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超
(作者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
当前如何做好传统媒体的新闻采编工作
韩 超
(作者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新媒体逐渐兴起,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媒体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新的时代下,传统媒体只有不断提高和发展自身的新闻采编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新媒体;新闻采编;方法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持续拓展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冲击。随着新媒体快速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当前新闻信息的传播越来越依赖于新媒体技术的支撑。网络媒体和数字新媒体对社会民众的信息获取方式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1.1 新闻缺乏深度
随着新媒体应用的快速普及,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获得了大幅提升,媒介越来越多元化和多样化;再加上网络信息技术的推进,在海量的新闻信息面前,新闻工作人员对信息要点和重点的把控难度越来越大,很多新闻编辑人员难以适应自身的工作,难以把握新闻报道的关键,这导致新闻报道往往没有突出的主体与核心,人们不知道新闻要表达的主题,很难引起读者的思考。
1.2 采编形式的单一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图片的清晰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新闻的品质要求更高,在这种背景下,很多新闻编辑人员在采编新闻的过程中仍在沿用难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传统观念、传统思想,无法有效地应用现代科技,导致创作出来的版面普遍缺乏新意,无法对视频、图文等进行有效利用,因此,在新闻的编辑过程中,编辑人员要了解大众阅读新闻的兴趣爱好,针对这些爱好有效地进行新闻编写,这样才能让新闻更好地传播出去。
1.3 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在很大程度上,多样化、多元化的信息能为社会民众的信息阅览提供方便,让他们的现实生活更加便利,但也导致新闻的客观性较为欠缺,甚至是一些色情、恐怖、暴力等不良信息大量充斥于网络平台中,这就需要新闻采编工作者在编辑新闻时对信息的客观性、可靠性和出处来源等进行严格的确认和核实,确保编辑的新闻信息更具真实度和权威性。但当前,一些新闻采编工作者由于社会责任的缺失,无法将自身的主要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上,新闻信息未经核实就进行报道,致使受众的视听混淆,给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此外,一些盲目跟风的新闻编辑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客观判断能力,认为网络信息就等同于客观信息,对这类信息缺乏有效的辨别能力,在新闻编写中随心所欲地借用网络信息,导致新闻报道内容普遍缺乏客观性。
2.1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人要注重新闻深度的挖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的快速拓展,使社会民众的信息获取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与先前只能通过电视、报纸和期刊等传统媒介平台进行信息获取相比,今天的民众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通过电脑、手机等工具了解自己偏好的信息,足不出户就可以知晓各类社会动态信息,但绝大部分民众所接触到的新闻,只是表层化的新闻信息,对于新闻动态背后的事件,新闻媒体一般并不会进行持续性的挖掘和追踪性的报道。
因而,在现实工作中,新闻采编工作人员要对新闻事件,特别是那些社会影响较大、报道覆盖较广的社会事件要进行重点、关键点的把控,不能只是进行泛泛报道,要能认识到新闻挖掘对于新闻报道的重要性,在对新闻事件进行充分挖掘、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客观、持续的报道,既讲究广度,又注重深度,既不表层化,也不盲目跟风。在充分重视新闻客观性的前提下,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努力向民众展示新闻事件背后的新闻,只有这样,新闻报道才能既有震撼力,又有影响力。
2.2 培养新闻采编工作者对待新闻的敏感性
新闻敏感性主要是指新闻工作人员在面对海量新闻信息时的快速捕获和反应能力。良好的新闻敏感性是一个合格新闻工作人员必备的能力。但新闻敏感性的形成绝非朝夕之事,而是需要新闻工作人员不断强化自身锻炼,经长期的经验积累而成,这就需要广大新闻工作人员在现实工作中积极对自身新闻敏感性进行培养,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多洞察新闻背后的事态信息。由于新闻巨大的价值常常会隐藏于表层化新闻信息的背后,新闻工作人员只有具有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才能发现最重要的新闻信息支撑,这对他们的新闻工作能力新闻敏感意识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式背景下,新闻工作者必须展现自己的新闻专业性与良好的基本功,为社会大众提供自己专业的服务,帮助大众解读新闻信息,了解社会百态。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传统媒体只有不断提升采编者的职业素养,注重新闻的真实性与实效性,做好新闻的采编工作,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得到大众的认可。
[1]盛守鹏.新闻编辑所需素养及网络时代面临的矛盾[J].科技传播,2014(9).
[2]顾芳.新闻编辑现存的几个问题及对策[J].科技传播,2014(9).
[3]陈景.新形式下报纸新闻编辑的素质要求[J].科技传播,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