的内容,有的甚至上10帧,靠数量博取流量是其运营者的一个伎俩。海量信息背后是内容的无筛选性,久而久之,人们就会因为信息过剩而放弃阅读。
(二)无法加V认证,权威性大打折扣
相比传统健康类报媒的合法身份,健康类自媒体往往因为没有独立的工商营业执照和媒体组织机构代码证,多数只能以个人身份开设平台自居,自然无法申请加V认证,从编辑到刊播也没有经过传统报媒严格的审核制度,因此传播更随意化,一些信息叫人难辨真伪。
(三)专家“缺位”,谣言泛滥
健康类自媒体刊发的文章大多来自网络转载,转载过程中往往断章取义,缺乏权威医学专家的观点和见解,由于健康内容的特殊性,反倒可能误人性命。
鉴于自媒体的以上特征和局限,健康类传统报媒,可采取以下行动,予以漂亮回击。
(一)建立权威专家库,扫除健康谣言
在新媒体日新月异发展的年代,网络谣言是一块灰色地带,拿健康类微信来说,WiFi辐射损害健康、吃猪血鸭血能除体内雾霾等等,已经一传十,十传百。经专家证实,它们实为健康类谣言,而这类谣言多起源于自媒体。这是因为自媒体多由一人或几人独立运营,这些运营者大多欠缺医学常识,又没有采编经验,唯有靠危言耸听的词汇吸引受众眼球,比如“致癌”“致命”“有毒”等,成了健康类谣言标题中最常用的字眼。所以,健康类传统报媒如果能在读者普遍被谣言中伤的时刻挺身而出,整合自身优势资源,建立权威专家库,让专家出面普及常识,采编队伍再以“权威”“科学”“专业”的精神打造每篇文章,自然能正本清源打击谣言,在医卫系统和读者中间充当有担当的桥梁角色,使读者自觉将专业报媒与泛滥无良的自媒体有效区分开来,实现对传统报媒及报媒公众号“路转粉”。
(二)拒绝同质化,原创是根基
如今绝大多数健康类报媒都开设了公众号,彼此之间抄袭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如果任这种风气蔓延下去,报媒公众号也会因此丧失自己的最后一杯“羹”。笔者认为,新媒体是展现一个采编团队力量的“最后一道窗口”,公众号好不好看,与背后采编团队的实力密切相关,讲权威、重时效、尊原创,一个以有着专业新闻眼光和业务能力的采编团队作为支撑的公众号,势必不会害怕自媒体的冲击,反而会利用平台打造原创产品、夺取民心而走得更远。2014年湖南省发生了“湘潭产妇羊水栓塞”事件,一时全国舆论哗然,当年,许多都市类媒体从医患纠纷着手大肆报道,而《健康时报》本着专业报的态度,率先找到妇产科专家,通过对产妇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研究,最终锁定“羊水栓塞”——这一当时不被大众普遍知晓的妇产科急症,为最终导致产妇死亡的原因。随后,该媒体为读者详细解读了“羊水栓塞”的发生原因和危害性,并优先于纸媒,第一时间在其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一时引起网民广泛关注。权威医学专家的解读对于还原事件真相、消除民众疑虑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注重“面子工程”,做“懂技术”“讲审美”的公众号
如今不论是打开自媒体还是传统报媒公众号,人们往往第一眼就会给这个账号下一个感性判断——它的字体是不是适合阅读?它的版式是不是够清新?接着再决定是否订阅。不过稍感可惜的是,目前国内大多数报媒公众号多是由编辑兼顾排版,在字体大小、行距、图文搭配方面,还处于自我摸索阶段,这就造成了一部分公众号因各种版式问题无法留住订户。笔者认为,有时候,一张清晰明了的图片胜过无数长篇大论的文字,报媒对于新媒体美编岗位的设立不容小觑。例如,《大众卫生报》就已经设立了单独的美编岗位,要求美编针对健康类文章内容,采用流行的排版软件进行排版,并力争设计原创图片,以提高图文的原创性和美誉度。
(四)舆论导向何时何地都不能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媒体要把坚持正确导向摆在首位,始终绷紧导向这根弦,讲导向不含糊,抓导向不放松。舆论宣传是国之大事,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社会稳定,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放任自流。做传统报媒如此,做新媒体更是如此。笔者曾关注过河南一家健康类报媒的公众号,其中半年左右的时间,该媒体公众号每天最后一帧内容发布的都是关于“转基因”的相关文章,点开一看,里面绝大多数内容在宣传转基因的“好”,且不论转基因的优劣到底如何,就一份专业报媒而言,字里行间带着某类突出的立场和观点,就难免会混淆视听。传统报媒尚且如此,更遑论自媒体。笔者认为,专业媒体人一定要当好信息掌舵人,切不可利用平台强行植入观点,同时报媒需要在采编流程中加强管理,坚持做到正确引领舆论导向。
在大数据时代,传统报媒拿什么和大数据、大流量抗衡?笔者认为,唯有依靠专业、品质和良心。刷粉丝、抢流量或许能取得一时的经济效益,但真正要做实新媒体,还要靠不断坚持推送原创深度的文章、开发更适合阅读的版式。自媒体泛滥背后绝不是传统报媒的夹缝生存,而是坚定立场后的又一次华丽出发。
[1] 詹新惠.新媒体编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58-65.
[2] 唐绪军,吴信训,黄楚新,刘瑞生.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98-105.
[3] 孟宪励.健康生活类媒体的冷思考[J].中国报业,2007(12):59-61.
[4] 王丽娜.健康类报纸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型和报道策略[J].中国报业,2012(8X):60-61.
G206.3
A
1674-8883(2016)24-0298-01
袁小玉(1987—),女,本科,助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