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浩
(象山县广播电视台,浙江 宁波 315700)
论广播电视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
董 浩
(象山县广播电视台,浙江 宁波 315700)
信息技术可以衡量一个时代的发展情况,人们的主观意识逐步增强,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在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广播电视编辑工作面临的问题,提出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以提高广播电视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
广播电视编辑;主体意识;受众意识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普及,对报纸、广播等一些传统的新闻播报形式带来了冲击。为了在受众中奠定良好的基础,广播电视编辑要加强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推动广播电视持续健康的发展。[1]编辑在广播电视中要考虑受众意识,坚持主体意识,强化自身责任感,呈现优质的栏目,为受众提供优质的服务。[2]
(一)广播电视新闻内容缺少真实性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新闻媒体的繁荣。新闻媒体间的竞争加剧,市场经济已经进入新闻媒体市场化中,一些新闻媒体为了提高收视率,采用夸大的新闻播报方式,背离了新闻的真实性;一些小报记者仅从当事人的一句话或一张照片就进行判断,撰写虚假的新闻信息,受众很容易被虚假的新闻信息所误导,从而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3]国家对新闻报道当事人未如实报道没有相关规定,一般不会起诉编辑,导致这些年新闻的真实性不断降低,新闻播报背离了原来的真相,丧失了存在的价值。许多假新闻进入大众生活,新闻编辑没有充分把握新闻内容的真实性,阻碍了新闻的健康发展,因此新闻编辑还需要提高识别力和判断力。
(二)广播电视新闻播报形式单一缺少多样性
人们的文化品位越来越高,传统的新闻播报节目,是由一个主持人进行生硬地播报,比较枯燥。受众都喜欢接收新信息,无论多么优秀的新闻广播电视播报,时间太长则会让人产生厌烦感。许多广播电视为提升收视率,积极寻求节目的创新,尤其是可塑性较高的综艺节目。尽管国家对娱乐进行了限制,但广播电视节目依然在不断地变革节目的形式和内容,广播电视的新闻播报在群众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过去,我们都是通过传统媒体来了解发生的事件,如今,由于工作繁忙,很少有人愿意花时间坐下来观看广播电视节目,多是一些退休老人喜欢观看广播电视,因为这部分人有充足的时间。新闻形式需要符合受众的需求。
(三)广播电视编辑缺少创新意识
当前人们可以自由谈论,正规的广播电视媒体极少关心民生问题,播报内容多是有关国家政策的介绍、稀奇的事件、世界各国的争端,极少涉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一些小报媒体撰写的均是明星绯闻,不免让受众对新闻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从中能够看出,广播电视的新闻需要创新,当前纸媒销量不理想,而电子媒体日渐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比纸媒的内容更丰富,许多纸媒没有提及的内容均能在网络上看到。新闻编辑的创新,要坚持实事求是,结合群众生活实际,反映受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迎合受众需求,构建科学的节目体系
广播电视编辑对节目的设置要兼顾许多方面,既有转播类节目,也有自办节目;要有新闻信息节目,还要有教育、服务、休闲的节目。和部分自办节目存在时间上的冲突,可以采用设置专题节目或板块节目的形式在规定时间内播出。重视全面性,明确节目和娱乐节目本身重点。从受众需求出发,全面设计节目,突出重点。广播电视的播报形式应当是多元化且不断更新的,改变传统广播电视中固定的新闻播报形式,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穿插栏目与娱乐性节目,以满足受众多元化的需求。
(二)切合受众心声,加入民俗文化
许多新闻节目的素材都是源于人民的生活,广播电视编辑一定要融入民众的生活,切合民众的心声,关心国计民生,想民众之所想,编排的新闻节目要走群众路线,新闻播报要保证人民群众的利益,确保新闻播报内容的客观、真实、公正。将一些民俗文化融入广播综合性新闻节目中,让观众在观看这些新闻节目的同时加强对民俗文化的学习。
(三)结合受众实际,设置合适的节目形式
首先,广播电视节目要结合受众实际,播报的新闻节目必须能够引起受众的兴趣。因为农村地区的受众的受教育水平较低,所以要求广播电视编辑要播报信息量小的节目,放缓播报的语速,多重复一些新闻信息,便于群众理解和掌握。其次,广播电视编辑播报的新闻节目要紧贴农村生活,引起农民的注意。而播放娱乐新闻节目不容易调动农村群众的兴趣。广播电视播放的栏目或节目以短为主,长节目要结合短节目。主要因为受众信息接受能力及兴趣有限,时间过长容易分散受众的注意力,让受众产生厌倦感,所以要调整新闻节目的时长,方便受众接受其中的信息。
广播电视和社会各阶层人士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播报的内容无法满足所有受众的需求,但要体现出价值。[4]所以,要求广播电视编辑运用理性思维,播报的节目必须是真实、有效的,从而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受众意识下,编辑要倾听群众的心声,走入群众中,编排切合群众实际的新闻节目。受网络信息技术的影响,广播电视编辑栏目的收视率不断降低,要求广播电视编辑在理性思维的引导下听取群众意见,合理编排节目,凸显新闻节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结合群众实际,加入民俗文化;采用新的播报方式,增添新的节目内容,逐步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提高节目收视率。
[1] 李左军.论广播电视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J].科学中国人,2014(18):111.
[2] 张丽燕.论广播电视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J].科技传播,2014(22):87+90.
[3] 方瑛.广播电视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J].科学中国人,2014(24):64-65.
[4] 姜春燕.论广播电视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J].中国传媒科技,2012(06):90-91.
G224
A
1674-8883(2016)20-0200-01
董浩(1977—),男,浙江宁波人,汉语言文学专业,助理编辑,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学。